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396章 春夜急诏催新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观三年的春夜,长安的空气里还带着一丝凉意。御书房的灯火,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房玄龄和杜如晦几乎是前后脚赶到,官袍都带着夜露的湿气。两人对视一眼,心里都明白,陛下深夜急召,绝非小事。

“臣,房玄龄。”

“臣,杜如晦。”

“参见陛下。”

李世民没让他们多礼,直接挥手:“坐。”

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但眼神里的焦躁,藏不住。“看到这些了吗?”他指着案头那堆快把人埋起来的奏折,“北疆要钱,岭南要粮,各地新政推不动,都在喊缺人。朕每天批到深夜,也赶不上各地送来的速度。”

房玄龄沉吟一下:“陛下,政务繁巨,非一日之寒。各地官员已尽力…”

“尽力?”李世民打断他,声音提高了几分,“朕要的不是尽力!朕要的是结果!秦兄在北边把路修通了,在南边把炮架起来了!咱们的将士随时能拉出去打仗!可朝廷呢?朝廷还在为调拨几石粮食、选派几个县令扯皮!这叫什么尽力?”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靴子踩在光滑的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不能再等了!”李世民猛地停下,看向两位重臣,“朕意已决。今年的新科,照旧。但,加开制科!不,不止!给朕传令天下,今年,开恩科!一年之内,连开数场!无论出身,唯才是举!给朕撒网捞鱼!有多少人才,朕要多少!”

房玄龄吃了一惊:“陛下,一年数场?这…是否太过急促?选拔人才,需循序渐进,如此大规模,恐有疏漏,也难保公允。”

杜如晦也皱眉:“是啊陛下。且取士过多,官职有限,如何安置也是难题。”

“安置?”李世民一摆手,“怎么会没地方安置?那些占着位置不做事的老酸儒,那些推诿塞责的庸官!都给朕挪地方!朝廷需要新血,需要能干事、肯干事的年轻人!不是需要一群只会之乎者也、墨守成规的老夫子!”

他语气斩钉截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朕说的!考核!严考!马周入内阁这一年,表现如何?你们都看在眼里!该升的,立刻升!那些站在茅坑不拉屎的,劝退!劝不退的,朕帮他们退!回家养老去吧!”

房玄龄和杜如晦背后渗出冷汗。陛下这是要动真格,要对整个官僚体系动大刀了。他们知道陛下心急,却没想到急到这个地步。

“陛下…”房玄龄还想再劝。

李世民根本不给他机会。“你们以为朕是头脑发热?”他盯着两人,“朕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你们想想秦兄!想想龙首原那帮人!他们搞出来的东西,你们见过吗?红衣大炮!一炮能轰塌城墙!水泥路,几天就能修通百里!他们的效率,是什么效率?”

他声音低沉下去,却带着更大的压力:“秦兄…他很快就要动了。朕感觉得到。他不会一直待在长安,待在龙首原。他会带着我大唐的虎狼之师,出去!去打下一片朕想都不敢想的疆土!”

“到时候,仗打下来了,地盘抢回来了。朝廷呢?朝廷如果还是这般拖沓,这般低效,怎么治理?怎么消化?难道要眼睁睁看着打下来的江山,因为咱们无能,再次乱起来吗?”

李世民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春夜的冷风灌进来,让他和两位宰相都精神一振。

他回过头,眼神锐利如刀:“史笔如铁啊,玄龄,克明。”

“后世史书上会怎么写?会写秦王秦哲,神武天纵,开疆万里!然后呢?然后会写贞观朝臣,尽是庸碌之辈,治国无方,拖累前线,致使偌大帝国,外强中干,最终崩坏!”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冰冷的嘲讽:“后人会指着我们的名字骂!骂朕无能,骂你们…误国!”

房玄龄和杜如晦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额头触地:“臣等万死!”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缓和了语气:“起来。朕不是要怪你们。朕是要你们和朕一起,把这辆旧马车,彻底拆了,换上新车!要快!要赶在秦兄把那片天捅破之前,咱们得把地给撑住了!”

“恩科,必须开!吏治,必须清!效率,必须提!内阁的权力,可以再大些!马周能用,就大胆用!年轻人,有冲劲,有想法的,都提上来!”

房玄龄和杜如晦站起身,彼此看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决然。

“臣,遵旨!”房玄龄沉声道,“明日…不,臣即刻便与克明拟定章程,广发天下州府!”

杜如晦补充道:“考核黜陟之制,也需立刻细化。务必…雷霆手段,震慑宵小,提拔干才。”

李世民终于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好。去吧。朕等你们的章程。记住,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两位宰相躬身退出御书房,脚步比来时沉重了许多,也快了许多。

春夜的寒风吹过宫墙,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气息。

李世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龙首原的方向,低声自语:“秦兄,你可要等等朕…等朕把这朝廷,给你理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