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归处是长安 > 第105章 淬火之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议事堂的灯火通明直至深夜。

“文化话语权应对小组”的首次会议就在残留着茶香与争论余温的现场召开。气氛与先前截然不同,一种被外力逼迫出的凝聚力在空气中弥漫,却也夹杂着更深的焦虑。

秦望舒面前摊开了笔记本,屏幕上闪烁着“归处文化价值体系构建初步框架”的标题。她的眼神专注,先前那份来自学术世界的诱惑已彻底被眼前的实践难题取代。“云隐的策略很清晰,”她开口,声音带着熬夜的微哑,却异常清晰,“他们试图将‘东方美学’抽象化、去语境化,剥离其与特定地域、历史脉络和手工实践的紧密联系,包装成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设计语言’。我们要做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必须强调我们的‘在地性’、‘手作性’和‘叙事性’。”

唐乐知飞快地记录着,补充道:“对,我们需要一系列强有力的内容载体。不仅是作品图片,更要深度挖掘每一件作品背后的匠人故事、工艺传承、所使用的本土材料,甚至是材料来源地的风土人情。我们要让消费者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器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根有源的文化切片。”

“但这会不会太‘土’了?”贾长安沉吟道,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流露出商业层面的担忧,“国际奖项和高端市场,往往认同的是更简洁、更富‘现代感’的表达。过分强调乡土叙事,会不会恰好落入他们设定的‘封闭’、‘落后’的刻板印象里?”

一直沉默的小军猛地抬起头,他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块巴掌大的边角料木块和刻刀,会议开始后,他的手指就在无意识地摩挲着木头的纹理。“贾总,”他的声音因为激动有些发紧,“您说的‘现代感’是什么?是冷冰冰的直线和光面吗?我们的木头上,有树木的年轮,有匠人手腕的弧度,有雕刻时呼吸的节奏,这些难道就不‘现代’吗?它们承载的是活生生的‘现在’!如果‘现代’就是丢掉这些,那这‘现代’不要也罢!”他手中的刻刀猛地一下,在木块上划出一道深痕,仿佛是他内心愤懑的宣泄。

周雯轻轻按住了小军微微颤抖的手臂,示意他冷静。她看向贾长安,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长安,我理解你的顾虑。但小军说的,正是我们最核心的东西。我们不能因为害怕被误解,就放弃自己的根本。或许,我们需要思考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如何更好地‘翻译’自己,让外界能读懂我们这份‘土’里蕴含的珍贵。”

苏青瓷静静听着,目光落在小军手下那块被划刻的木料上,又移到面前那只釉色变幻的茶杯。“长安虑其形,小军守其魂,周雯求其通。”她缓缓开口,再次扮演着凝聚共识的角色,“我们不必非此即彼。我们的‘土’,是底蕴,不是枷锁。乐知和望舒负责的‘翻译’和‘阐释’,就是要将这底蕴,转化为能被更广泛语境理解和欣赏的语言。比如,”她拿起那只茶杯,“老陈这‘争议釉色’,我们可以讲述他如何从唐代残片中汲取灵感,又如何因现代窑火氛围的微妙变化而产生了意料之外的窑变。这既是传统的根脉,又是当代的偶然与创造。它的‘不完美’,恰恰是手工灵魂的见证,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前沿的、对抗工业化精确复制的‘现代性’。”

秦望舒眼中一亮:“青瓷姐说得对!我们可以引入‘活态传承’、‘在地知识’、‘可持续手工艺’等国际学界和高端市场也逐渐关注的概念,来包装和诠释我们的实践。这不是生硬的嫁接,而是为我们已有的东西,找到更易被接受的现代表达。”

贾长安紧绷的神色稍稍缓和,他意识到团队正在碰撞中寻找一条可行的路径。“我明白了。那么,接下来分工:望舒,你尽快完善理论框架,并开始撰写一系列深度文章,瞄准高端文化和艺术媒体。乐知,你负责策划一个大型的线上线下联动的‘归处叙事’ campaign,整合短视频、纪录片、匠人工作坊直播、深度图文报道,全方位展示‘归处’的生态。小军、周雯,需要你们和所有匠人深度配合,开放工作室,分享故事,甚至参与内容创作。我会调动所有市场资源,确保这些内容能精准触达目标人群。青瓷,你坐镇协调,确保各方步调一致。”

策略初定,众人各自领命,匆匆散去投入工作。夜色已深,文创街区内,只有“归处”的核心区域依旧灯火通明,如同黑夜中一座坚守的堡垒。

与此同时,城市的另一端,“云隐”总部。一场奢华的酒会正在举行,受邀者多是时尚媒体人、知名设计师和部分国际品牌代表。云隐的创始人,一位身着定制西装、气质精干的中年男人,正举杯向一位刚从国外飞来的国际设计大奖评委致意。

“罗伯特先生,非常荣幸您能莅临。我们坚信,东方美学的未来在于与全球视野的融合,在于打破地域界限,提炼出真正具有普世价值的元素。‘云隐’一直在致力于此,我们希望携手像您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平台,共同推动这一进程,确立真正符合时代精神的东方美学新标准。”

那位名叫罗伯特的评委微笑着点头,目光扫过会场陈列的“云隐”作品——那些线条极简、色彩中性、刻意弱化了具体文化符号的产品。“很有力量的视觉语言,”他评价道,“它们似乎在对话全球,而不仅仅是东方。这种超越地域性的尝试,非常值得鼓励。”

云隐创始人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是的,我们相信,真正的美是相通的。很快,我们将会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宣布,届时,希望能得到您和奖项组委会更多的指导与支持。”

就在推杯换盏、笑语喧哗之际,谁也没有注意到,会场角落,一个身影悄然放下酒杯,低头在手机上快速输入了几行字,点击发送。

几乎在同一时间,正在“归处”熬夜整理资料的秦望舒手机微微一震。她点开,依然是金十三的加密讯息,内容简短却惊心:

“云隐已接触大奖评委罗伯特。其‘普世价值’论调获得初步认可。另,留意近期时尚与设计类媒体风向,恐有针对性评论出炉。小心。”

秦望舒放下手机,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城市依旧闪烁的霓虹。对方的攻势,比想象的来得更快,更迅猛。这不只是一场商业竞争,这是一场关于定义权、关于文化未来的无声战争。她深吸一口微凉的夜气,知道,“归处”的淬火,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