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148章 功勋蒙尘 帝心震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平静的日子过了不过三五日,一份来自皇城司的密报,便如同投入静湖的巨石,打破了这份难得的安宁。

福宁殿内,赵佶刚批阅完几份关于蒙学堂师资遴选的奏章,正想松口气,便见梁师成步履匆匆而入,脸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手中捧着一份薄薄的、却仿佛重若千钧的文书。

“大家,”梁师成的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皇城司急报,河北东路,河间府……出了一桩事。”

赵佶见他神色,心知非同小可,放下朱笔:“讲。”

梁师成深吸一口气,开始陈述,语气尽量保持客观,但内容却触目惊心:“河间府清池县,有一老兵,名叫石锁,原属‘振武军’,于幽州攻城战中,被滚木砸断三根手指,评定为‘三等伤残’,依例退役。返乡时,除朝廷抚恤外,还带着一枚‘忠勇铜符’(授予有功士卒的荣誉凭证)。”

赵佶眉头微皱,示意他继续。

“石锁归家第三日,其妻王氏前往镇上集市售卖家中织的土布,被本地豪强之子,名叫郑彪的撞见。那郑彪见王氏略有姿色,便当众言语调戏,动手动脚。王氏受辱,惊慌逃回。石锁得知后,怒火中烧,持其退役时军中赠予留念的短刃,前往郑家理论。”

梁师成的语速稍稍加快:“那郑彪仗着家中有钱,其父郑胥又与县衙主簿有姻亲关系,非但不认错,反而纠集家中恶仆,将石锁团团围住,肆意辱骂。言称……言称……”他迟疑了一下。

“称什么?”赵佶的声音已然转冷。

梁师成硬着头皮复述:“那郑彪狂言:‘一个残废丘八,也敢来爷爷门上聒噪?朝廷赏你几个铜钱,真当自己是个人物了?你那婆娘能被我看上,是她的福分!’”

“嘭!”赵佶一掌拍在御案之上,震得笔架乱颤,他脸色铁青,眼中寒光四射,“混账东西!继续说!”

“石锁受此大辱,欲上前拼命,却被众恶仆殴打,他那断指之处遭重击,血流如注,昏死过去。郑彪等人将其拖至街口丢弃,扬长而去。幸得邻里相助,才将石锁抬回医治,如今……生死未卜。其妻王氏,羞愤交加,遂投井自尽……被救起后,亦是神智恍惚。”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赵佶因愤怒而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梁师成补充了最关键的信息:“当地县衙接到报案,因畏惧郑家势力与县主簿的关系,竟以‘互殴’、‘证据不足’为由,拖延不办。甚至反过来斥责石锁‘持械寻衅’!此事已在清池县激起民愤,但官府压制,消息难以传出。是皇城司安插在当地的‘民政治安’暗桩,察觉异常,冒险将消息层层递送出来。”

赵佶缓缓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萧瑟的冬景,背影僵硬。他仿佛能看到那个名叫石锁的汉子,在战场上断指犹酣战,归乡后却受此奇耻大辱;仿佛能听到那郑彪嚣张的狂笑和石锁夫妻绝望的悲鸣。

“有功将士,血战伤残,归乡竟受此待遇!其妻受辱,其身受殴,官府竟包庇豪强,颠倒黑白!”赵佶的声音如同冰碴,带着刺骨的寒意,“朕在朝堂之上,口口声声‘厚待将士’,‘抚恤忠良’!转过头,朕的功臣,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被如此作践!”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利剑般射向梁师成:“那郑胥、郑彪,还有那个县主簿,给朕查!彻查!他们背后还有谁?皇城司立刻派干员,持朕手谕,前往河间府!将那郑彪及其恶仆,锁拿进京,交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清池县令、主簿,即刻革职拿问!朕倒要看看,是谁给他们的胆子!”

“是!大家!”梁师成感受到皇帝那几乎要凝成实质的怒火,连忙躬身领命。

“还有,”赵佶叫住他,语气森然,“传朕口谕给刑部慕容彦逢和御史中丞陈过庭:以此案为始,给朕严查全国各州县,有无类似欺压退役官兵、侵占其抚恤田产、怠慢其家属之情事!发现一起,严办一起!绝不姑息!朕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为国流过血的人,不容轻侮!朕的承诺,不是空话!”

“老奴这就去办!”梁师成知道,皇帝这是要借此事,再次整肃地方吏治,并彻底确立对军功阶层的保护。

梁师成退下后,赵佶独自在殿内踱步,胸中怒火难平。他本以为,经过北伐胜利和一系列新政,朝廷威信已然树立,社会风气当为之一新。却没想到,阳光之下,依旧有如此阴暗的角落,旧的势力、腐朽的观念,依然盘根错节。

“看来,光是朝堂上的改革还不够。”他喃喃自语,“不下猛药,不足以涤荡这些沉疴痼疾。”

石锁的遭遇,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扎进了他因胜利而稍有松懈的神经,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建立一个真正强盛、清明的帝国,道路依然漫长且充满荆棘。短暂的平静被打破,新一轮的风暴,或许正从这河北东路的一个小县城,悄然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