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 > 第195章 山雨欲来(公元前578年 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5章 山雨欲来(公元前578年 冬)

凛冬已至,北风呼啸着掠过中原大地,卷起千堆雪。严寒封冻了河流与道路,却未能冷却各方势力蠢蠢欲动的心。晋国国内的暗斗、秦楚的勾结、越国的蛰伏、齐国的内耗以及海外的拓殖,诸多线索在岁末寒冬中交织缠绕,预示着来年必将风波再起。

一封沾着冰雪与烽火气息的紧急军报,打破了新绛冬日的沉寂,被快马加鞭送入赵朔府中。军报来自西河前线,内容令人心惊:秦国大军异动频繁,其先锋已抵近边境,作试探性挑衅。更关键的情报是,潜伏在秦国的细作确认,楚国令尹子重(蒍贾)已于月前秘密抵达雍邑,与秦桓公会盟,正式缔结了共同对抗晋国的盟约!

“秦楚之盟,终成矣。”赵朔看着军报,脸上并无太多意外,只有一片冰寒。他深知楚庄王熊侣的韧性,鄢陵之败虽重,却不足以让其放弃争霸之心。联秦制晋,是楚国扭转颓势最直接有效的策略。而秦国,自崤山之败后,东出之志从未泯灭,如今得此强援,自然不会放过机会。

“看来,郤陵的教训还不够深刻。”赵朔冷哼一声,立刻下令:“传令西河,各关隘进入最高戒备,坚壁清野,严防死守!命魏颙即刻点齐一万‘武卒’,随时准备西进增援!” 他绝不会坐视西河有失,那里不仅关乎晋国西线安危,更是他赵朔权势的基石之一。

同时,他即刻入宫觐见晋景公,呈上军报。晋景公闻讯,脸色亦是凝重。秦楚联盟,意味着晋国将面临东西两线作战的巨大压力,这是自城濮之战以来未曾有过的严峻局面。

“赵卿,依你之见,该当如何?”晋景公将问题抛回给赵朔。

“君上,秦楚虽盟,然其心各异。楚国新败,需要时间恢复;秦国力有不逮,必待楚动而后动。我军当以雷霆之势,先发制人,打击秦国,挫其锐气,使其不敢轻易东出!如此,则可拆散秦楚之盟,至少可令其盟约效果大打折扣。”赵朔斩钉截铁,主张对秦采取强硬攻势。

晋景公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一旁沉默的郤克、栾书等人,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郤克出班奏道:“君上,赵帅所言虽有理,然我军鄢陵之战亦消耗颇巨,今岁粮秣征集亦非顺畅。若贸然兴兵伐秦,恐国力难支。且寒冬用兵,兵家大忌。不若暂取守势,遣使责问,观其动静,待来年春暖,再议征伐。”

郤克之言,看似持重,实则内含掣肘之意。他不愿见赵朔再立军功,更希望借外部压力消耗赵朔的实力。

赵朔立刻反驳:“郤大夫岂不闻‘兵贵神速’?待来年春暖,秦楚布置已定,则我晋国东西受敌,形势危矣!唯有趁其联盟初成,立足未稳之际,予以痛击,方能掌握主动!粮秣之事,朔愿一力承担,必不使前线将士饥寒!”

朝堂之上,再度陷入激烈的争论。最终,晋景公权衡再三,采取了折中之策:同意赵朔增兵西河,加强防御,并授予其临机决断之权,若秦军来犯,可坚决反击。但暂不批准其主动大规模伐秦的提议,要求尽可能通过外交手段施压,并责令司徒府加紧筹措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结果,赵朔虽不完全满意,但至少拿到了前线指挥权和部分主动权。他深知,真正的较量,已在西河的风雪中拉开了序幕。

晋景公的折中之策,背后是其深谙的制衡之道。他既需要赵朔的军事才能来应对秦楚威胁,又不愿见其权势因再次获胜而无限膨胀。因此,在拒绝赵朔立即伐秦的同时,他也做出了一项意味深长的人事安排。

他以“郤克老成持重,堪当重任”为由,晋升郤克为中军佐,地位仅次于赵朔,并让其更多地参与核心军政决策。此举无疑是在赵朔身边埋下了一颗钉子,既是对赵朔的牵制,也是对郤克一党的安抚与利用。

郤克对此任命欣喜若狂。中军佐之位,使他有了更多名正言顺干预军事、掣肘赵朔的机会。他立刻利用新职权,在军需调配、人员任命等环节,更加“积极”地发挥作用,虽不敢明目张胆对抗赵朔的西河部署,但各种“程序性”的拖延和“建议性”的修改,已足以让赵朔感到如芒在背。

晋国高层的权力格局,因此变得更加微妙而复杂。赵朔与郤克的矛盾,从暗处的流言与掣肘,逐渐走向了台面上的职权对抗。

“安居”岛上,范蠡同时收到了西河军报与晋国朝堂动向的详细情报。

“秦楚联盟,势在必然。晋景公制衡之术,亦是君王常态。”范蠡对弟子们分析道,“赵朔此番,可谓内外交困。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政敌掣肘,其势虽强,然已至顶峰,物极必反之理,恐将应验。”

“先生,我等是否需助赵帅一臂之力?”有弟子问。

范蠡摇头:“此刻介入,为时尚早。赵朔尚未到山穷水尽之时,我等贸然出手,非但未必能改变大局,反可能暴露自身,成为众矢之的。且让其内部矛盾再发酵些许。郤克等人,绝不会放过这个削弱赵朔的机会。”

他走到巨大的海图前,目光掠过中原,最终落在齐国的位置:“晋、秦、楚、越,四方角力,唯独齐国看似超然,实则内部暗火已生。且齐人善于技研,其动向值得关注。可适当加大与齐国某些私下渠道的接触,尤其是那些致力于技术研发的家族,或可从中获取有用之物,亦可埋下他日之用。”

他的策略依旧是超然与等待,但在等待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布局未来,将触角伸向每一个可能产生变数的地方。

越国会稽,勾践也很快得知了秦楚结盟与晋国西河紧张的消息。

“好!好!好!”一连三个好字,道出了勾践内心的兴奋。晋国压力越大,他这边陲小国才越有辗转腾挪的空间。“传令下去,秘密营地训练再加紧三分!寡人要看到成果!”

文种进言:“大王,晋国若与秦楚开战,无论胜败,国力必耗。届时,便是我越国北上争利,或西进图楚之良机。然眼下,我越国仍需隐忍,继续借楚国之势,积蓄力量。可遣使密告楚王,越国愿在东南策应,牵制晋国可能的东线兵力,以示盟好。”

勾践点头应允:“就依文大夫之言。但要告诉楚使,越国力弱,策应可以,但需楚国提供更多军械粮饷。” 他绝不会放过任何可以索要资源、壮大自身的机会。

他走到宫室墙壁上悬挂的、简陋的舆图前,手指划过东南沿海,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天下乱局已生,寡人卧薪尝胆多年,岂能久居人下?这东南之地,终将再次响起我越国的战鼓!”

山雨欲来风满楼。西河的烽火,新绛的权争,海外岛主的静观,东南枭雄的蛰伏……所有的一切,都在这公元前578年的寒冬里酝酿、躁动。只待来年春雷炸响,便将是一场席卷天下的暴风骤雨。历史的车轮,正沿着既定的轨迹,隆隆驶向更加激烈的冲突与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