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玄幻魔法 > 蚀灵玄途 > 第551章 蛛丝马迹织成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立秋的风总算给京城带来些许凉意,林辰站在国子监的槐树下,手里捏着半片从李总管府外捡到的药渣。这药渣带着股奇异的甜香,混着焦苦,与乱葬岗发现的“三色籽”茎秆残渣气息相似,却多了几味更烈的药材——是西域的“锁阳”和南疆的“朱果”,都是性子霸道的补药,寻常人根本受不住。

“这药不对劲。”周小满凑过来闻了闻,眉头拧成个结,“《本草纲目》里说,锁阳配朱果,虽能补气,却燥烈如火,长期服用,无异于饮鸩止渴。”她翻开账册,在“禁忌配伍”那页迅速记下,字迹因急切而有些潦草,“刘院判用‘三色籽’中和这两味药的燥性,难怪要大量采苗!”

阿古拉山蹲在墙角,盯着李总管府的侧门。门刚开了道缝,一个小太监提着个黑陶瓮匆匆出来,往胡同深处走。“跟着他。”阿古拉山低声道,拉起林辰就追,脚步轻得像草原的夜狼。

小太监显然对路线极熟,七拐八绕钻进条死胡同,对着墙根的狗洞掏出陶瓮,倒出里面的药渣。药渣里除了锁阳、朱果,还有更多“三色籽”的枯叶,叶片边缘的粉痕清晰可见。

“果然是这儿!”阿古拉山按住要上前的林辰,指了指胡同口的阴影——两个黑衣暗卫正背对着他们站着,腰间的玄铁令牌在月光下闪着冷光。

三人悄悄退回街角,苏文已在茶馆的包间里等着,桌上摆着他刚从药市买来的消息:“李总管最近夜里总咳嗽,太医院的人几乎天天来府里,每次都带着大包药材进去,出来时却只提着个空药箱。”

“药箱里装的是炼废的丹药。”林辰把捡到的药渣放在桌上,与之前的样本摆在一起,“他们在李总管府里设了秘密丹炉,用‘三色籽’中和猛药的毒性,给皇上炼‘长生丹’。一旦炼成,刘院判就能平步青云,李总管也能更得信任。”

周小满忽然想起什么,从账册里抽出张纸条——是张大人托人送来的,上面记着李总管的籍贯:“他是沧州人,老家就在百草谷附近的李家庄。会不会……”

“他早就知道‘三色籽’!”苏文眼睛一亮,“说不定小时候就见过这苗,知道它药性温和,能中和猛药,所以才盯上它!”

这个发现像把钥匙,打开了所有疑点的锁。李总管利用乡情,早就摸清了“三色籽”的底细;刘院判利用职权,强征药苗;暗卫和羽林军则负责掩盖踪迹,三人环环相扣,织成一张掠夺三地药田的网。

“得找到他老家的人问问。”林辰站起身,铁拐杖在地上敲出急促的响,“若能证明他早就知晓‘三色籽’的药性,这就是蓄意谋划的铁证!”

第二天,阿古拉山带着两个草原牧民,扮成贩卖皮毛的商人,往沧州去。林辰和周小满则留在京城,继续搜集李总管府的动静。苏文则去联络那些被太医院强征过药苗的百姓,让他们写下证词。

京城的风声越来越紧。太医院贴出告示,说“为保障圣体安康,需从三地采办‘御用药草’,凡阻挠者,以抗旨论处”。街头巷尾的眼线更多了,好几次林辰都差点被暗卫认出,多亏周小满机灵,用江南的胭脂水粉在他脸上画了几道皱纹,才混了过去。

“他们在逼咱们动手。”林辰看着告示上冰冷的字迹,心里像压了块石头,“这是想把‘强征’变成‘奉旨行事’,让咱们师出无名。”

周小满把百姓的证词叠成厚厚的一沓,上面的指印红得刺眼:“张大人说,皇上最近确实在服用‘长生丹’,脾气变得暴躁,听不进劝谏。若再不想办法,等他们把‘三色籽’炼进丹药,就更难挽回了。”

就在这时,阿古拉山从沧州回来了,带回个头发花白的老汉——是李家庄的老药农,也是李总管的同乡。老汉手里捧着本破旧的药书,封面写着《李氏药记》,是李总管年轻时写的,里面竟赫然记着“百草谷有种紫花苗,性温,能解百毒,可调和猛药”,字迹与李总管如今的奏折笔迹如出一辙。

“他年轻时来百草谷采过药!”周小满翻到那页,激动得声音发颤,“这就是铁证!他不是偶然发现‘三色籽’,是处心积虑要抢!”

老药农抹着眼泪:“那年大旱,谷里的‘三色籽’救了半个庄子的人,李进忠(李总管)也受过恩惠,没想到他发达了,竟要毁了这救命苗……”

所有的蛛丝马迹终于织成了网:李总管因早年受恩知晓“三色籽”,掌权后为献媚皇上,与刘院判勾结,利用职权强征药苗炼药,并用暗卫掩盖真相。这张网不仅要掠夺药田,更要践踏三地百姓的救命之恩。

“不能再等了。”林辰把《李氏药记》、百姓证词、焦黑的药渣、太医院的告示都摆在桌上,目光如炬,“明天一早,张大人会带着这些证据去面圣,咱们就在宫门外候着,若皇上不纳谏,咱们就跪在宫门前,让全京城的人都看看,是谁在祸国殃民!”

周小满把那株“三色籽”苗摆在证据中间,苗叶在灯光下泛着健康的绿,像个沉默的证人。阿古拉山磨亮了弯刀,却放在了桌下——这次,他们要用证据做武器,而非刀剑。苏文则让人把消息传给江南和草原,让三地的药农做好准备,一旦京城有失,就联名罢市,断了太医院的药材来源。

夜深了,会馆的灯依旧亮着。林辰望着桌上的证据,忽然想起百草谷的紫菀架,无论风雨多大,藤蔓总会互相缠绕,紧紧抓住竹架,从未松开。他知道,明天的宫门,就是他们要攀的竹架,而这些蛛丝马迹织成的网,就是他们的藤蔓,只要紧紧缠在一起,就没有攀不过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