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再续蜀汉的浪漫 > 第427章 郿坞定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建安二十四年夏,关中腹地,渭水之滨的郿坞,迎来了一支规模浩大的援军。旌旗招展,甲胄鲜明,正是由曹真统帅,徐晃为副,刘晔为军师,杜袭为参军的三万中央精锐。这支生力军的到来,如同给久被蜀军东西夹击、气氛压抑的关中曹军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消息传至郿坞,镇守此地的张合大喜过望,连日来因夏侯渊战死、己方败绩而笼罩在心头阴霾顿时散去了大半。他立即率领郭淮等一众将领,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都督!徐将军!诸位,一路辛苦!”张合抱拳施礼,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尽管他资历更老,但此刻曹真持节督关中军事,代表着魏王的权威。

曹真一身戎装,英气勃勃,虽年轻,但气度沉凝,下马还礼:“张将军坚守郿坞,力保关中门户不失,才是真正的辛苦!郭将军等亦多有辛劳!”徐晃、刘晔等人亦纷纷见礼。

众人寒暄已毕,一同入城。只见郿坞之内,粮草堆积如山,营垒井然有序,守军士气虽略显疲惫,但军容尚算严整,足见张合、郭淮等人守御有方。

稍事安顿,曹真即刻于郿坞帅府升帐议事。核心将领济济一堂,气氛肃穆。

曹真端坐主位,目光扫过在场诸将,沉声道:“本将奉王命,总督关中军事。今日首要之务,便是明晰敌我态势。张将军,你久在关中,与蜀军多次交锋,还请详述当前局势。”

张合起身,走到巨大的关中舆图前,神色凝重地开始汇报:

“禀都督,目前蜀军分东西两路,呈钳形攻势,意图十分明显,便是要会师于关中,彻底瓦解我西部防线。”

他首先指向东面五丈原方向:“东线,由汉中王世子刘封统帅,其人以五丈原为大本营,凭高据险,营垒坚固。此外,其部将张苞、邓范已攻占北原,与我军隔渭水对峙。更棘手的是,”张合的手指划过渭水河道,“刘封麾下之诸葛均、丁奉,已在陈仓以西的益门镇建立水寨,打造战船,其水军已初步控制渭水中段水道,频繁巡弋,严重威胁我军渭水粮道与兵力调动。加之霍峻率军固守斜谷关,确保其汉中后勤无忧。刘封在东线总兵力,约三万之众。”

接着,他的手指移向西方,点在陈仓的位置:“西线,刘备亲率约两万大军,出陇右,沿陇山大道猛攻陈仓关。陈仓位于陇山出口,刘备大军驻扎在关城以西的陇山山区与陈仓故道之间。”张合特意强调了一下刘备大军的位置,“守将郝昭虽英勇善守,然刘备围攻甚急,其意图明确,便是要打通陇山通道,与东线的刘封会师。若陈仓有失,则陇右与关中蜀军连成一片,大势去矣!”

他顿了顿,又指向陇右:“两个月前,刘备趁我军不备,兵出陇右,天水、广魏、南安、定定四郡不战而降,……刘备领马超、庞德等将率三万人马平定匪乱,威压陇西。”

汇报完敌情,张合又总结己方兵力:“我郿坞原有守军三万,其中一万乃关中久战之精锐,另两万是此前从各地驰援而来的郡兵。如今,加上都督、军师带来的三万邺城精锐,我军在郿坞周边,总兵力已达六万余人!” 这个数字,让在座不少将领精神为之一振。

敌我态势已然清晰。曹真沉吟片刻,环视众人:“蜀军东西呼应,势如饿狼。我军虽得增援,然亦不可两面作战,需确定主次,集中力量,破其一路。诸公有何高见?”

刘晔轻捋短须,“都督所言,不无道理。刘备顿兵陈仓坚城之下,师老兵疲,久攻不克。郝伯道只要坚守不出,应无大碍。而东线刘封,虽据险要,然其兵力分散于五丈原、北原、斜谷关、水寨多处,且其水军新立,根基未稳。末将以为,当集中主力,东出郿坞,先破刘封!只要击溃东线蜀军,收复五丈原,则刘备久攻陈仓不下,粮草不济,必不会久留!”

