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135章 辕门颂功 恩泽三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数日之后,幽州城虽依旧残留着战火的痕迹,但主要街道已被清理,城内秩序初步恢复。原辽国南京留守府衙署正堂,此刻被临时布置为颂功授勋的场所。堂前广场之上,旌旗招展,甲士肃立,来自三路军的主要将领、监军赞画以及千余名在历次战斗中功勋卓着的士卒代表,按序列队,鸦雀无声,但每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都洋溢着激动与期待。

辰时正,鼓乐齐鸣。

“陛下驾到——!”

随着内侍一声长唱,赵佶身着赭黄龙袍,头戴通天冠,在种师中、吴敏、以及奉诏而来的李纲、苏启明等重臣的簇拥下,缓步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他目光扫过台下无数灼热的目光,历经战火洗礼的他,眉宇间少了几分汴京时的文雅,多了几分沉毅与威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震动了整个广场。

“众卿平身!”赵佶抬手,声音清朗,传遍四方,“燕云之地,沦陷胡尘百八十载,今得光复,皆赖三军将士用命,文武同心!今日,朕于此幽州故地,论功行赏,以酬壮士之功,以慰忠勇之魂!”

他目光首先投向站在武将最前列的种师中。

“种卿。”

“老臣在!”种师中踏步出列,躬身行礼。

赵佶亲手捧起一枚沉甸甸的黄金帅印与一道明黄圣旨:“权知殿前司公事、北征行营都部署种师中,总揽全局,运筹帷幄,稳扎稳打,终克坚城,居功至伟!朕,加封尔为‘燕国公’,食邑万户,实封三千户!赐丹书铁券!总领北伐诸军善后及燕云防务事宜!”

“臣,谢陛下隆恩!必竭尽残年,为陛下守此北疆!”种师中声音微颤,郑重接过帅印与圣旨。国公之位,已是人臣极致,此等封赏,足见皇帝对其信任与倚重。

接着,赵佶目光转向刘法、张叔夜、姚古等一路主帅,各有厚赏,或加官晋爵,或赐予金银田宅。

随后,他的目光落在了身形魁梧、气势昂扬的韩世忠身上。

“东路军副都监韩世忠!”

“末将在!”韩世忠声如洪钟,出列抱拳。

“虎啸隘一战,汝以两万步骑,力拒数万金虏,扬我国威,保我侧翼,功在社稷!擢升尔为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加‘忠武将军’号,赐帛千匹,银万两!”

韩世忠虎目放光,大声道:“谢陛下!末将必当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已是禁军高级统帅,一步登天。

接着,赵佶又点名了在蔚州、妫州之战中表现出色的种浩、王禀、折彦质等人,皆予以重用和厚赐。

然后,他念出了一个让许多中下层军官和士兵感到熟悉的名字。

“仁勇校尉王猛!”

“末将在!”王猛压抑着激动,大步出列。他如今已是“虎翼军”副都指挥使,但在此等场合,依旧以旧职称呼,更显亲切。

“蔚州奇袭,妫州先登,忠勇可嘉,胆识过人!朕,擢升尔为龙骧军都指挥使,授‘云麾将军’!赐宅邸一座于汴京,良田五百亩!”

从校尉至一军主将,堪称飞跃!王猛激动得脸色通红,单膝跪地,抱拳过头:“陛下!末将……末将必效死力!” 台下无数与他一样出身低微的士卒看得心潮澎湃,这就是在陛下麾下,凭军功所能获得的荣耀!

赏赐完诸多将领,赵佶神色一肃,声音沉缓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

“功必赏,过必罚,此为常理。然,此番北伐,亦有无数忠勇将士,血染沙场,埋骨他乡。他们的功勋,朕,与这大宋江山,更不能忘!”

他转向李纲:“李卿,阵亡将士抚恤,可已核定?”

李纲出列,手持卷宗,朗声回道:“启奏陛下,已全部核定。凡阵亡将士,阵亡将士,依其军阶,家属一次性抚恤钱五十贯至三百贯不等,另赐田十亩至五十亩,免赋三年!其子女,由州县蒙学堂优先收录,供给衣食至成年!其父母,由地方官府每月发放米粮,奉养天年!”

此言一出,台下不少士兵眼眶瞬间红了。如此丰厚的抚恤,前所未有!陛下是真的把他们的性命放在心上!

赵佶点点头,又问道:“那……因伤致残,无法再战者,又如何安置?”

这次是工部尚书苏启明出列:“回陛下,遵旨意,工部已会同兵部、户部,于汴京、幽州、真定等要地,设立‘荣军院’、‘官营篾器厂’、‘军工后勤厂’等。凡因伤退役之官兵,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入厂学艺,担任管事,或入‘荣军院’由国家奉养,确保其生计无虞,保有尊严!”

台下终于忍不住响起了一片低低的啜泣和感慨声。当兵吃粮,马革裹尸本是常事,何曾想过,伤残之后,朝廷竟会管到底?许多将领也暗自点头,如此安排,军心何愁不固?

赵佶目光扫过全场,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提高声音,做最后陈词:

“封赏、抚恤、安置,此乃朝廷之本分!朕要让我大宋的每一位将士都知道,你们为国流血流汗,朝廷绝不会让你们及家人流泪!你们的功绩,将铭刻于幽州忠烈园,受万世香火供奉!你们的牺牲,将换来我大宋北疆的安宁,换来子孙后代的太平!”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如同金铁交鸣:

“自今日起,燕云十六州,重归汉家!这朗朗乾坤,是你们打下来的!这赫赫功勋,朕与天下人,共见之!”

“大宋万胜!”

“陛下万岁!”

震天的欢呼声,再次响彻云霄,久久不息。这一刻,荣誉、恩赏与保障,如同最坚实的纽带,将皇帝与这支百战雄师的心,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军心士气,攀至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