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章:豹隐朝歌,祸乱加剧**
**一、 昆仑积怨,心生去意**
昆仑山玉虚宫一行,是申公豹心中难以愈合的刺。他自诩天资聪颖,道法神通进展神速,远超那愚钝的姜子牙。可师尊元始天尊却偏偏对仙道难成的姜子牙青眼有加,更将关乎天道气运的封神重任交予其手!而他申公豹,纵有千般本领,却仿佛只是个无关紧要的陪衬。
同门若有若无的轻视,姜子牙那看似敦厚实则(在他眼中)占尽好处的模样,以及内心深处对权力与认可的渴望,如同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封神大劫,在他看来,正是搅动风云、证明自己价值的最佳舞台。既然玉虚宫不给他机会,他便要自己争一个泼天富贵!
“姜子牙,你能扶周,我申公豹便能保商!看看到底是你这飞熊天命厉害,还是我申公豹的手段高明!” 妒火与野心最终压倒了对师门的敬畏,申公豹下定决心,悄然离开了昆仑山。
**二、 显露神通,惊动王庭**
申公豹并未直接前往朝歌,而是先在商朝境内寻些名山古洞,拜访些昔日结交的、对天庭或玉虚宫心存不满的散修、左道之士,许以好处,结为奥援,积蓄人脉。同时,他也暗中观察朝歌局势。
这一日,他来到朝歌城外,正值商军一小队兵马在欺压百姓,强征物资。申公豹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他现出身形,呵斥军士,那军士头目见是个道人,出言不逊,欲要动手。申公豹冷笑一声,也不见如何动作,只吹口气,那数十名军士连同其坐骑竟被定在原地,动弹不得,如同泥塑木雕!
此等神通,立刻惊动了路过的一位上大夫。那大夫见此异人,不敢怠慢,连忙入宫禀报纣王。
此时纣王正因西岐势大、四方不宁而烦恼,闻听有此能人异士,立刻召见。申公豹入得九间大殿,面对纣王与妲己,从容不迫。他为显手段,当殿施展法术,或呼风唤雨,或撒豆成兵,更表演移山填海之虚影,看得纣王眼花缭乱,啧啧称奇。
妲己(狐狸精)在帘后观察,她虽觉这道人气息有些诡异,不似玄门正宗,但其神通广大却是实实在在。如今商朝正缺这等人物对抗西岐的姜子牙与玉虚门人,若能收为己用,实乃一大助力。
**三、 巧言惑心,册封国师**
纣王大喜,问道:“仙长道法通玄,不知仙乡何处?可愿留在朝歌,辅佐于朕?”
申公豹要的就是这句话,但他故作矜持,稽首道:“贫道申公豹,乃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座下弟子。” 他刻意点出师门,既抬身份,也暗藏挑拨。
果然,纣王与妲己闻言皆是一惊。纣王疑惑道:“哦?既是圣人门下,那姜尚亦是玉虚宫人,为何助周反商?”
申公豹长叹一声,面露悲愤之色:“陛下有所不知!那姜子牙不过是一朽木之辈,仙道难成,在昆仑山时便惯会阿谀奉承,蒙蔽师尊。只因他身负什么‘飞熊’虚名,师尊便将封神重任予他。贫道不忿其德不配位,更不忍见其蛊惑西岐,祸乱天下,故特来投奔陛下,欲以胸中所学,辅佐明主,扫清寰宇,以正视听!”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撇清自己“背叛”师门的嫌疑,将过错全推给姜子牙,又表明了自己“择主而事”的“正义性”,更是狠狠拍了纣王的马屁。
纣王被这番巧言说得心花怒放,觉得申公豹才是明事理、有本事的“忠臣”,而姜子牙和姬昌则是欺世盗名之徒。妲己也在旁添油加醋:“陛下,申公豹仙长神通广大,又深明大义,正是国之栋梁!如今西岐猖獗,非大法力者不能制,当委以重任!”
纣王当即下旨:“申公豹听旨!朕封你为**大商国师**,总领玄门之事,位亚闻太师,赐金牌一面,可随时入宫见驾!望卿竭尽全力,助朕平定西岐!”
**四、 豹踪暗行,网罗党羽**
申公豹俯首谢恩,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冷笑。他如愿以偿,登上了商朝权力的顶峰。成为国师后,他并未急于与西岐正面交锋,而是利用职权与身份,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
他以商朝国师的名义,广发信帖,邀游三山五岳,凭借其非凡的口才与“同道之谊”,四处游说、煽动那些原本中立的散仙、截教门人、乃至一些妖族大能,言说阐教如何仗势欺人,姜子牙如何不堪,辅佐商朝乃是顺天应人,共抗玉虚宫“暴政”,并许以战后神位、功德等虚无缥缈却极具诱惑的承诺。
许多不明真相或被劫气蒙蔽心智的修士,在他的蛊惑下,纷纷投入商朝阵营,前往商军大营效力,使得原本颓势的商军,陡然增添了许多强大的“外援”,局势变得更加复杂诡谲。
申公豹坐镇朝歌,看似为商朝奔波,实则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与姜子牙打擂台。他的存在,如同在已然沸腾的封神杀劫油锅中,又泼入一瓢冷水,瞬间激起了更为剧烈的反应与无尽的变数。朝歌的妖氛之外,更添了一道诡诈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