众人皆点头称是,刘封虽连战连捷,但在许多曹军将领看来,他终究年轻,根基不如刘备深厚,其水军更是初创,被认为是较好的突破口。而且刘备在陇右,若分兵前去,郿县军力就不占优势,不如集中兵力先打败刘封,届时再兵进陇右。

杜袭拱手道:“军师所言甚是。然袭以为,东西两线,关联紧密。我军若全力西进,若能一战而下刘封则罢,但若迁日时久,陈仓郝昭将军压力巨大,若在此期间有失,则前功尽弃。不若……双管齐下。”

他走到地图前,指向渭水:“曹都督可亲率主力,出郿坞,稳扎稳打,进逼五丈原,与刘封主力决战。同时,”他的手指沿渭水向西,“派遣一得力将领,率一偏师,溯渭水而上,支援陈仓。此举一可增强陈仓守备,坚定郝昭守心;二或可尝试绕至刘封后方,威胁其侧后。”

刘晔皱眉道:“杜参军之策颇为稳妥。然派遣偏师援陈仓,需渡过渭水。如今刘封水军巡弋河上,恐其拦截。”

提到刘封的水军和刘备大军的位置,一直沉默的郭淮起身发言,他面色沉稳,语气带着谨慎:“都督,诸位将军,淮有一虑。刘封虽在益门镇建立水寨,但其战船数量、水军战力,究竟如何,我方尚未完全探明。且我军中,可用于水战之艨艟斗舰极少,多为运输粮秣之货船、渡船。更重要的是,刘备大军驻扎在陈仓以西,我军即便成功西进,也只能到达陈仓关以东,与郝昭将军汇合,无法直接绕到刘备大军背后进行夹击。若贸然以运输船队载兵西进,在河面上遭遇蜀军战船,恐……凶多吉少,且战略收益有限。是否待摸清其水军虚实,或等我方亦打造一定数量战船后,再行西援之策?”

郭淮的担忧非常实际,指出了西援行动面临的现实困难和水路风险,以及无法直接夹击刘备的局限。他的分析赢得了部分将领的深思。

然而,曹真在仔细听取了各方意见后,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他年轻气盛,更倾向于主动出击,抓住战机。

“伯济所虑,不无道理。”曹真先肯定了郭淮的谨慎,随即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锐利,“然,正所谓‘勿以敌弱而不攻,勿以险远而不赴’!刘封入关中才多久?满打满算,不过数月!其水军能成何规模?即便有些许战船,士卒训练、水战经验,岂能与我方久经沙场的将士相比?”

他站起身来,声音提高,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自信:“此刻,正是趁其水军羽翼未丰,立足未稳之际,予以迎头痛击之良机!若待其船队壮大,水手娴熟,彻底锁死渭水,则我关中东西联系将被完全切断,届时再想打通,难如登天!此时冒险一击,正可扼杀其于萌芽之中!”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陈仓:“至于刘备大军在西,我军援兵东至,确实无法直接攻击。若援军抵达陈仓,与郝昭会师,便能极大增强陈仓防御,使刘备寸步难进。更关键的是,这支援军可如一把尖刀,直抵刘封后背!他安能不分兵防备?届时,陈仓之围自解,我军更可寻机与援军东西对进,一举击败刘封!”

他目光扫过众将,最终定格在郭淮身上:“郭将军熟悉陇西地理人情,沉稳干练。本将意已决,主力由我与张合、徐晃将军统领,东出攻打五丈原!西援陈仓之重任,便交由郭将军!予你八千精锐,另调配所有可用船只,负责运输。你之任务,一是试探并尽可能击溃蜀军水军,掌控一段水道;二是支援陈仓,增强郝昭守备,牵制刘备!即便水战不利,亦要设法沿河北岸陆路寻找机会,示形于敌!”

曹真的决策,带着年轻人的锐气与一定的冒险成分。他认定刘封水军是当前必须拔除的威胁,并且坚信增援陈仓本身就能起到战略作用。帐中诸将,包括张合、徐晃在内,见主帅决心已定,且分析亦有道理,便皆拱手称是:“都督英明!”

郭淮见军令已下,战略目标也已明确为增援与牵制,而非不切实际的夹击,便不再多言,肃然领命:“末将遵令!必竭尽全力,打通水道,增援陈仓,以报都督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