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冰雪消融。然而晋国西河之地,却无半分暖意,反而被战争的阴云彻底笼罩。秦楚联盟既成,便不再满足于边境摩擦,蓄势一冬的兵锋,终于随着解冻的河水,猛然刺向晋国西线咽喉。
秦桓公趁晋国国内权力纷争、注意力分散之机,以大将杜回为先锋,起兵车五百乘,步卒三万,大举进攻晋国西河重要关隘——龙门。秦军士气高昂,意图一举突破龙门,打开东进河东之门户。
西河守将凭借坚固工事与赵朔预先部署的严密防御体系,拼死抵抗。烽火台连绵燃起,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向新绛。战况异常激烈,秦军攻势如潮,晋军虽顽强,但兵力对比悬殊,龙门防线及及可危。
赵朔在新绛接到急报,毫不迟疑,立刻命令早已准备就绪的魏颙,率一万“武卒”精锐,火速驰援西河。同时,他再次向晋景公紧急请命,要求出动中军主力,予秦军以决定性打击。
“龙门若失,西河不保!秦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河东!届时,楚国必在南线发动,我晋国将陷入两线作战之绝境!望君上速决!”赵朔在朝堂之上,言辞恳切而急迫。
郤克却再次出面阻挠:“君上,魏颙已率‘武卒’驰援,西河守军亦非弱旅,龙门未必即失。中军主力乃国之根本,不可轻动。且粮草转运尚需时日,仓促出兵,恐为不利。不若再观形势,若魏颙能稳住战线,则不必兴师动众;若其不能,再发兵亦不迟。”
郤克之言,依旧是以“持重”为名,行拖延掣肘之实。他乐见赵朔的嫡系“武卒”与秦军血拼消耗,无论胜负,皆可削弱赵朔实力。
晋景公内心矛盾重重。他既担忧西河战局,又忌惮赵朔借机进一步扩大军权。最终,他再次采纳了折中方案:允许赵朔调动部分中军兵力作为后援,但暂不批准其亲率主力出征,要求赵朔坐镇新绛,统筹全局。
赵朔心中愤满,却知此时非争执之时。他立即下令中军一部向西河方向移动,以为策应,并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西河战事的远程指挥与后勤保障中,与郤克主持的司徒府就粮草军械的调配,展开了更为激烈的博弈。
西河前线,魏颙率领的一万“武卒”日夜兼程,以惊人的速度抵达龙门战场。此时,龙门关隘已是摇摇欲坠,守军伤亡惨重。
魏颙不愧为赵朔麾下头号大将,用兵果决狠辣。他并未直接投入守城,而是利用“武卒”强大的机动性和纪律性,趁夜绕至秦军侧后,于拂晓时分,对正在全力攻城的秦军先锋杜回部发动了雷霆般的突袭。
“武卒”将士如勐虎下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瞬间便撕裂了秦军的阵型。魏颙身先士卒,直取杜回。杜回亦是秦国有名的勐将,但在魏颙和“武卒”的凌厉攻势下,难以抵挡,秦军陷入混乱。
城内守军见援军到来,士气大振,开城出击,内外夹攻。秦军大败,杜回被魏颙斩于阵前,秦军死伤惨重,溃退数十里。龙门之围遂解。
此战,“武卒”再度展现出其冠绝天下的战斗力,以寡击众,大破秦军,稳住了西河战线。捷报传回新绛,举国振奋。赵朔的威望,因其嫡系部队的辉煌胜利,再次得到巩固。朝中针对“武卒”的非议之声,暂时被压了下去。
然而,赵朔并未感到轻松。他知道,秦军虽受挫,但主力尚在,且背后的楚国尚未真正发力。西河之危,远未解除。郤克等人,也绝不会因一场胜利而放弃对他的攻击。
就在秦军进攻龙门的同时,南方的楚庄王熊侣亦展开了行动。他并未立刻发兵北上,而是亲率大军,在楚国北部边境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北狩”(军事演习与阅兵)。
楚军旌旗蔽日,车马辚辚,于边境线陈列重兵,演练战阵。楚庄王此举,意在向晋国展示肌肉,施加压力,迫使晋国将更多兵力布防于南线,从而减轻秦军在西方战场的压力,配合盟友的行动。
同时,楚庄王派使者前往宋、郑等中原小国,进行外交恫吓与拉拢,试图进一步孤立晋国。一时间,中原诸侯人心惶惶,纷纷观望晋国如何应对这东西夹击之势。
楚国的动向,被晋国细作迅速报回。赵朔判断,楚庄王老谋深算,其“北狩”更多是战略威慑,意在牵制,短期内直接大举北犯的可能性不大。但南线压力确实存在,不容忽视。他建议晋景公,一方面调集部分兵力加强南部边境防御,另一方面遣使安抚宋、卫等盟国,重申晋国的保护承诺,稳定中原人心。
晋景公采纳了赵朔的建议。然而,南线的牵制,无疑分散了晋国的注意力和兵力,使得赵朔无法全力应对西线战事。
“安居”岛上,范蠡密切关注着西河与南线的局势发展。
“魏颙虽胜,然西河战事未休。楚王北狩,意在牵制。晋国东西难以兼顾,赵朔疲于奔命。”范蠡对局势洞若观火,“郤克等人内耗不止,晋景公首鼠两端。如此下去,晋国纵有‘武卒’之利,亦难持久。”
他判断,中原大战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局势可能滑向失控。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变局,他做出了新的部署。
“传令‘金明’据点,加快金砂开采与提纯,所有成品金锭,秘密运回‘安居’库存。同时,命船队做好远航准备,储备足够粮秣清水。”他指着海图上一条通往北方的航线,“一旦中原战乱加剧,海路或将成为最后的退路,亦可能是……新的进路。我们需要确保这条通道的绝对安全与畅通。”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东南:“加强对越国勾践的监视。此人如蛰伏之毒蛇,晋楚相争,正是其暗中发展、伺机咬人之时。留意他是否与楚国或其他势力有超出盟约之外的接触。”
范蠡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在各方于中原棋盘上激烈搏杀之时,他已开始为棋局可能出现的各种结局,准备着棋盘之外的应对之策。烽火既已燃起,便难轻易熄灭。西河的血战,仅仅是这场席卷天下的大风暴来临前,一道刺眼的闪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