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200章 热气球的飞天梦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朝会后不久,赵佶便在偏殿召见了工部尚书苏启明、将作监宇文恺、军器监赵士祯、格物院待诏陈远、以及火药作负责人林灵素等一众技术核心官员。殿内依旧摆放着冰鉴,但气氛却比朝堂上更为务实和热切。

赵佶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苏卿,将作大营重建之事,进展如何?”

苏启明显然有备而来,躬身答道:“回陛下,得益于水泥的初步量产和库存材料,外围损毁工坊已在快速重建,预计两月内可恢复旧观,且布局将更为合理,防御设施也会加强。核心区域完好,未影响持续生产。”

“甚好。”赵佶点头,又问及最关键之处,“炼钢之法,如今进展到哪一步了?西征在即,军械打造可能跟上?”

负责此事的宇文恺上前一步,脸上带着技术官员特有的严谨与一丝兴奋:“陛下,高炉炼铁法已十分成熟,产出的熟铁品质上乘。关于平炉炼钢法,格物院与将作监合力攻关,已成功建造了一座小型实验平炉,能稳定产出少量钢材,其强度、韧性远胜当前百炼钢,且耗时大大缩短!只是大规模量产尚需攻克炉体耐久与温度精确控制等难题。不过……”

他话锋一转,信心满满:“即便如此,凭借现有高炉熟铁与部分实验钢材,结合水力锻锤,全力生产甲胄、兵刃,尤其是神臂弩关键部件,足以支撑西征军备。加之幽州分营已然投产,北疆驻军换装可由其承接,京西大营便可全力保障西线。按目前进度,至九月,西征主力换装新式装备,绝无问题!”

“好!”赵佶精神一振,这正是他想要的答案,“军器监需严格把关质量,不可因追求速度而有所疏漏。”

“臣明白!”赵士祯肃然应道。

解决了军备的燃眉之急,赵佶又将目光投向民生与更深远的技术储备。“陈卿,格物院负责的几项民用之物,如今情形如何?朕记得有肥皂、火柴,还有那强酸强碱。”

陈远如今已是格物院的顶梁柱之一,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由他自己参与改进的眼镜,条理清晰地回禀:“陛下,肥皂制备工艺已完全成熟,去污力强,成本可控。火柴的发火药头配方也已稳定,安全性与引燃率俱佳。至于强酸强碱,实验室制备已无问题,尤其是利用绿矾(硫酸亚铁)干馏所得之‘矾油’(硫酸),浓度和纯度皆有提升,只是大规模、安全化生产尚需专用器皿和流程设计。”

赵佶当即拍板:“肥皂、火柴,此二物利于民生,亦可充盈国库。苏卿,着工部即刻遴选合适之地,建立官营作坊,尽快投产!招募工匠,优先选用退伍及残疾军人,此事由兵部与工部协同办理,也算朕对忠勇将士的一份抚恤。”

“臣遵旨!”苏启明和一旁的兵部尚书宇文虚中同时领命。

“至于强酸强碱,”赵佶对陈远道,“其用途深远,不止于眼下,格物院需继续深入研究,尤其是防腐、蚀刻、乃至未来可能用于化工生产之道,要秘密进行,注意安全。”

“臣,明白!”陈远郑重点头。

接着,赵佶看向了林灵素和赵士祯:“火铳的研制,到了何种境地?”

林灵素与赵士祯对视一眼,由赵士祯回话:“陛下,按您之前所授理念,我们已试制了几支铜铸或铁打的前装铳管,用药包和铅弹试射。目前……尚有不少难题。一是铳管易炸,二是射速慢于弩箭,三是精度不佳,雨天更难使用。远未到可堪实战之地步。”他语气中带着一丝惭愧。

赵佶却并无失望之色,反而安慰道:“此物乃开创之举,艰难是必然的。不急于一时的成果,继续摸索,积累经验,改进工艺。譬如这铳管,或许可尝试用更佳的钢材,或用双层复合之法增强。你们放手去做,所需钱粮物料,朕一概应允。”

“谢陛下!”林灵素和赵士祯感激道,心中压力稍减。

最后,赵佶抛出了两个新的构想,让众人精神为之一振。“西夏多山地沙漠,攻城拔寨,仰攻艰难。朕寻思火油,能否从石漆(原石油)中提炼出更轻、更易燃之汽油,以及燃烧稳定、可用于照明之煤油。此二者,汽油可助火攻,甚至……或许能造出更厉害的火器;煤油则可取代灯油,利及万家。格物院与将作监,可着手研究这分馏提炼之法。”

众人虽对汽油之名感到陌生,但基于皇帝以往提出的种种奇思妙想最终都被证实可行,无人敢轻视,纷纷记下。

“还有一物,”赵佶目光似乎看向了遥远的天空,“名曰热气球。其理在于热空气轻于冷空气,类似孔明灯,若能以坚韧织物造一巨大球囊,其下悬吊篮,篮中置火盆加热囊内空气,或可使球囊携人升空,居高临下,侦察敌情,甚至……投掷火器。”

殿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大胆到近乎神话的构想震住了。飞天之梦,古已有之,陛下竟欲将其实现?

看着众人惊愕的表情,赵佶笑了笑:“此事更需从长计议,先做些小型实验,验证其可行性。材料、加热方式、控制之法,皆需一一摸索。格物院可立一专项,慢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