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武侠修真 > 穿越至1586年大航海时代 > 第156章 巡视野望 延揽贤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月初五至初八,几日光阴如白驹过隙,在走亲访友、巡查产业的忙碌中转瞬即逝。

西安城中的年味虽未散尽,但生活的节奏已悄然恢复,街巷间多了几分为生计奔波的务实气息。

这几日里,奕帆并未闲着。

他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又领着吴荣、李达等人,再次细致地巡查了镖局与工程行。

看到刘正与付刚等人已然将年后的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人员调度、业务接洽皆已步入正轨,奕帆心中甚慰。

“刘大哥,付大哥,有你们坐镇,我便可安心南下了。”

奕帆看着校场上热火朝天训练的镖师,以及工程行内已经开始备料、研究图纸的匠人们,由衷赞道。

刘正抱拳,神色沉稳道:“总镖头放心,西安根基,我等必竭尽全力守护,并使之更加稳固兴旺。”

付刚则哈哈一笑,声若洪钟道:“二弟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

有俺和老陈在,保管这工程行的招牌越来越亮!

等你从江南回来,说不定咱们都能把分号开到兰州府去了!”

陈师傅在一旁捻须微笑,眼中满是自信的光芒。

初七这日,天朗气清,冬日难得的暖阳洒满大地。

奕帆与吴荣并辔而行,出了西安城,前往位于霸水河畔的几大工坊区。

李达则骑着匹小马,兴奋地跟在后面。

尚未靠近,便能望见远处高耸的砖窑烟囱,以及水泥厂、玻璃厂那连绵的厂房轮廓。

虽值年节,工坊并未全力运转,只有部分值守人员和护卫驻守,但那股蓬勃的工业气息已然扑面而来。

首先抵达的是水泥厂。

值守的工头老赵远远望见奕帆等人,立刻带着十几名工匠迎了出来,脸上洋溢着惊喜与热情。

“东家!吴总管!您们怎么来了!新春大吉,新春大吉啊!”

老赵搓着手,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

奕帆下马,笑着与众人一一见礼道:“赵师傅,诸位兄弟,过年好!

我们来随便看看,大家辛苦了,年节期间还要在此值守。”

“不辛苦!不辛苦!”

老赵连连摆手,道:“东家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活计和待遇,守几天厂子算个啥!

您瞧,这窑炉我们都定期清扫,绝无怠慢!”

他引着奕帆等人进入厂区,但见各处井然有序,虽无生产时的喧嚣,却收拾得干干净净,各种设备维护良好。

奕帆仔细查看了熟料仓、研磨机等关键部位,满意地点点头道:“很好,赵师傅费心了。

待开春全面复工,产量还需再提一提,南方建港,需求量巨大。”

“东家放心!只要原料跟得上,咱们一定能干出来!”

老赵拍着胸脯保证。

离开水泥厂,又依次巡视了玻璃厂、陶瓷厂和砖窑厂。

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值守人员的热烈欢迎。

他们看向奕帆的眼神,充满了感激与敬佩。

对于这些工匠而言,奕帆不仅仅是东家,更是改变了他们命运,给予了他们尊严和希望的“创始人”。

在玻璃厂,奕帆正好遇见了带队巡逻至此的护卫将军姚将军。

姚将军身着戎装,见到奕帆,抱拳朗笑道:“奕大人!新春安康!

可是来视察你这‘点石成金’的宝地?”

奕帆连忙还礼道:“姚将军辛苦!

年节期间还要劳烦将军带队护卫,奕某感激不尽。

不过是来看看,安顿一下年后事宜。”

姚将军大手一挥,豪爽道:“奕大人客气!

王爷有令,尔等产业关系王府收益乃至朝廷海疆大计,末将岂敢怠慢?

更何况,奕大人为人仗义,待下宽厚,弟兄们都愿意来此执勤。

你放心,有我在,这霸水河畔,绝无宵小敢来捣乱!”

“有姚将军此言,奕某高枕无忧矣!”

奕帆笑着与姚将军又寒暄了几句,这才告辞。

巡视完几大工坊,已是午后。

奕帆站在霸水河畔,望着这片初具规模的工业区,心中豪情顿生。

这些都是他亲手缔造的基业,是未来宏图霸业的坚实后盾。

“四弟,看来各厂运转良好,人心稳定。”吴荣在一旁欣慰道。

奕帆点头,目光却投向更远方道:“大哥,根基虽稳,然欲成大事,人才不可或缺。

尤其南下开拓,千头万绪,需得力臂助。

我听闻高陵县有一秀才,名唤来于廷,虽尚未中举,但素有才名,尤擅数算,为人沉稳。

我意,前往招揽,以为臂助。”

吴荣闻言,略一思索道:“来于廷?此人我亦有耳闻,据说家境清贫,但志向高远,非寻常腐儒。

四弟欲招揽他,所任何职?”

