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账户那笔流向陌生农妇的三万元转账,像一颗投入浑水的小石子,激起了短暂的涟漪,却很快沉底,查不出所以然。李秀英在当地口碑不错,家庭简单,接到警方电话时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张强是谁,更别提这三万元的来历。资金流向似乎成了死胡同。
但其他几条线却在艰难地推进。
技术队对从张强指甲缝里提取的衣物纤维进行了成分分析,确认这是一种主要用于制造高性能冲锋衣或者特种工装的复合面料,具有优异的耐磨、防刮和轻度防水性能。其中一个关键成分,与某个国际知名户外品牌三年前推出的一款限量版工装裤材质高度吻合。该品牌价格不菲,其产品并非普通建筑工人或码头搬运工的常见选择。
“穿着限量版高端工装裤进行犯罪活动?”老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凶手是太讲究,还是故意误导?”
“也可能是他的职业需要这种性能的服装,而他恰好有这个消费能力。”陆野分析道,“不要被‘限量版’迷惑,重点是其性能指向的行业——需要户外活动、可能面临刮擦、对服装功能性要求高的领域。”
与此同时,对张强通讯记录的深度挖掘终于带来了突破。陈凯发现,在张强失踪前大约半个月开始,他与一个归属地为本市的、未经实名登记的预付费手机号码有过多次短暂通话,最后一次通话就在他失踪当天下午,时长不足一分钟。这个号码的活动范围,基本集中在城北工业园和港口码头区域附近。
“这个号码很可能就是那个‘神秘同行者’使用的!”陈凯兴奋地报告,“虽然无法直接定位机主,但我追踪到这个号码在张强失踪后第二天,还有过一次短暂的基站信号连接,位置在城东长途汽车站附近,随后就彻底关机,再无任何活动痕迹。”
要跑!
凶手在作案后,试图立刻离开本市!这符合其谨慎狡猾的特征。
“立刻排查城东长途汽车站在那个时间点前后,所有发往市外的班车监控!重点寻找符合体态特征、单独出行、可能携带简单行李的男性乘客!”陆野下令,这是一项极其繁琐的工作,但可能是目前最直接的追踪途径。
另一方面,周婷和李伟在对张强社会关系的第三次梳理中,一个曾被忽略的细节浮出水面。一个与张强经常一起赌博、外号“瘦猴”的牌友在反复询问下,终于回忆起一个模糊的细节:大概在张强失踪前不到一个月,有一次喝酒,张强似乎吹嘘过,说最近认识了一个“路子很野”的朋友,好像叫什么……“老猫”,还是“老毛”?说这个人“手眼通天”,能搞到“硬货”,还带他去看过“仓库”。当时“瘦猴”只当是张强喝多了吹牛,没往心里去。
“老猫”?“硬货”?“仓库”?
这些黑话般的词汇,瞬间让案件的性质变得更加凝重。
“查!把这个‘老猫’给我挖出来!重点排查城北工业园、港口码头区,有没有外号叫‘老猫’、‘老毛’或者名字带‘茂’、‘矛’等谐音,并且可能从事非法勾当的人员!”陆野感到,他们可能正在接近一个隐藏得更深的犯罪网络边缘。
然而,就在多条线索似乎开始指向某个共同方向时,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所有人都愣住了——负责排查那片待拆迁区的老陈汇报,他们根据群众提供的“近期有生面孔在7号小楼附近活动”的模糊线索,进行了更细致的走访,最终在一个收废品的老人那里得到确认,大概在张强失踪前后,他确实看到过一个穿着深色夹克、戴着帽子看不清脸的高个子男人,在7号小楼附近转悠过几次。但老人补充了一句:“那人好像……腿脚有点不太利索,右边肩膀好像也比左边高一点点。”
腿脚不利索?肩膀一高一低?
这描述,与监控中那个行动看似正常、甚至能轻松扛起麻绳的“神秘同行者”形象,出现了明显的偏差!
是老人看错了?还是……他们追踪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人?或者,凶手具备极强的伪装能力,连体态特征都可以改变?
案情在此刻,陷入了更深的迷局。那个隐藏在张强背后的“老猫”,那个试图逃离本市的神秘号码使用者,还有这个突然出现的、体态特征不符的“观察者”……他们之间,究竟是何关系?张强的死,到底触及了一个多么复杂的利益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