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270章 民生路通连漠北,传讯镜亮暖边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0章 民生路通连漠北,传讯镜亮暖边疆

一、辰时压路开新道,铁轮碾雪拓通途

三月十五辰时,漠北的雪刚化了大半,十辆橙黄色的压路机便轰鸣着驶进牧道。管机动车械的七哥坐在头车驾驶座上,双手握着方向盘,铁轮碾过结冰的路面,发出“咯吱”的脆响——这是中枢派来的“民生路”工程队,要把原先只能走驯鹿的窄道,拓成能并行两辆越野车的宽路。

牧民们围在路边,看着压路机的铁轮滚过,冻土被压得紧实平整,惊得连连咋舌。巴特尔牵着驯鹿走过来,伸手摸了摸刚压过的路面,手心传来温热的触感:“这铁家伙真厉害!以前下雨下雪,路滑得没法走,现在压这么平,货车送粮也快了!”

七哥探出头笑着喊:“这路能经得住越野车跑,以后商队、医车往来,半天就能从阿古拉部落到迁民地!”说话间,后面的压路机跟着上前,铁轮连成一串,在草原上压出一道笔直的痕迹,像一条黑色的绸带,把散落的部落和迁民地连了起来。

辰时末,第一段路压完,工匠们跳下车,用铁锹把路边的碎石清走。远处的迁民地传来欢呼声——巴图正带着几个迁民,扛着锄头来帮忙修路,他手腕上的疤痕还清晰可见,却干劲十足地挖着路边的排水沟:“路修好了,我们去部落换奶饼也方便,再也不用绕远路了。”

二、午时医讯站落户,传讯镜亮连中枢

午时的阿古拉部落,一座木石搭建的小房子刚盖好顶,工匠们正往墙上挂传讯镜——这是中枢送来的“千里眼”,镜面嵌在铜框里,连接着登州工坊造的线缆,能直接和中枢医讯房通话。

苏瑾站在镜前,抬手轻轻触碰镜面,屏幕瞬间亮起,中枢医官的脸清晰地出现在镜中:“阿古拉部落医讯站接通!以后牧民生病,随时能传讯问诊!”牧民们围在旁边,瞪大眼睛看着镜里的人,以为是“神仙显灵”,吓得往后退了半步。

卓玛抱着发烧的孩子挤进来,苏瑾对着传讯镜说:“孩子咳嗽三天了,还发烧,您看看怎么办?”镜中的医官仔细询问症状,随后说:“是风寒,按药方抓药,熬成汤喝三天就好,药方已经传到镜面上了。”卓玛看着镜中浮现的药方,激动得抹眼泪:“以前孩子生病,要骑马跑两天去医车,现在在家就能看病,太方便了!”

午时三刻,迁民地的医讯站也接通了。巴图的妻子抱着刚满月的婴儿,对着传讯镜请教喂养问题,镜中的医官耐心讲解,迁民们围着听,脸上渐渐没了往日的怯意——这面能“说话”的镜子,让他们觉得离中原不再遥远。

三、未时播种机下乡,农匠授技助春耕

未时的迁民地河谷,五台播种机停在田埂上,管农务的四哥正给迁民和牧民们演示操作。他握着播种机的扶手,机器“突突”前进,麦种顺着管道均匀撒进土里,行距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一样。

“这铁家伙一天能种二十亩地,比十个人撒种还快!”四哥停下机器,指着种子箱说,“这里装麦种,后面的小轮调深浅,土湿就浅点,土干就深点。”巴图上前试着握了握扶手,播种机在他手里有点沉,却稳稳地往前走了几步,种子撒在田里,引得众人拍手叫好。

农匠们还带来了新培育的麦种,颗粒饱满,比当地的种子大一圈。四哥抓了一把递给迁民:“这是中原的‘耐寒麦’,漠北的气候也能种,秋天亩产比普通麦多两成!”迁民们捧着麦种,小心翼翼地装进布袋子,有人当场就跟着农匠学耕地,锄头落下的地方,新土翻出,带着春天的气息。

未时末,田埂上的播种机都动了起来,迁民和牧民们分工合作,有人开机器,有人扶犁,有人浇水,河谷里满是机械的轰鸣和说笑的声音——曾经的战场,如今成了春耕的田野,风里都带着希望的味道。

四、申时补给站迎客,商旅往来促相融

申时的民生路中途,一座红顶的补给站刚开门,货车司机老张就推着一车丝绸走了进来。站内摆着货架,上面放着中原的盐巴、布匹,还有漠北的奶饼、兽皮,管事笑着迎上来:“张师傅,今天来得早啊!迁民地的人等着要丝绸做新衣服呢!”

老张擦了擦汗,指着门外的货车说:“路修得好,比以前快了两个时辰!这不,顺便拉了些部落的奶饼,回中原能卖个好价钱。”正说着,几个迁民背着兽皮走进来,想用皮换中原的锄头——他们刚学会种地,急需农具,补给站的以物易物,正好解了他们的急。

补给站的角落里,巴特尔和巴图坐在一张桌子旁,手里捧着热奶茶。巴特尔咬了一口中原的芝麻饼,笑着说:“以前咱们是仇人,现在路通了,补给站成了‘和事堂’,天天能见面聊天。”巴图也笑了,喝了口奶茶:“都是靠中原的好政策,咱们才能安稳过日子,以后再也不抢东西了。”

申时三刻,补给站越来越热闹,商队的铃铛声、迁民的谈笑声、牧民的吆喝声混在一起,成了草原上最热闹的声响——这条路不仅通了车马,更通了人心。

五、酉时中枢收捷报,万家灯火映太平

酉时的中枢坊,传讯镜上接连弹出消息:“民生路第一段工程完工”“阿古拉部落、迁民地医讯站启用”“漠北春耕播种完成三成”。陈禾、叶尘和众人围在沙盘前,看着漠北地图上新增的道路、医讯站标记,脸上满是欣慰。

叶尘指着沙盘上的民生路,轻声说:“机械守疆,民生固疆——这条路通了,传讯镜亮了,漠北才算真的安稳。”管战舰的二哥笑着说:“以后再不用派铁骑守边,商队、医车、农匠往来,就是最好的防守。”

陈禾拿起传讯木牍,写下新指令:“再派五辆压路机赴漠北,加快民生路建设;送一批纺织机到迁民地,教迁民织布换粮。”木牍塞进铜管时,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中枢坊的灯一盏盏亮起,和漠北草原上的医讯站灯光、补给站灯火,连成一片温暖的光海。

夜幕降临时,漠北的民生路上,巡逻的摩托车还在行驶,车灯照亮了平整的路面;医讯站的传讯镜还亮着,不时有牧民来问诊;补给站的门还开着,商人和迁民还在交换货物。赵峰站在界碑旁,望着远处的灯火,心里清楚:这万家灯火,才是“天下同”最好的模样——用铁与血守住的疆土,最终要用烟火气,滋养出长久的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