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172章 水泥初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政和七年四月初,京西山谷,将作大营。

戒备森严的营门缓缓开启,以工部尚书苏启明、将作监正宇文恺为首,大营内各级主事、大匠皆身着整齐官袍或工匠服,肃立于道旁,恭迎圣驾。赵佶的马车在梁师成及护卫的簇拥下,缓缓驶入这片汇聚了帝国最高工艺技术的秘密基地。

当晚,赵佶宿于大营内专设的、简朴却洁净的行在。谷中夜晚格外安静,唯有远处工坊隐约传来的、如同心跳般的锻打声,以及巡夜士兵规律的脚步声,昭示着此地的不凡。

次日清晨,大营核心区域的议事堂内,济济一堂。除了随行的苏启明、宇文恺,以及格物院陈远,大营内各主要工坊的主事大匠,凡涉及核心技艺者,皆被允准参与此次御前会议。许多匠人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面见天颜,激动与紧张之情溢于言表。

赵佶没有过多寒暄,目光扫过在场这些代表着大宋工业脊梁的人们,开门见山,问出了一个让部分人感到些许陌生却又心头一紧的问题:

“宇文卿,苏卿,还有诸位大匠,朕今日首要问的,乃朕曾与尔等提及,那似同糯米灰浆却更强韧、可速干、能大量制备之水泥,将作监可曾着手研究?进展如何?”

堂内先是微微一静,随即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水泥?此物名号,在座一些负责土木建造的大匠是知晓的,乃是将作大营根据皇帝提供的模糊思路,正在秘密研制的一种新型粘合材料,但其重要性被提到如此高度,还是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宇文恺与苏启明对视一眼,由宇文恺出列禀奏。他手中捧着一块灰黑色、表面粗糙却坚硬的板块。

“陛下,臣等奉旨研制‘水泥’,不敢懈怠。根据陛下所示煅烧石灰石与黏土混合物可得水硬性胶凝材料之核心,我等已反复试验数万次。”

他指着手中的板块道:“此乃最新一批试制品,以特定比例之石灰石、黏土,辅以少量铁粉、石膏,经高温窑炉煅烧后,磨成细粉所得。其粉遇水后,确实能逐渐凝结,硬化后坚如磐石,且于水中亦能固化,确具水硬之性!”

赵佶接过那块水泥试块,入手沉重,敲击有金石之声,他眼中露出满意之色:“硬度、凝结时间如何?可能大规模烧制?”

宇文恺答道:“回陛下,其硬度远超传统之用石灰、黏土、沙子混合物所造三合土,与寻常石料相仿。凝结时间尚不稳定,快则数个时辰,慢则一两天,与配料、细度、水温皆有关联,尚在摸索最佳配比与工艺。至于大规模烧制……”他略有迟疑,“目前仅能于实验小窑中少量制备,若想大规模应用,需建专用之大型立窑或回转窑,耗资不菲,且需持续高温因而对燃料、研磨工艺要求极高。”

赵佶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将水泥块轻轻放在案上,目光扫视全场,声音沉凝而有力:

“尔等或许不解,朕为何对此看似平凡之物如此看重。”

他站起身,走到堂前悬挂的巨幅大宋疆域图前。

“尔等看!”他手指划过地图,“我大宋疆域万里,城池无数,边关要塞,河堤水坝,官道桥梁,哪一样不需坚固材料筑就?如今所用,无非砖石、夯土、三合土,耗时耗力,且遇水易损,遇震易塌!”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而此水泥,一旦功成,便可颠覆以往!”

“以其筑城,可令城墙坚不可摧,御炮火,防洪涝!”

“以其修路,可造平整如砥、雨雪无阻之水泥官道,兵马粮秣调运速度,何止倍增?!”

“以其建桥,可造跨越天堑之飞虹,再不惧洪水冲刷!”

“以其固堤,则黄河安澜,百姓免受水患之苦!”

“更不论修建港口、仓库、乃至民间屋舍,皆可使其更加坚固耐久!”

他每说一句,在场众人的眼睛就更亮一分。他们都是精通工造之人,稍加点拨,便立刻意识到这水泥背后所蕴含的、足以改变国家基础设施面貌的巨大潜力!

“此物之利,非止于军事,更在于民生,在于国力之根基!”赵佶语气激昂,“一条坚固的水泥官道,带来的商贸之利,可能远超一场战役的缴获!一座水泥筑就的水利枢纽,能保万顷良田旱涝保收,活人无数!其战略价值,岂是几件犀利军械可以比拟?”

他看向宇文恺和苏启明,下令道:“水泥研发,列为将作大营与工部头等要务!与红衣大炮同等优先级!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尽快攻克大规模、稳定化生产之技术难关!朕不仅要看到试验品,更要看到可以用于筑路修堤的、源源不断的水泥!”

“臣等遵旨!必竭尽全力,早日让此筑基神物为我大宋所用!”宇文恺、苏启明及一众相关大匠激动地躬身领命,他们此刻才真正明白了肩上担子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