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知不可忽骤得 > 第410章 朝堂暗涌(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日后,刑部大堂。

这是苏明远案公开审理的日子。

清晨,刑部衙门外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有朝中官员,有负责记录的史官,还有一些得到消息赶来旁听的士子。

苏明远一早便到了,他身穿官袍,腰杆挺直,面色从容。虽然心中紧张,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露怯。今日这一场,关系到他的生死荣辱,更关系到能否扳倒李晋。

刑部尚书韩忠亲自主审,左右两侧坐着御史台的李纬和另外两位御史。堂下站满了旁听的官员,气氛凝重而压抑。

升堂——随着一声吆喝,审理正式开始。

韩忠拿起惊堂木一拍:今日审理监察御史苏明远涉嫌贪墨一案。苏明远,你可认罪?

下官冤枉!苏明远朗声道,下官在明州任上三年,清清白白,何来贪墨?此案纯属诬告!

诬告?韩忠冷笑,那你如何解释,有三位商人指证你收受贿赂?

请传证人上堂,下官要当面对质。

韩忠挥手,带证人。

不一会儿,三个商人模样的人被带上堂来。苏明远定睛一看,确实都是明州的商人,他有些印象。

你们三人,可认识堂下的苏明远?韩忠问。

认识。为首的一个商人说,草民当年在明州经商,曾多次见过苏大人。

那你说说,苏明远如何收受你的贿赂?

是这样的……那商人清了清嗓子,草民当年想要在明州开设几家商铺,需要官府的批文。草民听说苏大人刚到任,便送了些礼物去府上。苏大人收下了礼物,第二日就批准了草民的申请。

胡说!苏明远怒道,我何时收过你的礼物?

苏大人,您贵人多忘事,可草民记得清清楚楚。那商人说,草民送的是白银五百两,还有丝绸十匹。

可有证据?苏明远问。

这……那商人迟疑了一下,都是私下送的,哪有什么证据?但草民可以发誓,绝无半句虚言。

发誓?苏明远冷笑,你既然说送了白银五百两,那请问是哪一日送的?是谁亲手交给我的?我府中有多少人在场?这些你能说清楚吗?

那商人语塞:这……时间久了,草民记不清了。

记不清?苏明远步步紧逼,五百两白银不是小数目,你会记不清是哪天送的?还是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你是受人指使来诬告的?

草民没有诬告!那商人急道,草民说的都是真的!

好,既然你说是真的,那我再问你。苏明远从怀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你当年申请开设商铺的批文,你看看上面的日期。

那商人接过来一看,脸色微变。

这份批文的日期,是大观元年三月初五。苏明远说,而我是在三月二十到任的。请问,我还没到明州,如何批准你的申请?如何收受你的贿赂?

堂上一片哗然。

那商人脸色煞白,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混账东西!韩忠拍案而起,敢在公堂之上作伪证!来人,给我拖下去,重责三十!

衙役上前,将那商人拖了下去。

还有你们二人。苏明远看向另外两个商人,是自己招了,还是要我逐一戳破你们的谎言?

那两个商人对视一眼,最终跪下磕头:草民知罪,草民是受人指使,来诬告苏大人的。

谁指使的?韩忠厉声问道。

是……是给事中周大人手下的一个幕僚。一个商人颤抖着说,他给了草民一百两银子,让草民来作伪证。还说若是不肯,就要查草民的商铺,让草民家破人亡。草民实在是没办法,才……才做了这糊涂事。

堂上再次哗然。

所有人都知道,给事中周成是蔡京的门生。如今证人亲口承认是受周成指使,这案子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苏明远趁热打铁:尚书大人,下官在明州任上是否贪墨,如今已经真相大白。反倒是弹劾下官的人,涉嫌构陷朝廷命官,请尚书大人秉公处置!

韩忠的脸色很难看。他本来以为这案子万无一失,没想到苏明远如此难缠,竟然当场戳破了证人的谎言。

此案既然已经查明,苏明远清白无辜。韩忠不得不说,至于那些作伪证的人,自会依法惩处。

下官还有一事要禀报。苏明远忽然说。

什么事?

既然今日是公开审理,下官斗胆,想当堂呈上一份新的弹劾奏章。

弹劾谁?

弹劾户部侍郎李晋贪墨枉法,挪用户部银两数万两,为祸朝廷。苏明远从怀中取出那份详细的弹劾奏章,下官有确凿证据,请尚书大人明察。

韩忠脸色大变:苏明远,今日审理的是你的案子,你如何能在公堂上弹劾他人?

