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鹤舞洪荒 > 第303章 封神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篇章:天命归位,神台高筑**

**一、 金台拜将,剑指朝歌**

西岐厉兵秣马,国力鼎盛,天下诸侯归心,讨伐无道殷商已成大势所趋。然文王姬昌却因年老体衰,加之羑里七年磨难与丧子之痛,一病不起,于弥留之际,将世子**姬发**托付于姜子牙,嘱其辅佐新主,完成伐纣大业,言罢溘然长逝,谥号**文王**。

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继承父志,雄才大略,对姜子牙信任有加。在姜子牙与群臣劝进下,武王决定正式兴兵伐纣。为彰显天命,拜将出征的仪式空前隆重。武王仿效其父,筑**金台**,斋戒沐浴,焚香告天,将**元帅印**、**天子剑**授予姜子牙,封其为**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总领伐纣全军,凡有不遵号令者,先斩后奏!

姜子牙登台拜将,白发飘扬,手持打神鞭,腰悬封神榜(暂持但昊天已炼化),威严浩荡。西岐军民及各方诸侯联军见之,无不心折,山呼万岁,士气高昂。大军旋即誓师东征,剑锋直指朝歌。

**二、 天机所示,神台当立**

大军行至中途,姜子牙于中军帐内静坐,忽感心潮涌动。他取出那卷玄奥的**封神榜**,但见榜文之上,原本模糊的名讳开始隐隐发光,无数真灵在天地间躁动不安,那是此次大劫中已陨落或即将陨落的仙凡魂魄,亟待归宿。

同时,他脑海中响起师尊元始天尊跨越虚空传来的法旨:“子牙,伐纣之路,杀戮难免。榜上有名者,真灵不灭,当归神位。然,真灵无依,易散于天地,或为邪祟所趁。当择一风水宝地,聚天地灵机,筑**封神台**,立**柏鉴**为清福神,督造神台,接引诸神真灵,以待归位之期。”

姜子牙豁然开朗。封神非仅杀戮,更需有序引导,安抚真灵,方不违天道好生之德。他立刻下令全军暂停行进,派遣精通堪舆之术的异人四处勘察,寻找最适合搭建封神台之地。

**三、 五色神土,八卦为基**

很快,堪舆者回报,在岐山与黄河之间,有一处无名山丘,地势高亢,前有玉带水环抱,后有群山为靠,更难得的是,此地乃天然灵脉交汇之处,且土呈**五色**(青、红、黄、白、黑),暗合五行,是承接天命、安抚真灵的绝佳之所。

姜子牙亲往查看,见此地果然灵气氤氲,风水绝佳,大喜过望:“此乃天赐神台之基也!”当即定下在此筑台。

他亲自设计神台规制:

* **台基**:以五色土夯实,呈八卦形状,对应八方,稳固天地气运。

* **台高**:设**三层**,寓意天、地、人三才。

* **台阶**:共**八十一级**,取九九阳极之数,象征神道圆满。

* **中央**:立一**高大旗杆**,上悬杏黄旗,以待悬挂封神榜。

* **四周**:按周天星辰之位,设三百六十五盏长明灯,对应三百六十五路正神。

姜子牙更依元始天尊法旨,将早年收服的轩辕黄帝总兵官**柏鉴**的魂魄放出,以其生前正直,敕封为 **“三界首领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 ,命其督造封神台,并负责接引、暂时安置各方来归的真灵。柏鉴领旨,魂体凝实,开始兢兢业业监督工程。

**四、 万民协力,神台乃成**

筑台令下,西岐军民、沿途响应伐纣的诸侯、乃至感念周室仁德的百姓,皆踊跃参与。运送五色土的队伍络绎不绝,能工巧匠日夜赶工。姜子牙亦不时以道法相助,稳固地基,汇聚灵机。

过程中,虽有商军细作企图破坏,或有些许山精野鬼被神台灵气吸引前来窥探,均被西岐高手轻易驱散或擒杀,未能阻碍工程分毫。

不出数月,一座巍峨肃穆、散发着淡淡神光与浩瀚威仪的**封神台**便已矗立在天地之间。台成之日,天降瑞彩,地涌金莲,隐隐有仙乐缭绕。那高悬的杏黄旗无风自动,与姜子牙手中的封神榜遥相呼应。

姜子牙率武王及文武百官,登台祭祀天地,宣告封神台立。他朗声道:“自此,凡榜上有名,于此劫中殒身者,其真灵皆可感应此台,受柏鉴接引,暂居于此,待吾平定天下,便于此台之上,昭告天道,册封神位,重立天庭秩序!”

声音借助神台之力,传遍四方,安抚着那些躁动不安的真灵,也向天地昭示了代天封神的决心与秩序。

封神台的建立,如同在混乱的杀劫中树立起一座秩序的灯塔。它既是此次封神大劫的终点预告,也意味着最残酷的厮杀即将展开。无数英雄、仙魔的命运,都将与这座高台紧密相连,他们的鲜血与魂魄,将成为重塑天庭的基石。伐纣大军,在姜子牙的率领下,带着这座象征着天命与秩序的神台之影,继续向着朝歌,踏上了更加波澜壮阔也更为惨烈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