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130章 军府三策定河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旅帅,诸位!”

陈敬之身为民曹主官,第一个站了出来。

他干瘦的手指重重戳在舆图上,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新附之地,百废待兴,但更要命的是鱼龙混杂!”

“那些部族头人,一个个表面上磕头称臣,谁知道他们肚子里藏着什么坏水?难保不生异心!”

“还有那些流民屯点,人心惶惶,跟没头苍蝇一样,急需安抚安置!”

“更别提清廷的密探,就跟烂疮上的蛆,无孔不入,就等着煽风点火,给我们来个狠的!”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议事堂内,却字字敲在众人心头。

“当务之急,是立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法子!把这片新地盘,这些新人,死死地攥在我们汉王军手里!”

“陈主官说得对!”

陈武瓮声瓮气地接口,他关心的是刀把子。

“地盘大了,防线就长了!到处都得要人,到处都是窟窿!”

“就靠咱们现在这四个主力团,再加上新编的骠骑团和仆从营,撒出去连个水花都看不见!兵力捉襟见肘!”

他一拳砸在桌面上,发出“咚”的闷响。

“必须在新地盘上,建起靠得住的守备力量!既能镇住场子,又能当咱们的后备兵源!”

李信端坐主位,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

那声音不大,却让整个议事堂的嘈杂都安静了下来。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缓缓扫过堂下每一个人,最后定格在那片巨大的舆图上。

“地盘,是打下来的,更是治出来的!”

“治不好,打下来的地盘,还得原封不动地吐出去!”

“今天叫大家来,就是要议个章程出来,把这天大的难题给解决了!都说说看,有什么想法,别藏着掖着!”

话音刚落,议事堂顿时炸开了锅。

镖旗营团长李铁牛第一个跳起来,他是个粗人,想法也简单粗暴。

“依我看!学他娘的清廷!搞个将军府,派兵过去镇着!”

“什么部族头人,屯点首领,有一个算一个,统统给老子弄到卧龙谷来‘学习’!”

“谁敢不来,谁敢炸刺,大军直接开过去,杀他个人头滚滚!多简单!多痛快!”

“不妥!”

赵猛立刻摇头,他性子更沉稳。

“兵力本就紧张,再这么一分散,不是等着被人家一个一个吃掉吗?再说,你一味地用高压手段,不怕把所有人都逼反了?到时候四处起火,我们救哪头?”

龙骧团团长周大勇沉吟道:“可以效仿前朝的卫所制!在新附的要害地方设立卫所,屯田戍边!军户平时种地,战时当兵,自给自足!”

“卫所制早就烂透了!”

陈敬之毫不客气地反驳,他这个民曹主官对这些积弊一清二楚。

“军户过得猪狗不如,逃亡的十之七八,剩下的老弱病残还有什么战力?而且新地盘上多是游牧部族,你让他们去种地?他们会吗?强行推下去,只会适得其反,闹出更大的乱子!”

学宫祭酒李颙先生轻抚长须,从教化角度缓缓开口:

“治民,必先治心。老夫以为,当在新附之地,广设蒙学、义学,不拘男女老幼,都教他们说汉话,写汉字,给他们讲忠孝节义的道理。再选派得力的学官,宣讲我汉王军的法令和仁政,慢慢把人心收拢过来。同时,可以从各部族、各屯点里,选拔那些聪明的子弟,送到咱们汉学宫来深造,把他们培养成心向我们的人才!”

一片议论声中,角落里的燕九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子阴冷。

“青蛇卫已在新附之地撒下了一些种子,但人手太少,只是睁眼瞎。”

“我建议,在各处要隘、部族、屯点,设立‘保民所’。”

“名义上,归保民府管,负责调解邻里纠纷、登记户籍、防治瘟疫这些民生小事。”

“实际上,由我青蛇卫的密探掌控,暗中监察民情,搜捕奸细,传递情报。让所有人的小动作,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众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好了!”

李信突然抬手,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压下了所有争论。

他站起身,大步走到舆图前,从笔筒中拿起一支朱笔。

笔尖在舆图上几个关键节点,重重地画下了圈。

“新地盘,情况千差万别,不能用一个法子管所有地方!必须因地制宜,分而治之!”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了过去。

“其一,核心区!”

