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201章 军事改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政和七年七月初,汴京暑热稍褪,但枢密院及兵部衙署内的气氛,却比三伏天更为灼热。北伐功臣如种师中、韩世忠、刘法、刘光世,以及新晋将领折彦质、王禀等,皆被紧急召回京师。连同知枢密院事吴敏、兵部尚书宇文虚中、工部尚书苏启明等重臣,齐聚垂拱殿旁的一处偏殿,参与一场将决定大宋未来军事格局的小朝会。

赵佶端坐上位,目光扫过下方这些或沉稳、或锐气、或带着战场风霜的将领,开门见山:“诸卿,北伐之功,彪炳史册,然战后思量,我朝军制,承平已久,积弊颇深,机构重叠,号令不一,乃至朕有时亦觉纷繁复杂,不利于临阵决断,更不利于长治久安。今日召诸卿来,便是要议一议,这军制,该如何改,方能使我大宋兵锋,永葆锐利!”

众将神色一肃,皆知此次会议非同小可。

赵佶首先抛出了最核心的改组方案:“朕意,撤销枢密院与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分权旧制!”

此言一出,殿内响起一片细微的抽气声。这可是沿袭百年的祖制!

赵佶不容置疑地继续道:“设立总参谋司,直接对朕负责!总揽全国军事谋划、调动、训练之权。其下,仿北征行营参谋司旧例,设四曹:情报曹,专司敌情刺探、舆图绘制;作战曹,制定方略、指挥协调;辎重曹,统筹粮草、军械转运;传令曹,建立快速、保密之军令传递系统。吴敏、宇文虚中,你二人于北征行营参谋司任职已久,经验丰富,这总参谋司便由你二人先行搭建起来。”

吴敏、宇文虚中压下心中激动,齐声应道:“臣领旨!”

解决了指挥体系,赵佶又转向军官制度:“现行散官阶,名实不符,升迁混乱。朕决定,废除散官,推行军衔制!”他示意内侍展开早已准备好的章程。

“军官设将、校、尉三等九级:

将官: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车骑将军(正二品)、卫将军(从二品)。

校官:忠武校尉(正四品)、宣威校尉(从四品)、振威校尉(正五品)。

尉官:致果校尉(正七品)、翊麾校尉(从七品)、陪戎校尉(正八品)。

士卒亦分三级:锐士、悍卒、精兵,依战功、技艺晋升,与饷银挂钩。”

种师中抚须沉吟,率先赞同:“陛下此议甚善!衔职清晰,权责分明,便于激励将士,更能使升迁有据可循。”

韩世忠眼睛一亮,大声道:“陛下圣明!这军衔好!清晰明白!省的俺老韩有时候都搞不清自己到底算几品官!”

众将皆以为然。

接着,赵佶开始规划兵种专业化:“未来之战,绝非单一兵种可决胜。朕欲改组部分部队:

一、组建神机营,专司火器!列装震天雷、霹雳炮、火箭巢,以及神臂弩、床弩等远程利器,待火铳、火炮成熟,优先换装!此营需选拔沉稳、通数算之卒。”

刘法眼中精光一闪,他深知火器之威,立刻道:“陛下,此营若成,攻坚摧城,无往不利!”

“二、振武军此次西征表现卓异,着其转型为专职山地步兵,配备攀岩爪、便携弩等,专司山地、林莽作战。”

“三、增设技术兵种。设工兵营,专司架桥、铺路、掘壕、爆破,装备组合式云梯、模块化壕桥;设斥候营,专司侦察,配发望远镜、指南针、测绘工具,为大军耳目!”

折彦质、王禀等年轻将领听得心潮澎湃,这些都是以往未曾细分的领域。

为培养军官,赵佶提出:“于汴京郊区,成立汴京讲武堂!从尔等实战将领及将作监、格物院优秀工匠中选拔教官!课程需涵盖地形学、火药化学、工程力学、远航知识乃至经典战役讲解。实施轮训制,边防军与禁军,每年轮换三成军官入堂学习!此外,每年需组织跨兵种协同演习,磨合战法!”

种师道虽未在场,但其子种浩代表西军参会,闻言深感赞同:“陛下深谋远虑!军官确需系统学养,而非仅凭勇力经验。”

赵佶又看向苏启明和宇文恺:“后勤保障亦需改革。军器监需推行标准化生产,力求同类军械之零件可互换!如此,战时补充、维修效率将大增!”

最后,他强调了军魂与荣誉:“监军赞画体系需强化,明确宣传忠君护国、守土安民之核心准则,并在军中开展识字教育,使士卒明理知义。”

“另,创立荣誉体系!设五级勋章:勇士勋章、忠勇勋章、云麾勋章、虎贲勋章、龙骧勋章!依据战功,由总参谋司评议,朕亲授!凡阵亡将士,无论官兵,皆可入祀忠烈祠,永享血食!”

听到龙骧勋章和入祀忠烈祠,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无不动容。这对于重视身后名的军人而言,是比金钱官职更重的赏赐!

一番长篇大论,勾勒出一套前所未有的、近乎现代化的军事体系。殿内寂静片刻,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赞同。

种师道率先躬身:“陛下雄才大略,所定新制,深谙强军之道,老臣附议!”

韩世忠摩拳擦掌:“陛下,啥时候开始整编?俺老韩第一个报名神机营!”

刘光世也道:“山地步兵,正合西征之用!”

李纲、吴敏等文臣亦深知此乃强国必由之路,纷纷表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