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林冲君 > 第427章 丹青见性斥虚妄 墨海求真证本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7章 丹青见性斥虚妄 墨海求真证本心

自禅位于刘混康,褪去龙袍的赵佶,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终得全心浸润于他魂牵梦萦的艺术天地。他不再是九五之尊,而是以“道君居士”自居,于旧日延福宫、今之“澄心园”内,终日与笔墨纸砚为伴,潜心创作,其画技书艺,在抛却了政务羁绊后,竟愈发精进,直抵化境。

为彰华夏文采风流,更欲以一己之力涤荡艺坛浮靡之气,赵佶广发帖文,欲在汴京举办一场空前盛大的“大宋书画展”。消息传出,四海名家、八方雅士,乃至朝中官员凡自诩通文墨者,无不踊跃,争相呈送作品,希冀得此“艺术皇帝”一顾,便可身价倍增。

遴选之日,澄心园内,卷轴盈室,琳琅满目。赵佶身着素雅道袍,神情专注,逐一审阅。初时尚见些许气韵生动、笔力遒劲之作,然越往后,眉头蹙得越紧。

只见一幅《万里江山图》,尺幅巨大,用色浓艳,层峦叠嶂,楼阁密布,极尽铺排之能事,却毫无山川灵气,徒具其形,如同匠人堆砌,满纸皆是谄媚颂圣的虚浮之气。赵佶冷哼一声,指尖未触画面,那画卷竟无风自动,卷轴“啪”一声合拢,被无形气劲推至角落“落选”之列。

又见数幅官员“献瑞”之作,或题“政通人和”,或写“百鸟朝凤”,词藻华丽,笔法却孱弱做作,一看便知是请人代笔,或纯粹跟风附庸。赵佶目光如电,扫过那几个在一旁惴惴不安、身着官袍的“作者”,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锤:

“尔等身为朝廷命官,食君之禄,担民之望。舞文弄墨,本是雅事,若心不诚,意不真,徒以笔墨为晋身之阶,粉饰太平之具,与欺君罔上有何异?!” 他指着其中一幅明显模仿他“瘦金体”却只得其形、全无其神的书法,“艺术非是妆点门面的玩物,乃是人心真善美的自然流露!尔等笔下无真气,心中无真意,纵使学得皮毛,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一番训斥,令那几位官员面红耳赤,汗流浃背,诺诺而退。

赵佶转向满堂待选的作品与屏息凝神的众人,声音渐沉,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朕,不,老朽如今退居林下,观字画,如同观人心。一笔一划,一皴一染,皆见性情,皆显格调。假、大、空之作,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纵能眩目于一时,终将化为尘埃!” 他拿起自己近日所作一幅水墨兰草,寥寥数笔,风骨自成,幽韵无穷,“艺术之根本,在于 求真 !求内心之真诚,求物象之真趣,求天地之真精神!无真,则善流于伪饰,美沦为妖冶!”

他环视众人,目光恳切而又严厉:“此番书画展,非为炫技,非为媚俗,更非为结党营私张目!老朽欲以此为契机,正本清源,倡扬一种 以真为魂 的艺术之风。望诸君谨记,提笔之时,先问己心是否真诚?落墨之处,可存自然之真趣?若不能,宁可藏拙,勿要污了这素绢,惑了这世眼!”

经此一番严格乃至苛刻的遴选,最终得以参展的作品,无不是气韵生动、各有真意之作。画展举办之日,汴京为之轰动。观者徜徉其间,但见山水有灵,花鸟有情,人物有神,书法有骨,全然不同于往日那些千篇一律、充满匠气和谀气的作品。

赵佶以其无与伦比的艺术权威和退位后的超然姿态,发起的这场“艺术求真”运动,虽始于书画,其影响却远超艺坛。它如同一股清流,冲刷着附庸风雅、矫饰虚伪的积弊,让“真诚”二字,不仅成为衡量艺术的价值尺度,更悄然重塑着士林的风气与审美。无数文人墨客开始反思自身创作,力求在笔墨中见真性情,证本心。这无疑是对刘混康、朱熹所倡“求真祛妄”文化运动在艺术领域最有力的呼应与实践。丹青之道,亦由此成为映照世道人心、砥砺真善美的一面明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