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464章 紫菀花开满庭芳,药庐故事续新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4章 紫菀花开满庭芳,药庐故事续新章

春风染绿玉泉河岸时,药庐周围的紫菀花终于开了。淡紫色的花瓣挤挤挨挨,从门槛一直铺到河边,风过时掀起层层花浪,香气漫过木匾,与药庐里的艾草香缠在一起,成了玉泉村最特别的味道。

“林辰哥!快来看!”沈念举着个竹篮跑过花田,篮子里装着刚采的金银花,水珠顺着花瓣滴落在紫菀花丛里,惊起几只粉蝶,“张奶奶说今天是采春茶的好日子,让咱们去后山帮忙!”

林辰正在柜台后研磨血藤,闻言放下药碾:“阿默呢?叫上他一起去,后山的野薄荷该收了。”

“早去啦!”沈念踮脚往河边看,“他说要去看看回春藤的长势,昨天的雨怕是把藤架冲歪了。”

药庐的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进来个背着竹篓的老婆婆,篓里装着新挖的春笋。“林先生,换两贴止痛膏。”老婆婆颤巍巍地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晒干的何首乌,“这是俺家老头子在山后挖的,你看能换不?”

林辰接过何首乌,根茎粗壮,断面泛着油光,是上好的药材。他取来两贴刚熬好的膏药,又额外包了些紫苏茶:“婆婆,这茶泡水喝,能治关节疼,您拿回去试试。”

老婆婆笑得眼角堆起皱纹:“你跟你娘一个心眼儿好!当年她给俺治腰疼,也是多送一包草药,说‘药多喝些,好得快’。”

送走老婆婆,林辰往药架上摆新药。最上层的格子里,摆着娘的牛皮药箱,箱盖敞开着,里面的紫菀花蜜还剩小半罐,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去,金粉似的光点在蜜上浮动。他忽然想起陈郎中的信,说邻县的药农想来学种回春藤,便取来纸笔,写下育苗的法子——那是娘医案里记的“春捂秋晾,根须蘸蜜”,他试了三年,终于种活了第一茬。

“林辰哥!茶采回来啦!”沈念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雀跃。她和阿默各背着个竹篓,里面的春茶翠绿鲜嫩,沾着露水。雷大叔跟在后面,肩上扛着捆野薄荷,叶片上的清香老远就能闻到。

“周先生托人捎信了!”雷大叔把薄荷扔在竹席上,从怀里掏出封信,“说百草谷的桔梗收了半仓,让咱们有空回去看看。”

林辰展开信纸,周鹤叔的字迹苍劲有力,说谷里的新苗长势正好,秦伯腌的青梅蜜饯快好了,就等他们回去尝鲜。信末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旁边注着:“你娘种的那丛紫菀,今年开得最旺。”

“等忙完这阵就回去,”林辰把信折好,夹进《百草秘录》,“正好把这里的紫菀种子带些回去,让谷里也开满花。”

午后,药庐来了位特殊的客人。是个穿长衫的年轻人,背着个书箱,见了林辰就作揖:“学生是从京城来的,听闻林先生医术高明,特来求学。”

林辰有些意外:“我这里条件简陋,怕是委屈你了。”

年轻人却摇头,指着药架上的医案:“学生在太医院见过苏先生的手稿,字里行间都是仁心,林先生能承其衣钵,便是最好的老师。”他从书箱里取出本手抄的《伤寒论》,“这是学生整理的笔记,想请先生指点。”

沈念在一旁听得好奇,凑过去看笔记,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批注,忍不住咋舌:“你比我还爱读书!”

年轻人被说得脸红,挠挠头:“家父是药商,总说‘不懂医理,卖不好药’,学生想学好了,回去帮衬家里。”

林辰翻开他的笔记,见他对“温病条辨”的理解颇有见地,便取来娘的医案:“你先看看这个,我娘的批注里,藏着不少行医的道理。”

年轻人捧着医案,看得入了迷,连雷大叔端来的薄荷茶都忘了喝。夕阳斜照进药庐,把三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一个讲得认真,一个听得专注,沈念则在旁边给紫菀花浇水,花瓣上的水珠在光下闪闪发亮,像串碎银。

入夜后,药庐的灯还亮着。年轻人在整理药材,林辰则在修改他的育苗方子。阿默从河边回来,手里提着两条鱼,是傍晚钓鱼时钓的,说明天给大家熬鱼汤。雷大叔坐在灶房门口,给沈念讲娘当年在百草谷的趣事,说她总在雨天给药圃搭棚,自己淋得像落汤鸡也不在乎。

林辰放下笔,望着窗外的紫菀花丛。月光下,花朵像浸了水的紫绸,温柔得让人心颤。他忽然想起娘信里的话:“辰儿,等你长大了,要让更多人知道,药不是苦的,是甜的,因为里面藏着人心。”

现在他信了。药庐里的膏药带着暖意,换来的何首乌透着真诚,求学的年轻人眼里闪着憧憬,就连这满院的紫菀花,都像在说:人间值得,善意永存。

他拿起笔,在《百草秘录》的续页上写下:“紫菀花开,药香满径,来者皆是客,医者一颗心。”

写完,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药帘,回春藤的影子在风里轻轻晃,像娘在点头微笑。远处的玉泉河还在流淌,水声潺潺,载着药香,载着故事,往更远的地方去了——而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