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名义:正义化身,开局先拷侯亮平 > 第293章 这是拿人命铺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他知道这项目背后藏着什么:

荣誉归上面,锅由下面背。

以他对李达康多年来的了解,自然明白其中门道。

所以从上任第一天起,他就刻意避开与光明峰相关的任何接触。

不表态,不插手,不动声色。

就在救援仍在紧张进行时,光明区区长孙连城才终于赶到现场。

他第一眼就看到了易学习,急忙走上前打招呼,语气带着几分紧张:

“易市长,我是孙连城,光明区区长。

刚才正在机场接待一批投资考察团,接到消息立刻赶过来了。”

这话听着合情合理,可他自己心里清楚得很——

作为事发区域的第一责任人,迟到了就是失职。

换作是李达康在场,早就被劈头盖脸一顿训,甚至当场摘帽子也不奇怪。

那位书籍向来如此:功劳归自己,过错全是下属的。

但眼前这位易市长,风格完全不同。

这份不同,让孙连城一时有些无所适从。

易学习静静打量着面前这个光明峰项目的副指挥长。

关于孙连城的资料,他早看过。

为人本分,做事守规矩,不争不抢,按章办事。

这样的干部,他喜欢。

按照易学习的为政理念,正府最该做的,就是守住本分——

不该伸手的地方绝不越界,该补位的时候必须到位。

民间经济有活力,不需要正府天天指手画脚。

真正要做的,是查缺补漏、兜住底线。

在他眼里,正府的角色从来不是领路人,而是守夜人。

人民的力量从来都不容小觑,只要法律允许,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

这正是易学习一直信奉的准则。

正因如此,他对李达康那种事事亲抓、独断专行的做法,打心底里不以为然。

而像孙连城这样安分守己、踏实做事的干部,他却格外欣赏。

在他看来,只要心里装着百姓,不搞花架子、不瞎折腾,就是值得信赖的好干部。

眼前这位孙区长,正是这样的典型。

此刻,易学习语气稍缓,接着问道:

“孙区长,这条高架路,你有印象吗?当初是谁主持修建的?”

孙连城虽不敢完全揣测对方心思,但从神情中也能察觉一二。

他看得出,易学习眼下并非冲着他来,只是想了解情况,弄清光明区这起事故背后的缘由。

对这片土地,孙连城太熟悉了。

他在这里干了大半辈子,每一条街、每一条路,都如数家珍。

关于这条高架,他自然清楚得不能再清楚。

“易市长,这条高架是四年前正式通车的。

当时主政的是达康书籍,京州如今的整体布局,基本都是那时候定下的调子。

这座桥也不例外。

那会儿我当副区长,分管区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条路,是我亲眼看着一点点建起来的。”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

“从施工方案到材料选用,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严格审核,绝无疏漏。

工程质量远超国内一般标准,完全是参照欧洲规范执行的。

设计使用年限是四十年——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当初设计院评估过,只要维护到位,六十年内通行安全绝对没问题。”

这番话条理清晰,前因后果讲得明明白白,没有半点含糊。

易学习听着,微微点头。

这些信息,和他预想的基本一致。

毕竟这条路是李达康任内推动的重点项目,而李达康向来作风强硬、追求效率,若真在质量上出了岔子,反倒容易处理——追责就是了。

可问题恰恰就在这儿:没出问题。

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地方。

既然工程本身没问题,那路面为何坍塌?

雨水侵蚀?

他心中已有判断,但并未表露,反而继续追问:

“你说质量没问题?那为什么路会塌?给我个解释!现在现场初步勘察的结果写着——雨水渗透导致结构损坏。

你跟我说,这可能吗?”

语气陡然严厉,几乎是迎面一击。

孙连城一听“雨水侵蚀”,脑袋顿时嗡了一声。

雨水?开什么玩笑!

这念头荒谬得近乎可笑。

别说京州这点降雨,就算常年下酸雨,也动摇不了这条路的根基。

这可是按百年寿命设计的工程,混凝土标号、钢筋规格全是一流,说被雨水泡塌了,谁信?

他几乎是脱口而出:

“易市长,您可能不太了解这类工程。

这条路的建造标准极高,用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品质,别说咱们这儿的气候,就算是火星上下雨,也不可能造成腐蚀!这一点,所有参与建设的技术人员都能担保!”

这话从一向谨慎的孙连城嘴里说出来,几乎破了例。

平日里他从不轻易打包票,但这次,他是真急了。

可易学习并不为所动。

他在基层摸爬滚打二十年,官至正处多年,哪里听不出话外之音?

那些明面上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真正要紧的,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他站在屋檐下,目光扫过眼前这位肩头已被雨水打湿大半的区长,声音低沉却带着压迫感:

“孙连城,那你告诉我——如果不是雨水的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句话问得微妙。

表面看是求解,实则布了个局。

答案一旦说错,便可能落入陷阱。

但孙连城也不是寻常角色。

他沉默片刻,没有接话。

有些事,他知道不能说;有些人,他也明白不该碰。

于是,他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闭口不言。

孙连城默默低下头,嘴角扯了下,像是在笑,又像在自嘲。

他知道真相,可这话不能说出口。

有些事,没摊开时轻如鸿毛,一旦揭开盖子,重过千钧也压不住。

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以易学习才步步紧逼。

面对质问,孙连城沉默以对。

而这份沉默,本身就是回答。

此刻的易学习不再纠缠于前因后果,反而换了个角度,声音低沉却锋利:

“你是光明峰项目的副指挥,没错吧?”

孙连城点头,语气平稳地接话:

“是,我是项目副指挥。

总指挥是达康书籍,之前的副指挥是丁义珍同志。

我接手这个位置,还不到半年。”

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承认了职务,又悄悄划清界限——上面有人,前任有主,责任不在他这一任身上。

说是推卸也好,求生本能也罢,官场上这类操作再寻常不过。

易学习听得明白,却不点破,只继续往前压:

“我再问你,这片居民,是不是拆迁安置户?有没有签搬迁协议?”

这一句,直插命门。

孙连城脸上的镇定瞬间碎裂。

他第一眼看到现场的时候,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也清楚,易学习不可能看不出来。

但这种话,没人敢明讲。

就连他自己,平日里也只能装作不知。

可易学习不一样,毫不避讳,直接撕开那层薄纸。

那一瞬,孙连城只觉得脊背发凉。

他再次低头,一言不发。

沉默,又一次成了最响亮的回答。

易学习望着眼前这个曾经也算能干的干部,心里已经下了判断。

纵然不愿相信,可事实摆在眼前——李达康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

明知山有虎,偏要往火坑里推?

这是拿人命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