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大唐有一帮古惑仔 > 第395章 御书房夜话承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贞观三年的夜,长安宫城静了下来。御书房的灯还亮着,映着李世民紧锁的眉头。奏折堆在案头,像一座小山,压得人喘不过气。

门被轻轻推开,长孙皇后端着一碗羹汤走进来,脚步很轻。

“陛下,时辰不早了。”她把汤碗放在案几一角,声音温柔,“还在为朝务烦心?”

李世民放下朱笔,揉了揉发酸的眉心,长长吐出一口气。“何止是烦心…观音婢,朕有时觉得,这奏折,是越批越多,越批越难。”

他指了指那些文书:“北疆要钱修堡垒,岭南要粮稳人心,各地新政推行遇阻,官员效率低下…桩桩件件,都卡在钱、粮、人上。秦兄把路给咱们铺得又宽又平,可这车,怎么感觉越开越重?”

长孙皇后在他身旁坐下,目光扫过那些奏疏,了然于心。“陛下是心急。秦王爷手段通天,可他也是人,一口气吹不起万丈高楼。这大唐的根基,终究要陛下和百官一砖一瓦去夯实。”

她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些:“倒是孩子们…承乾、青雀还在魏征那儿历练,治儿、慎儿还这么小,裹在襁褓里。他们的将来,陛下可曾想过?”

李世民闻言,眼神黯淡了一瞬,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

“想?怎么不想。”他语气有些沉,“玄武门…是朕心里一根刺,拔不掉,忘不了。朕不怕后人评说,但朕怕…怕承乾他们,将来也要走朕的老路,兄弟相残,血流宫门。”

他看向皇后,眼中带着一丝罕见的疲惫和担忧:“秦兄说得对,生在帝王家,是幸,也是大不幸。我们能做的,就是别让他们长歪了根子。权利这东西,沾多了,人心就易生魔障。”

“承乾是太子,性子近来沉稳了些,但还需打磨。青雀聪慧,却更醉心那些奇巧格物,对权位似乎…没那么热衷。这倒是好事,也不好说。”他沉吟着,“至于治儿、慎儿,还太小,看不出什么。只盼他们能平安顺遂,别被这皇城的墙,圈成了废物或野心家。”

长孙皇后轻轻握住他的手:“陛下思虑过重了。孩子们都还懂事。承乾在魏征身边,学着体恤民情,青雀也跟着钻研实务。有魏征、李君羡看着,李孝恭也在那边照应,出不了大岔子。倒是陛下,总将往事挂在心上,徒增烦恼。”

李世民反手握住她,苦笑一声:“朕何尝不知?只是这刺,扎得太深。父皇如今虽谅解了,但朕自己…有时午夜梦回,还是那血淋淋的景象。”

他沉默片刻,眼神逐渐变得锐利:“所以,更不能让他们重蹈覆辙!朕要这大唐足够强盛,强到无惧外患,内部便能有更多余地包容。朕要开疆拓土,把眼光引向外面,让他们有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而不是只盯着眼前这把椅子争个你死我活!”

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带着帝王的决断:“朝廷效率是慢,是拖后腿!但朕不能等!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必须给朕拿出法子来!这架马车,必须跑起来,还得跑得快!”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沉沉的夜色。

“传房玄龄、杜如晦。”他头也不回地对侍立在角落的内侍下令,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威仪,“即刻进宫,朕,等不到天明。”

内侍躬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

长孙皇后也站起身,走到他身边,轻声道:“陛下是打算…”

“不是打算,是必须。”李世民打断她,目光仿佛穿透了夜幕,看到了更远的地方,“孩子们的路,朕要提前给他们铺好,铺得稳,铺得宽。朝廷这架旧马车,朕要给它换上新车轮,装上秦兄给的轴承,让它能跟上朕…跟上大唐未来的步子!”

他转过身,脸上已不见之前的疲惫,只剩下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等不了。一刻也等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