下官身为监察御史,纠察百官本是职责所在。苏明远不卑不亢地说,更何况,下官怀疑,今日对下官的诬告,正是因为下官查了李晋的案子,他恼羞成怒,才指使人陷害下官。如今真相大白,下官更要将这案子办到底,以正朝纲!

这番话说得大义凛然,堂上的旁听官员纷纷点头。

韩忠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说:好,既然你有证据,那就呈上来。

苏明远将那份详细的奏章呈上,同时让钱文将户部小吏带上堂来。

这位是户部办事的小吏,名叫孙明。苏明远说,他手中有李晋挪用银两的账册。请尚书大人过目。

孙明战战兢兢地将那几页账册呈上。韩忠接过来一看,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些账册记载得清清楚楚,李晋如何利用职权挪用户部银两,如何中饱私囊,如何勾结商人,桩桩件件,铁证如山。

这……韩忠犹豫了。他知道,若是真的按照这些证据查下去,不仅李晋要倒霉,连蔡京都会被牵连进来。

就在这时,堂外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蔡太师到——

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向门口望去。

只见须发皆白的蔡京缓步走进刑部大堂,身后跟着几个随从。他扫视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在苏明远身上。

苏御史,好手段。蔡京淡淡地说,老夫今日算是见识了。

太师谬赞。苏明远拱手,面色从容,下官只是秉公执法而已。

秉公执法?蔡京冷笑,你弹劾李晋,不过是因为他是老夫的门生。说白了,你这是想借李晋来打压老夫。

太师此言差矣。苏明远朗声道,下官弹劾李晋,是因为他确有贪墨之实。证据确凿,铁证如山。难道因为他是太师门生,就可以不受法律约束吗?

你……蔡京被噎住了。

苏明远趁机又说:下官听闻,太师一向以清正自诩,想必也不会包庇贪官污吏。今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请太师表个态,是支持下官将此案办到底,还是要袒护李晋?

这话说得很巧妙。若是蔡京说支持,那李晋必然要受查处;若是说要袒护,那就坐实了他包庇门生的名声。

蔡京何等人物,岂会中这种圈套?他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李晋若是真有贪墨,自当依法处置。但前提是,证据必须确凿无疑。苏御史,你既然说有证据,那就拿出来让大家看看。若是当真确凿,老夫绝不包庇;但若是有半分虚假,你这诬告朝廷大员的罪名,可就坐实了。

太师请看。苏明远将那些证据一一呈上。

蔡京仔细看了,脸色越来越阴沉。他知道,这些证据都是真的,而且涉及的金额之大,已经到了无法掩盖的地步。

但他还是不想放弃。

这些账册,如何证明就是李晋挪用的?蔡京质疑道,说不定是户部其他官员所为,你却强加到李晋头上。

这个简单。苏明远说,这些账册上都有李晋的亲笔签名和官印。太师若是不信,可以请书法鉴定。

即便是李晋签的字,也不能证明他贪墨。蔡京继续狡辩,说不定是正常的公务开支。

正常开支?苏明远冷笑,户部拨银修建河堤,可账册上写的却是送到了李晋的家中。这也叫正常开支?

蔡京无言以对。

就在这时,堂外又有人来报:禀报尚书大人,外面有十几个百姓求见,说是从明州赶来,要为苏御史作证。

让他们进来。苏明远说。

不一会儿,十几个衣着朴素的百姓走进堂来,跪在地上。

为首的一个老者说:草民等都是明州百姓,当年受过苏大人恩惠。听说有人诬告苏大人贪墨,草民等特地赶来,要为苏大人说句公道话。

苏大人在明州三年,修水利、减赋税、整吏治,是真正的清官!另一个百姓说,草民家当年遭了灾,若不是苏大人开仓赈济,全家都要饿死了。

苏大人不仅不贪墨,还常常自掏腰包帮助百姓。第三个百姓说,草民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苏大人拿出自己的俸禄,给城中的乞丐买棉衣。这样的清官,怎么可能贪墨?

这些百姓一人一句,说得情真意切。堂上的官员们听着,不少人都动容了。

蔡京的脸色更加难看。他没想到,苏明远不仅准备充分,还找来了这么多百姓作证。

太师,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苏明远问道。

蔡京沉默良久,最终冷哼一声:罢了,既然证据确凿,那就依法查办吧。

说完,他转身离去,背影透着无尽的怒意。

韩忠见蔡京都松口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宣布:李晋涉嫌贪墨一案,证据确凿,着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在结果出来之前,先革去李晋官职,听候查处。

至于苏明远一案,经查证,纯属诬告。苏明远清白无辜,当堂释放。那些作伪证之人,依法重责,发配边疆。

堂上响起一片掌声。

苏明远终于松了口气。这一战,他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