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饥荒年代:我要养村里30个女人 > 第295章 潜龙城超过一万人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5章 潜龙城超过一万人了

潜龙镇,这个名号如今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

昔日以齐家院和温泉为核心的内外城格局,早已被汹涌的人流和不断延伸的建筑冲破。

纵横交错的水泥官道,如同强健的动脉,将活力输送到每一个角落。沿着这几条主干道,新的居民区、工坊区、集市如同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最外围的聚居点,甚至已经快要与远处灰岩谷的水泥工坊相连,几乎形成了连绵的市镇带。

潜龙商行的总部,早已从青山镇迁回,就坐落在潜龙镇内城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旁,一栋气派的四层砖石楼宇内。楼前车水马龙,来自草原的皮货、西凉的药材、江南的丝绸、乃至海外奇珍,在此汇聚、交易,人声鼎沸,喧嚣终日。

顶层的账房内,周秀娥扶着已然十分显怀的腰身,坐在特制的宽大座椅上,面前摊开着厚厚的账本,手指熟练地拨动着算盘。

柳燕儿坐在一旁,怀里抱着咿呀学语的女儿,另一只手也没闲着,帮着核对一些往来的票据。她产后恢复得不错,眉宇间多了几分为人母的温婉,但那份商贾之家出身的精明干练依旧。

“燕儿妹妹,你看这笔从江南来的生丝款项,数目似乎有些出入。”周秀娥指着账本上一处,眉头微蹙。

柳燕儿探过头仔细看了看,又翻了翻手边的票据存根,点头道:“秀娥姐姐看得仔细,是下面的人记错了批次,我这就让人去核对更正。”

自柳城被派往晋州主持分号后,潜龙商行的总号便由周秀娥坐镇。尽管身怀六甲,临近产期,周秀娥却是个闲不住的性子。

“姐姐,你这身子……还是多歇息为好,这些琐事交给我便是。”柳燕儿看着周秀娥硕大的肚子,忍不住劝道。

周秀娥放下算盘,轻轻揉了揉后腰,脸上却带着坚持的笑容:“无妨,孙姐姐日日来请脉,都说胎象稳健。如今只是坐着看看账,动动脑子,累不着。反倒是外面,大战刚过,百废待兴,处处都要用钱。晋州那边要重建,北大学堂耗资巨大,新得的河套那郡也要投入,军队的饷银、装备更不能短缺……我能在这时候多分担一些,心里才踏实。”

柳燕儿闻言,也不再劝,只是将手边温热的安胎汤往周秀娥那边推了推:“那姐姐也多注意身子,莫要太过劳神。” 经过这段时间的共事,两位夫人一个主内统筹,一个精于细节,配合越发默契,关系也愈发融洽。

站在商行顶楼的窗边向外望去,潜龙镇的繁华尽收眼底。

除了常见的布庄、粮店、酒肆、客栈,甚至还在临近工坊区的地方,出现了一座装饰颇为华丽的三层楼阁,门口挂着“怡情苑”的牌匾,隐隐有丝竹之声传出。

那是战后来此落户的一家“清吟小班”,做的自然是皮肉生意。

对此,苏文与负责治安的赵铁兰虽有微词,但李晨得知后,只是沉吟片刻,便道:“水至清则无鱼。只要按规矩纳税,不逼良为娼,不滋生事端,便由它去。一座真正的城市,本就该容纳三教九流。”

这座迅速膨胀的“镇子”,确实越来越像一座城了。

人口早已突破数万,并且还在持续增加。

新规划的数百亩高产棉田,如同磁石般,吸引了北地乃至更远地方的大量流民前来投奔。能吃饱饭,有活干,有盼头,这便是乱世中最珍贵的吸引力。

李晨与苏文、郭孝骑马巡视着这片日益广阔的土地。

“主公,照此发展速度,最多再有一年,潜龙镇便需重新规划城郭了。”苏文指着远处与水泥工坊几乎连成一片的新聚落,“现有内城外城的格局已不堪重负,需建立新的、更宏伟的城墙,明确功能分区。”

郭孝颔首:“不错。潜龙镇如今已是北地实质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枢,更是我军工核心所在。其地位,远超一般州府。名不正则言不顺,是时候考虑升格为‘城’了。名称嘛……” 郭孝看向李晨。

李晨望着这片由自己一手缔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心中豪情涌动。潜龙已不再是潜伏,而是真正腾飞在即。

“便叫‘潜龙城’吧!”李晨一锤定音,“这里,将是我们的根基,也是未来新秩序的起点!”

“潜龙城……好!”苏文与郭孝相视一笑,皆感振奋。

“苏先生,新城规划要尽快着手。”李晨吩咐道,“要预留出足够的扩张空间,官署、军营、市集、工坊、学堂、民居,皆需合理布局。尤其是通往晋州、河套乃至未来可能方向的道路,要作为动脉提前规划。”

“文明白!”

“奉孝先生,北地初定,然天下未安。内部整合,外部交好,乃至……未来的方向,还需先生多多费心谋划。”

“孝,敢不尽力!”

三人策马立於高坡,俯瞰下方。水泥道路纵横,屋舍俨然,人流如织,远处棉田新绿,工坊白烟袅袅,更远处,北大学堂的工地传来隐约的号子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潜龙化城,已是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