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133章 北门落日 孤臣赤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政和六年,秋,幽州。

卯时初刻,深秋的晨雾尚未散尽,带着刺骨的寒意,笼罩着这座饱经沧桑的巨城。北门那扇承载了无数历史记忆的厚重门扉,在令人牙酸的吱嘎声中,被缓缓推开一道缝隙,随即越开越大,直至洞开。

没有预想中的辽军铁骑呼啸而出,首先涌出的,是黑压压的人群。那是自愿跟随北撤的各族百姓,他们携家带口,推着简陋的独轮车,驮着为数不多的家当,脸上混杂着离乡的悲戚、对未来的茫然,以及一丝逃出生天的庆幸。他们沉默地、如同无声的潮水般,沿着宋军事先指定的路线,向北而行,融入浓雾之中。

在这股杂乱的洪流之后,才是辽军的队伍。

没有旌旗招展,没有鼓号喧天。残存的辽军将士,默默地排成还算整齐的队列,从城门中鱼贯而出。他们的衣甲大多残破,沾满血污与尘土,许多人的身上还缠着渗血的绷带。战马瘦骨嶙峋,迈着疲惫的步伐。兵器依旧紧握在手,但那眼神中,昔日纵横草原的骄狂已然褪去,只剩下深深的疲惫、隐忍,以及一种近乎凝固的悲壮。

队伍的核心,是一杆依旧屹立不倒的、代表耶律大石的狼头大纛。大纛之下,耶律大石身披一件洗得发旧的战袍,未着华丽铠甲,他端坐于马背之上,腰杆挺得笔直,如同风雪中不肯弯曲的青松。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身后巍峨的幽州城墙,那目光复杂难言,有痛楚,有不甘,有眷恋,最终都化为一片沉静的决然。他没有回头,只是轻轻一夹马腹,随着队伍前行。

“种帅就这么放他们走了?”宋军北门外一侧的高地上,一名年轻的弩手,名叫赵大眼的,忍不住低声问身旁的老兵,“咱们死了那么多弟兄……”

老兵瞪了他一眼,低喝道:“闭嘴!帅旗之下,岂容你多言!” 但他自己望着那支沉默北去的队伍,握着弓弩的手也不由得紧了紧,眼神复杂。

更高处的指挥位置上,种师中与宇文虚中、吴敏等人并肩而立,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千里镜中,耶律大石那坚毅而落寞的身影清晰可见。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宇文虚中轻叹一声,“耶律大石,真乃人杰也。若非国势如此……”

种师中放下千里镜,脸色沉静如水:“放他走,非为仁慈,实为战略。陛下圣虑深远,燕云已定,需尽快消化。若将耶律大石及其数万哀兵逼入绝境,拼死反噬,我军纵胜,亦必元气大伤。届时,辽东那只猛虎,会作何想?让其北归,与金人互相牵制,于我大宋,利大于弊。”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况且,如此人物,不该无声无息地死在这座围城里。让他去北面,给女真人添些麻烦吧。”

吴敏点头附和:“种帅所言极是。三千匹战马虽不及预期,却也弥足珍贵。更重要的是,兵不血刃,光复幽州!此乃不世之功!”

就在耶律大石的队伍即将完全没入北方地平线时,他忽然勒住战马,最后一次回首,望向南方。他的嘴唇微微翕动,无人听清他说了什么,或许是一声无人得闻的叹息,或许是一句对故土的诀别。随即,他猛地调转马头,决绝地挥鞭,加速消失在雾霭与尘烟之中。

几乎在辽军队伍消失的同时,宋军阵中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万胜!幽州光复了!”

“大宋万胜!陛下万岁!”

无数的头盔被抛向空中,旌旗疯狂舞动。士兵们相拥而泣,尽情宣泄着胜利的喜悦与长期征战积压的情绪。

种师中脸上也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他整理了一下甲胄,对左右道:“走吧,随我入城,清理战场,安抚百姓,准备……迎驾!”

而在远处更高的山峦上,赵佶在梁师成、王西昌及大批近卫的簇拥下,远眺着那座在晨曦中渐渐显露轮廓的雄城。他的心情,远比身边的将士们更为复杂。

幽州……北京……这片土地的名字在他心中回荡。作为一个穿越者,他深知这座城市在未来千年里将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将经历何等辉煌与屈辱。而如今,它就在自己手中,以一种相对“完整”的姿态,回归了汉家疆域。

“终于……拿回来了。”他低声自语,没有狂喜,只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他知道,夺取只是第一步,如何真正治理好这片土地,让它成为未来抵御北方风暴的坚实堡垒,乃至成为帝国的另一个中心,才是更大的挑战。

他的目光越过幽州,投向更北方,耶律大石消失的方向,也投向更东北,那片属于女真人的白山黑水。

“传令给皇城司,”赵佶的声音恢复了帝王的冷静,“严密监视金国动向,尤其是……他们对耶律大石北归的反应。”

历史的车轮已然转向,但更大的风暴,或许正在遥远的北方酝酿。光复幽州的喜悦,并不能完全冲散赵佶心头那丝对未来的隐忧。属于宋、金、残辽的新的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