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川一家回来的第二天,生活就恢复了往日的节奏。夫妇二人天不亮就下地,要把大伙帮忙干的农活收尾。
其实村民们已经做得七七八八,剩下的活计不多,他们估摸着再忙活几天就能全部完成。
爹,娘,让我也去帮忙吧。二蛋端着刚煎好的药,眼神恳切。
宋大婶连忙摆手:不行不行,你好不容易才治好病,得多休养些时日。地里的活有爹娘呢。
宋大川也拍拍儿子的肩:听话,在家好好养着。要是闷了,就去清越姐姐家找王掌柜说说话。
于是,二蛋一有空就往宋清越家跑。
王掌柜对这个康复后的孩子格外疼爱,常常给他讲些医理知识。宋屹和宋屿更是把二蛋当成了最好的玩伴,三个孩子形影不离。
这日午后,春光明媚。宋清越一家围坐在院里,刘氏做针线,宋清越则和师父喝茶,就着去年家里晒的柿饼,好不惬意,翠翠有做了很多新奇零食,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吃东西。
二蛋和王掌柜也在,大家一边吃东西一边闲聊。
清越姐姐,你们知道吗?二蛋兴致勃勃地说起去县城的经历,我们装作一家人,路上我管师父叫爷爷,别人都以为我们是逃难的呢!
王掌柜捋着胡须笑道:这一路上,外面的旱情比咱们桃花源严重多了。田地干裂得能塞进拳头,几乎没法春耕。听说朝廷发的赈灾粮种,都被饿急眼的村民吃掉了。
众人都停下手中的活计,专注地听着。
去年洪灾把村民们的家底都冲走了,今年又来旱灾,简直是不让人活命啊。王掌柜叹了口气,忽然想起什么,对宋清越说,越越,还有一桩事。听说宋县丞准备把宋家大小姐嫁给李府大公子李云亭。
什么?宋清越手中的针线活停了下来,瞳孔微震,我嫡姐宋沁雪竟然要这样被卖给李府?
王掌柜点点头:宋县丞原是京城被贬过来的侯爷,以前自持矜贵,看不上李府这样的商贾人家。如今竟派人登李府的门,说愿意用大小姐换五十石粮食。听说李员外还在跟宋县丞讨价还价呢。
宋清越一时语塞。
她记得很清楚,流放前在京城,宋沁雪与今科探花郎有过一面之缘,还曾央求赵氏去议亲。眼看亲事就要成了,谁知勇毅侯府突然被抄家流放。
“宋应怎么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他不是一直自持清高吗?为什么也会为了口吃食卖女儿?”宋清越愤愤然。
王掌柜:“如今外面买口吃的太难了,几乎没粮食卖了,连李府都不施粥了,我们在陈郎中那里治病,很多时候都是靠我们自己带的干粮饼子撑着,几乎没有粮食可以吃!你当宋县城没有银钱吗,肯定是银钱换不到粮食才想用女儿换粮的呀!”
宋屿:“姐姐,幸好你上次去县城的时候,让我们都跟他断绝关系了,不然他们不会找到我们几个买了换粮吧!”宋屿人虽小,但说的话却也十分在在理!这种事,宋应绝对做得出来!
大姐姐人挺好的。宋砚溪小声说,在侯府的时候没欺负过我们,还给我和弟弟们吃点心。流放路上,她背着夫人偷偷给我们送水囊、大饼和火折子。
刘氏叹了口气:造孽啊。希望大小姐能屈能伸,挺过去。侯爷夫妇都是伪善之人,如果她将来的夫君对她好,嫁过去时身份低微些也无妨。
宋清越沉默不语。她知道在这个时代,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宋应如今竟要用女儿换粮,可见已经走投无路。转念一想,或许嫁给李云亭,对宋沁雪来说也是个不错的归宿。
至少李云亭品性不差,总比被随便许配给什么人来得好。
王掌柜见气氛沉重,便转移了话题:还有一桩大事。听说当朝雍王要来岭南就藩,是他自己自愿的,让当今圣上赐岭南给他做封地。
雍王?宋清越想起那个在她救治下康复的亲王,他不是常年在西北征战吗?怎么不请封西北,却要来岭南?
坊间都传,这是雍王在主动退让,防止兄弟阋墙之祸。王掌柜压低声音,当今圣上登基不久,雍王手握兵权,又深得军心,难免引人猜忌。
宋清越若有所思:岭南这穷乡僻壤,连年灾荒,连顿饱饭都吃不上。雍王请封这里,怕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既能表明心迹,又能远离权力中心,确实是保命的好法子。
阿进在一旁插话:可是岭南这么穷,雍王来了要怎么过日子?
傻孩子,王掌柜笑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说他也是亲王,光是俸禄就够养活一大家子了。再说,岭南虽然现在穷,但物产丰富,好生经营,未必不能富庶起来。
二蛋突然说:我们在县城的时候,听说雍王已经在路上了,带着好多车马和随从呢。
宋清越望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心中泛起一丝涟漪。雍王要来岭南就藩,这意味着什么?对这个偏远的边疆,对刚刚安定下来的桃花源,又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她想起那个在病中依然气势逼人的亲王,想起他临走时留下的金饼。如今他要来岭南长住,这桃花源外的世界,恐怕要掀起新的波澜了。
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天边。宋清越收拾起刘氏的针线筐,对大家说:天色不早了,该准备晚饭了。
众人这才从闲聊中回过神来,各自忙碌起来。
但宋清越知道,今天听到的这些消息,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必将在每个人心中荡起涟漪。
桃花源虽然与世隔绝,但终究不是世外桃源。桃花源的人不可能永远不出村的!外面的风云变幻,迟早会影响到这个山坳里的小村落。而现在,变化的征兆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