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 > 第286章 人心一旦成形,比移山填海还难改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86章 人心一旦成形,比移山填海还难改变。

过去沙瑞金或许还能压一压,但如今的高育良早已今非昔比。

别说对付他们两个,光是应付眼前的局面,就已经让他夜不能寐。

有时夜里照镜子,发现自己两鬓斑白了不少,心中不免感慨。

当初刚到汉东时,他曾想拿“汉大帮”开刀立威。

结果事与愿违。

赵立春虽被拿下,可接替者却是高育良,且毫无阻碍地登上了高位。

局势就此逆转,原先的计划只能搁置。

如今的他,已不再是初来乍到的外来者,而是真正的掌舵人。

面对这样一对默契配合、根基深厚的对手,容不得半点轻敌。

因此此刻他对祁同伟的态度,也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只听他笑着说道:“我这个当书籍的,新班子刚搭起来,总得走动走动。

你现在是最年轻的成员,组织上关心,我个人也挂念。

要是你有什么不适应,工作上出了岔子,你老师回头怪我照顾不周,那我可担当不起啊。”

话音落下,脸上笑意温和,仿佛眼前的祁同伟不是潜在的政敌,反而是需要关照的后辈。

而祁同伟听了,并未觉得突兀。

他早就明白了:政治归政治,私谊归私谊,只要脸面尚存,就不必撕破。

眼下彼此之间虽有分歧,却还没到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就够了。

对他而言,现在的目标很简单——把本职做好,就够了。

如今的汉东正处于关键时期,正需要有人站出来担当。

既然无所畏惧,那就该有所作为,否则枉费一身才干。

此时的祁同伟,早已超越了个人得失的层面,开始从更大的格局去思考问题——为百姓谋利,为社稷尽责。

而对于沙瑞金话里的深意,他也心知肚明。

意见不同,不代表非要对立。

发展节奏的快慢之争,不必上升为人身敌意。

只要大局未崩,合作的空间就还在。

祁同伟态度恭谨,沙瑞金也丝毫不失分寸。

两人之间,一个恭敬有礼,一个沉稳持重,像是长辈与后辈间的自然相处,氛围融洽得近乎天然。

这样的场面,祁同伟自然不会贸然打破。

“沙书籍,您这就太客气了。

我又不是头一回来这儿,这间办公室我熟得很——当初可是刘省掌用过的。

按理说,我老师带我入行,我也该有点特殊待遇吧?我还真动过念头,想直接接手老师的旧办公室。

可他倒好,劈头盖脸训了我一顿,说我这是不给他留余地。

他说他也还得办公,搬走之前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

我没办法,只好先用了刘省掌那间。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可万一上头巡视组来查,您可得替我说句话啊。

这责任,我一个人担不起。”

祁同伟这话听着像是诉苦,实则暗藏机锋。

明眼人都知道,没有沙瑞金点头,哪轮得到他随意调换办公场所?

至于所谓规格超标,根本算不上事。

这种芝麻绿豆的小节,在一位省韦副书籍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要知道,有些乡镇书籍的办公室都比这宽敞讲究得多。

沙瑞金心里清楚得很——像他们这个层级的干部,谁会在意这点表面文章?

真正能惹出麻烦的,从来不是问题本身,而是背后有没有人想借题发挥。

只有在倒台之后,这些陈年旧账才会被人翻出来当罪证;

若仍站在台上,谁会揪着不放?

祁同伟此刻提起这事,其实是在递话儿,表姿态:

我和您之间,没有私怨,只是政见不同罢了。

他把一件本就合规的事重新讲一遍,目的不是求援,而是示好。

而沙瑞金,坐到今天这个位置,岂能听不出弦外之音?

他心中了然,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笑着点点头,目光温和地看着祁同伟,缓缓开口:

“同伟啊,这事真不算什么。

一间屋子而已,你要愿意,咱俩现在就能换。

你老师那是关心你,也是敲打你——让你记住,坐进那个位置,就得配得上那份责任。

刘省掌当年是什么人?那是咱们汉东改革路上的开路人,敢闯敢拼,遇山开路,遇水架桥。

面对阻力从不含糊,这才叫担当。

我和你老师都盼着你能接下这股劲儿,延续这份气魄。

同伟,别辜负了你老师的栽培啊。”

沙瑞金这话,看似在谈往事,实则是顺势引导。

他巧妙地将高育良拉进来,借前辈之名,传递自己的意图:

支持改革,就是继承刘省掌的精神。

而如今的汉东,正需要这样的人站出来。

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虽未点破,但谁都明白——房产试点,是眼下唯一的突破口。

这是中央给的机会,更是他向上更进一步的关键一步棋。

赵立春倒台让他稳住了位子,而这一次的改革浪潮,则是他跃升的跳板。

错过这次,往后恐怕再难有同等机遇。

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不容闪失。

至于推进速度——那是上面明确下达的硬指标,不容讨价还价。

他若执行不力,一切皆空。

正因如此,他才格外看重祁同伟的态度。

即便无法完全争取到支持,至少也要让对方表现出一定的配合意愿。

只要有这个姿态在,未来就有转圜余地。

哪怕一时看不出用途,他也必须牢牢抓住每一个可能的契机。

这就是沙瑞金——汉东一把手,权力核心的掌舵者。

而祁同伟,又怎会听不懂这些话里的深意?

他本就是极聪明的人,深知沙瑞金的立场和底线。

他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没有永恒的同盟,也没有永远的对手。

利益流转之间,唯有审时度势者才能立足。

因此,当沙瑞金话音落下,他并未顺着对方的逻辑附和,也没急于展现自己的机灵劲儿,反而低眉顺眼,装作一副憨厚模样,仿佛真是被教诲打动的晚辈。

“沙书籍,您说得对。

我走到今天这个位置,说实话,要不是有您的提携,还有老师的关照,我恐怕连副省级都轮不上,更别提现在这些担子了。

沙书籍,您的话我会牢牢记在心里。

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严于律己,带好头、作表率,让咱们汉东的干部都看得到、听得到。

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摆在前头。”

祁同伟这番话,表面恭敬,实则巧妙回避了重点。

他没有正面回应沙瑞金关于深化改革的主张,也没明确表态支持,反而借这个机会,不动声色地亮明立场——

一切为了百姓。

这话听着朴实无华,却暗藏锋芒。

意思很明白:我立场坚定,不会轻易动摇。

说得很体面,滴水不漏,谁也抓不住他的把柄,就连沙瑞金此刻也只能点头。

沙瑞金当然听得懂这话里的分寸。

他知道祁同伟并非真心顺从,可他也清楚,眼下不能强求。

人心一旦成形,比移山填海还难改变。

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如今依旧适用。

对他而言,这并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