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 > 第433章 朕要会飞的眼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深了,格物院总院正王希和格物学堂总教习牛顿,被皇帝的一道急诏,宣进了皇城书房。

两人心中都有些忐忑。这么晚了,皇帝紧急召见,必定是有什么天大的事情。是军工生产出了问题?还是哪个技术难关卡住了?

走进书房,只见李信正站在一张巨大的桌案前,桌上铺着一张白纸,他手里拿着一支炭笔,似乎在画着什么。

“臣王希(牛顿),参见陛下。”两人躬身行礼。

“免礼,都过来。”李信没有回头,依旧专注于他笔下的图画。

王希和牛顿对视一眼,好奇地走了过去。当他们看清白纸上的东西时,两人都愣住了。

那是一幅他们从未见过的、极其古怪的图画。主体像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但横着的那一笔又长又宽,像一对翅膀。十字架的身体部分,像一艘细长的小船,后面还有一个小一点的十字架作为尾巴。整个东西的下方,还画着几个轮子。

“陛下,这……是何物?”王希一忍不住问道。他钻研格物多年,自认见多识广,但眼前这个东西,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牛顿则皱着眉头,从力学的角度审视着这个奇怪的结构,一言不发。

李信放下炭笔,直起身子,看着自己画出的那架简陋的“飞机”,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芒。

“朕要一个……会飞的眼睛。”他缓缓地说道。

“会飞的眼睛?”王希和牛顿更糊涂了。

“对。”李信指着地图上西南方向的吐蕃高原,“李铁牛的军队即将深入雪域,那里的地形极其复杂,山脉连绵,峡谷纵横。我们的斥候,即便再精锐,视野也是有限的。他们爬上一座山,只能看到另一座山。朕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是敌人的伏兵,还是安全的通道?”

他又指向东北方向的西伯利亚,“赵猛和张猛的大军,正在冰原上艰难跋涉。那片土地太广袤了,他们需要知道,哪里有河流,哪里有森林,哪里有罗刹人的据点。如果,我们能有一个东西,能飞到天上去,像鹰一样俯瞰大地,那我们的军队,就等于多了一双‘千里眼’!”

李信的话,如同惊雷一般,在王希和牛顿的脑海中炸响。

飞到天上去?像鹰一样俯瞰大地?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太不可思议了!

“陛下,这……这恐怕有违天理啊!”王希的声音都有些变调了,“自古以来,只有鸟类才能飞翔。人乃万物之灵,立于大地之上,岂能……岂能与飞禽同伍?”

他的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认知里,觉得飞行是神仙或者妖怪才能做到的事情。

牛顿虽然也觉得匪夷所思,但他毕竟是研究物理和力学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更加理性。他皱眉道:“陛下,根据我的观察,鸟类之所以能飞,是因为它们有翅膀,可以通过扇动翅膀产生向上的力,以对抗自身的重量。而且,它们的身体非常轻盈,骨骼是中空的。我们人类,以及我们制造的任何机械,都太重了,根本无法产生足够的升力。”

“说得好!”李信赞许地看了牛顿一眼,“你说到点子上了。朕也知道,让人像鸟一样扇动翅膀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

他拿起桌上的一个纸鸢(风筝),“你看这个,它没有翅膀,也不会扇动,但只要有风,它就能飞起来。为什么?”

“是因为风的流动,在纸鸢的上下表面产生了压力差,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它能升空。”牛顿立刻回答道。这是他最近在研究流体力学时得出的结论。

“完全正确!”李信打了个响指,“那我们能不能造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风筝,大到足以载动一个人?”

“理论上……或许可以。”牛顿迟疑道,“但那需要非常大的风,而且完全不可控,一旦风停了,或者风向变了,上面的人就会摔下来,必死无疑。”

“所以,我们需要给这个大风筝,装上一个‘心’,一个能自己产生‘风’的‘心’!”李信的语气变得激动起来,他指着图纸上那个像小船一样的机身,“这就是朕的想法!我们用蒸汽机,或者更轻便的内燃机,去驱动一个像船桨一样的东西,让它高速旋转,产生巨大的风力,推着这个大风筝前进。只要它前进的速度够快,空气流过翅膀,不就能产生升力了吗?”

李信将后世飞机最基本的原理,用最朴素的语言解释了出来。

王希听得目瞪口呆,他感觉自己几十年来建立的世界观正在崩塌。

而牛顿的眼睛,却越来越亮。他仿佛被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压力差、推力、升力……这些零散的概念,在皇帝的描述下,被串联成了一个完整而大胆的构想。他开始在纸上飞快地写画,计算着所需的速度、翼展面积和升力之间的关系。

“陛下……您的这个想法……简直是……天才!”良久,牛顿抬起头,激动地说道,“虽然里面有无数的技术难题,但从力学原理上来说,是行得通的!”

看到牛顿这个最大的技术权威都认可了,王希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他知道,皇帝又一次提出了一个将改变世界的东西。

“陛下,臣……愚钝。”王希惭愧地说道,“只是,要实现这个目标,恐怕比造铁甲舰还要难上百倍。”

“朕知道难,所以才找你们来。”李信的表情变得严肃,“朕不要求你们一步登天。从今天起,格物院成立‘航空研究所’,由王希你亲自挂帅,牛顿先生担任总顾问。朕给你们定一个研发清单,你们一步一步来。”

他拿起炭笔,在另一张白纸上写下几个大字。

“第一,材料。我们要找到比钢铁更轻,但强度足够大的材料。木材?竹子?还是某种特殊的合金?你们去研究。”

“第二,动力。蒸汽机太笨重了。朕之前提过的内燃机,研究进度要加快!朕要一个能够输出足够马力,但重量不超过两百斤的发动机。”

“第三,空气动力学。就是牛顿先生研究的那些,翅膀的形状、角度,如何才能产生最大的升力,如何控制方向。你们可以先从滑翔机开始,造一个没有动力的大风筝,从高处滑翔下来,测试它的性能和操控。”

“朕给你们最高的权限,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朕不要你们三年五年就拿出成品,朕可以等十年,甚至二十年!但这个项目,必须做下去!因为朕知道,谁先掌握了天空,谁就掌握了未来的战争!”

王希和牛顿看着清单上的条目,感受着皇帝那不容置疑的决心,两人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他们知道,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正在他们手中开启。而他们,将成为把人类送上蓝天的第一批开拓者。

“臣等,领旨!”两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