朱笔在以卧龙谷为中心,方圆百里的区域画下了一个大圈。

“这里是我们已经牢牢控制的汉民屯点、工矿和农田!这个区域,实行‘军府直辖’!”

“即刻成立‘河西军政府’!由我,兼任总督!陈武,任副总督,兼掌兵曹,统管防务、武备和兵员征召!”

“军政府下,设‘民政府’!由陈敬之任主官,统管民曹、工曹、保民府!各级官吏,由军政司考核任命,或者直接从汉学宫的优秀学子中选拔!”

“在这个区域内,立刻推行《汉王军垦令》!所有无主的荒地、牧场,全部收归军政府!招募流民,安置伤残老兵和有功将士的家属去屯垦!给他们三年免税!三年后,按军政府的规矩缴纳田赋!同时,大修水利,推广新农具,把粮食产量给我顶上去!”

李信话锋一转,朱笔移向了更广阔的区域。

“其二,缓冲及部族区!”

他的笔尖点在了祁连山南麓、黑水河流域、玉门关外那些新归附的部族聚居地和战略要冲上。

“在这些地方,设立‘镇守府’!派得力的将领出任镇守使,手底下要有一营,也就是五百人的精锐战兵!同时,节制当地的‘部族义从营’,规模在千人左右!”

“镇守府下面,再设‘理藩所’!找那些懂蒙语、畏兀儿语的文吏,或者干脆就用归化我们的头人当主官,专门负责跟各部族打交道,传达军政府的命令,调解纠纷,收税!他们的税,可以用牛羊马匹、毛皮来抵!”

“推行‘头人责任制’!想当头人,可以!但必须向军政府宣誓效忠,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学宫来读书当人质!并且要保证自己地盘上的安稳,按时交税,提供兵员!我们呢,就承认他对部族的管理权,给他提供保护,开放互市,让他们能买到盐、铁、布这些活命的东西。”

“同时!保民府的学曹,要派教习过去,在镇守府和大的部族里,建‘蒙学堂’,免费教小孩说汉话、写汉字、学算术!青蛇卫的‘保民所’,也要同步跟进,把监控的网,给我撒到最基层去!”

最后,李信的朱笔落在了与清廷犬牙交错的边境线上。

“其三,边陲及敏感区!”

“比如,跟清廷地盘接壤的那些隘口,还有那些刚归附、人心不稳的流民屯点!”

“在这些地方,设‘巡检司’!派军中那些老成持重的老兵油子,或者靠得住的文吏去当巡检,给他们一百精兵和部分辅兵!”

“巡检司的任务很简单:盘查过往的商旅路人,抓土匪奸细,维持治安,收点过路费,税率要低,鼓励商人过来!同时,帮着保民府登记户口,救济灾民。这些地方,先不搞田亩改革,一切以稳为主!”

李信“啪”地一声将朱笔扔回笔筒,目光如电,扫视全场。

“这三级治理架构,核心在‘军府直辖’,是我们的根本!根基在‘保民教化’,是收拢人心!触角是‘镇守巡检’,是我们的拳头!耳目是‘青蛇密探’,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军政一体,恩威并施,刚柔相济!”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下达命令。

“陈敬之!保民府立刻给我拿出《新附之地治理章程》、《户籍田亩登记办法》、《税赋征收细则》、《蒙学推行纲要》!我要看到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让下面的人有章可循!”

“陈武!兵曹立刻协同各团,拿出镇守府、巡检司的驻军轮换、补给和训练章程!记住,新编的那些部族义从营,必须打散了混编,军官必须是我们的人!牢牢抓在手里!”

“燕九!青蛇卫的‘保民所’体系,用最快的速度给我铺开!我要新地盘上哪怕掉根针,都能立刻知道!”

“李颙先生!学宫要加速培养!我要既懂各族语言,又熟悉政务的人才!越多越好!”

“王希!格物院别停下!‘五雷神机’的量产,新式火炮的研发,给我往死里整!军备,才是我们站稳脚跟的本钱!”

李信的声音在议事堂内回荡,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堂下众人,无论是武将还是文官,此刻胸中都燃起了一团火。

一个清晰、庞大而又严密的统治蓝图,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

“诺!”

众人齐声应诺,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