“先为账房,协助大哥处理西安及日后南方产业账目,兼做我之文书,管理内务。”

奕帆早有打算,道:“此人若真才实学,未来或可大用。

我查过,此人将来……嗯,颇有前程。”他含糊地带过了“明史”的知晓。

吴荣对奕帆的眼光向来信服,当即道:“既如此,事不宜迟,我们这便去高陵县走一遭。”

三人于是拨转马头,向着西安府高陵县方向而去。

高陵距西安城不远,快马加鞭,不过一个多时辰便已抵达。

经人指点,在县城一处颇为僻静的巷弄里,找到了来于廷的住所。

那是一座低矮的瓦房,院墙有些斑驳,但门前打扫得颇为干净。

奕帆上前叩响门环。

片刻,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青衿、年约二十三四、面容清瘦、眼神却明亮而沉静的青年出现在门后。

他见到门外气度不凡的奕帆三人,微微一愣,拱手道:“几位兄台寻谁?在下便是来于廷。”

奕帆打量此人,但见其虽衣着朴素,但举止从容,不卑不亢,心中先有了几分好感。

他拱手还礼,语气温和道:“可是来于廷来兄?

在下奕帆,西安人士,冒昧来访,还请见谅。”

“奕帆?”

来于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道:“可是那位创办工程行、中华镖局,近日更蒙陛下钦封‘商海使’的奕帆奕大人?”

“正是在下。”奕帆微笑点头。

来于廷侧身让开道:“不知奕大人光临寒舍,有何指教?请进内说话。”

态度不冷不热,保持着读书人的矜持,却也礼数周到。

屋内陈设极为简单,一桌一椅,一床一柜,墙上挂着几幅字画,皆是仿品,但笔墨间自有一股清雅之气。

书桌上堆满了书籍和写满算式的稿纸。

落座后,奕帆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道:“来兄,奕某今日唐突来访,是听闻来兄才学,尤其精通数算,为人沉稳干练,故特来相请。”

来于廷神色不变,静静听着。

奕帆继续道:“奕某不才,蒙陛下信重,委以开拓海疆之任。

如今在西安有些基业,更欲南下浙江,筹建海港,开设工坊商号。

然事务繁杂,尤缺精通账目、文书之内政人才。

奕某欲聘来兄为账房文书,暂留西安,协助我这位结义大哥吴荣处理产业账目,并帮我整理文书,管理内务,为下月南下做准备。

月钱暂定为八十两。

待来兄熟悉事务,随我南下之后,月钱增至一百三十两。

不知来兄意下如何?”

“八十两?一百三十两?”

饶是来于廷性情沉稳,听到这个数字,瞳孔也不由得微微一缩。

他家境贫寒,平日靠替人抄写、算账补贴家用,一月所得不过数两银子。

八十两,甚至一百三十两的月钱,对他而言,简直是天文数字!

更别提还能参与到“商海使”开拓海疆这等波澜壮阔的事业中去。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动,沉吟片刻,抬头看向奕帆,目光锐利道:“奕大人厚爱,于廷感激。

然于廷有一问,大人招揽于我,是只需一能写会算之账房,还是愿纳一可参赞事务、共图大业之士?”

奕帆闻言,心中暗赞,此子果然非池中之物,不只看重钱财,更看重前途与抱负。

他正色道:“账房文书,乃起始之职。

奕某求才,首重德行能力。

若来兄果有真才实学,能担重任,他日莫说账房总管,便是统筹一方产业,参赞机要,亦非不可能。

奕某事业草创,求贤若渴,绝非虚言。”

来于廷直视奕帆双眼,见其目光清澈坦荡,语气诚恳,绝非妄言欺诈之辈。

他又看了看桌上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书籍和自己演算的种种经济模型,心中一股压抑已久的抱负如同被点燃的火种,骤然升腾。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对着奕帆长揖到地,声音清晰而坚定道:“承蒙奕大人不弃,以国士相待!

于廷虽才疏学浅,愿效犬马之劳,追随大人,略尽绵薄!

账目文书,内务管理,于廷必尽心竭力!

望大人日后多加指点!”

奕帆大喜,连忙起身扶住道:“来兄快快请起!

能得来兄相助,如虎添翼也!

今后便是一家人,不必多礼!”

吴荣也笑着上前道贺道:“欢迎来先生加入!

有四弟慧眼识珠,有来先生鼎力相助,我等事业,必能更上一层楼!”

李达在一旁看着,只觉得公子三言两语便招揽了一位看起来就很厉害的秀才先生,心中对奕帆的崇拜更是无以复加。

当下,奕帆便与来于廷敲定了细节,让他正月十六前往西安奕府报道,先跟随吴荣熟悉西安产业的账目情况,并开始协助奕帆整理南下所需的各种文书、章程。

离开高陵县,返回西安的路上,夕阳将三人的身影拉得老长。

吴荣感慨道:“四弟识人之明,为兄佩服。

观这来于廷,沉稳内敛,目光长远,确是可造之材。”

奕帆望着天边绚烂的晚霞,微笑道:“大哥,独木难成林。

未来之路,需要更多像来先生,像刘正、付刚、陈师傅这样的英才携手同行。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