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149章 雷霆之怒 涤荡尘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城司的效率极高。梁师成亲自挑选的精干人手,携带着加盖了皇帝宝玺与枢密院急印的文书,如同离弦之箭,当日便骑马出了汴京,飞一般奔往了河北东路河间府。

数日之后,清池县。

郑家大宅内依旧是一片骄奢淫逸的景象,郑彪正与几个狐朋狗友饮酒作乐,吹嘘着自己如何教训了那个不识抬举的残废老兵,言语间满是鄙夷与得意。其父郑胥虽隐隐觉得不妥,但自恃与县主簿的关系,以及多年来在本地经营的势力,也只当是小事一桩,并未过多放在心上。

然而,他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这日清晨,县衙大门还未完全打开,一队风尘仆仆、身着不起眼皂隶服饰却眼神锐利、动作矫健的人马,便径直闯入。为首者甚至没有理会闻讯赶来、睡眼惺忪还想摆架子的县令,直接亮出了皇城司的腰牌和那道明黄色的手谕。

“奉旨办案!清池县令、主簿,即刻革职,锁拿候审!郑胥、郑彪及一应涉案恶仆,全部拿下,押解进京!”

没有多余的废话,没有给任何周旋的机会。县令和主簿看到那手谕上的玺印,当场就软了腿,面如死灰。当皇城司的人马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在郑家大宅时,郑彪还在床上酣睡,直接被从被窝里拖了出来,套上枷锁。郑胥试图拿出银钱贿赂,换来的只有冰冷的呵斥和更紧的捆绑。

整个清池县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惊了。当看到平日里作威作福的郑家父子及其爪牙,如同死狗般被铁链串着,在那些面无表情的钦差押解下拖出县城时,街头巷尾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和议论!

“是朝廷!朝廷来人了!”

“是皇城司!我的天,直接来自汴京!”

“石锁的事,上面知道了!陛下知道了!”

“活该!报应啊!”

躺在破旧家中,依旧重伤未愈的石锁,从邻里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这个在战场上断指都未曾流泪的汉子,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浑浊的泪水终于滚滚而下。他挣扎着想要起身,向着汴京的方向叩拜,却被家人死死按住。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回汴京。

福宁殿内,赵佶看着梁师成呈上的初步奏报,脸色依旧冰冷。

“人犯已在押解途中,不日即可抵京。清池县暂由河间府通判代理政务。”梁师成禀报道。

“告诉慕容彦逢和陈过庭,”赵佶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人犯一到,即刻三司会审!给朕从严、从快审理!朕不要听任何狡辩!朕要一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结果!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涉案官吏,一律从严惩处,以儆效尤!”

“是!”梁师成感受到皇帝话语中那不容置疑的意志。

赵佒顿了顿,补充道:“再派太医署的人,携带上好药材,立刻赶往清池县,务必治好石锁的伤!其妻王氏,要好生安抚。告诉当地官府,石锁乃有功之臣,朝廷绝不会让他流血又流泪!其日后生计,由地方官府妥善安排,不得再有闪失!”

“老奴明白,这就去安排。”梁师成躬身退下。

皇帝雷霆震怒,彻查老兵受辱案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迅速在朝野上下传开。尤其是皇帝那句“为国流过血的人,不容轻侮!朕的承诺,不是空话!”更是被刻意宣扬出去。

一时间,各地官府闻风而动。原本可能存在的一些对退役官兵抚恤发放拖延、对军属关照不力的情况,被迅速纠正。一些地方上的豪强恶霸,也暂时收敛了气焰,生怕撞到风口浪尖上。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更是全力运转起来。慕容彦逢与陈过庭都知道,此案已非简单个案,而是陛下整肃吏治、确立新政权威的一次典型示范。三司会审的规格极高,效率也极快。

当郑彪等人被押解至汴京,投入大理寺狱后,面对如山铁证和三司官员冷厉的审问,他们那点可怜的依仗和嚣张气焰瞬间瓦解。郑彪对其当街调戏王氏、殴打折辱石锁的罪行供认不讳,郑胥纵子行凶、贿赂官吏的罪行也被一一查实。清池县令、主簿徇私枉法、包庇恶行的罪证亦是确凿。

最终的判决迅速下达:

郑彪,斩立决!

郑胥,绞监候(秋后处决)!

清池县令、主簿,革职流放三千里,遇赦不赦!

一众恶仆,依情节轻重,或流放,或徒刑。

同时,抄没郑家全部家产,除部分补偿石锁及受害者外,其余充公。

判决一出,汴京哗然,随即消息传遍各路州县。所有人都清晰地感受到了来自皇宫大内的、冰冷而坚决的意志。陛下对军功阶层的保护,绝非虚言!任何敢于挑衅这一底线的人,都将付出最惨重的代价!

石锁一案,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涤荡了地方上的一些污浊之气,也让赵佶“言出必行、赏罚分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许多军中将士闻之,更是感念圣恩,士气愈发凝聚。

然而,赵佶并未因此感到轻松。他知道,这只是一个被揭露出来的案例,隐藏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里的腌臜事,不知还有多少。吏治的整顿,人心的收服,依然任重道远。

他站在殿外,望着北方,那里是刚刚收复的燕云,也是未来更大风暴可能来袭的方向。

“内不安,何以御外侮……”他低声自语,目光愈发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