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长安,国防部会议室。财政部尚书林则的脸涨得通红,他几乎是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情绪激动地对着主位上的李信喊道。

就在刚刚,国防部部长周大勇,意气风发地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为之震动的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淘汰全军所有现役的火绳枪和汉阳造,全军换装最新式的“启明”后膛步枪,预计总数将达到五十万支。

“林尚书,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大华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给他们换上最好的武器,难道有错吗?”周大勇当即就火了,他瞪着林则,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

“周将军,我不是这个意思!”林则也知道自己的反应有些过激,但事关国库,他不得不争。“我当然知道要给将士们最好的武器。可是,你算过这笔账没有?一支‘启明’步枪,连同配套的子弹和维护工具,成本高达二十两白银!五十万支,那就是一千万两!再加上训练、运输、仓储的费用,没有一千五百万两根本下不来!”

他喘了口气,痛心疾首地说道:“陛下!我大华初定,百废待兴!修路、建学、兴修水利,哪一样不要钱?西南的吐蕃,西北的罗刹残余,哪一样不需要军费?国库去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些盈余,这一下就要掏空一半,这……这简直是要了我的老命啊!”

林则的这番话,让会议室里原本支持换装的将领们,也都冷静了下来。他们都是带兵打仗的,知道钱的重要性。没有钱,再精锐的军队也寸步难行。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李信身上。

李信没有说话,他从桌上拿起一支作为样品展示的“启明”步枪。这支枪的枪身是上好的核桃木,经过了精细的打磨,泛着油润的光泽。枪管和枪机部分,是马钧的炼钢厂用最新转炉炼钢法炼出的特种钢,呈现出一种深沉的蓝黑色。

他熟练地拉开枪栓,将一枚黄澄澄的金属定装子弹填入枪膛,然后“咔哒”一声合上枪栓。整个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机械的美感。

“林爱卿,”李信的声音很平静,“朕问你一个问题。一个训练有素的大华士兵,他的价值是多少?”

林则一愣,不知道皇帝为什么突然问这个。他迟疑了一下,答道:“陛下,将士为国捐躯,乃是无价的。”

“说得好,是无价的。”李信点了点头,“那么,朕再问你。在战场上,一个使用火绳枪的士兵,面对敌人的骑兵冲锋,他从装填到射击,需要多久?”

“大约……一分钟。”周大勇替他回答了。

“那使用‘启明’呢?”李信又问。

“熟练的士兵,十五秒就可以完成一次射击。”周大勇的回答充满了自豪。

“好。”李信站起身,走到众人面前,手中的步枪指向了墙上的地图,“一分钟和十五秒,这就是生与死的差别。在敌人冲到面前之前,我们的士兵能多射击三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能以更小的伤亡,取得更大的胜利。”

“朕再给你们算一笔账。”李信的目光扫过林则,“一个士兵,从入伍到训练成才,朝廷在他身上花费的钱粮、教官的心血,加起来何止百两?如果他在战场上牺牲了,朝廷还要支付一大笔抚恤金。这笔钱,你算过没有?”

“如果,我们多花二十两银子,给他换上一支‘启明’,让他活下来的几率大大增加,让他能够杀死更多的敌人,更快地结束战争。从长远来看,我们是赚了还是赔了?”

李信的一番话,振聋发聩。

林则的额头上渗出了汗珠,他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一个字都反驳不出来。皇帝的算法,已经超出了他作为一个财政部长的账本,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和人本思想的高度。

“陛下……”他嗫嚅着,脸色由红转白。

“朕知道国库紧张。”李信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所以,朕也没打算一步到位。”

他回到座位上,说道:“换装计划,可以分步走。第一批,先换装十万支。优先装备西南军区的李铁牛部,他们即将面对高原上的英夷顾问和吐蕃叛军,最需要这种利器。其次,是东北和西北的边防军,用来威慑罗刹人。然后,是中央军和海军陆战队。至于各地的守备部队,可以暂时使用淘汰下来的汉阳造。”

“至于钱……”李信看向林则,“朕给你想了几个办法。第一,倭国不是要用银矿开采权换我们的火炮吗?这笔钱,直接划拨给国防部。第二,查抄贪官污吏、前清余孽的家产,优先用于军工生产。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朕准备在全国设立‘发明奖励’和‘专利制度’。”

“专利制度?”这个新名词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了困惑。

李信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鼓励创新。任何人,无论士农工商,只要他发明了新的技术、新的工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或者对国家有用,都可以向官府申请‘专利’。一旦批准,在一定年限内,任何人使用这项技术,都必须向发明者支付费用。官府不仅保护他的权益,还会根据发明的重要性,给予一次性的高额奖励。”

“此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当我们的工厂能生产出更多、更好、更便宜的商品,我们的税收自然就会增加。到时候,别说五十万支‘启明’,就是一百万支,朕也换得起!”

李信的话,为所有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他们仿佛看到,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人争相创造的崭新大华,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陛下圣明!臣……心服口服!”林则p则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周大勇等将领更是激动不已,他们知道,在皇帝的带领下,大华的军队,即将迎来一次脱胎换骨的蜕变。

“此事就这么定了。”李信一锤定音,“周大勇,你负责拟定具体的换装计划和训练大纲。王希,格物院那边,‘启明’的生产线必须尽快优化,我要看到成本在一年内,降低三成以上。孙有福那样的工匠,要重赏!要让他成为所有工匠的榜样!”

“遵旨!”众人齐声应道。

会议结束,李信独自留了下来。他抚摸着“启明”冰冷的枪身,目光却投向了更遥远的天空。

步枪,只是第一步。他脑海里,还有更疯狂的计划。

他要让大华的军队,不仅能征服陆地,还要能征服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