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 > 第415章 时代的洪流与归乡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15章 时代的洪流与归乡者

上海港,华夏学宫。

何维展开了那份用最新“竹浆纸”书写,由快船星夜兼程送来的开拓报告。

报告很厚,字迹出自四人,时而工整,时而潦草,字里行间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激昂与疲惫。

上面详细记录了从营地选址的争吵,到模块化营地搭建的通力合作,再到“瘴气”爆发时的绝望,以及最终找到“青蒿”后的狂喜。

每一个细节,每一场争论,每一个成功或失败的决策,都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他的眼前。

他读得很慢,很仔细,仿佛能透过这些文字,看到那片泥泞滩涂上的灯火,听到年轻指挥官们在漏雨的指挥舱里嘶吼,感受到他们在找到解药时那份劫后余生的狂喜。

当他读到最后,看到那四个并排签下的名字时,何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靠在了椅背上。

那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远比当初平定矛的叛乱,建立华夏神洲时来得更加深刻。

“他们做到了。”他轻声说,像是在对自己,又像是在对窗外的天空。

林沐端着一杯温热的蜜水走进来,放在他手边。“我听说了,开拓团的报告送回来了。结果如何?”

“比我想象的还要好。”何维将报告递给她,“他们没有依赖我留下的技术和方案,而是在绝境中,依靠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团结,找到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他们争吵,但最终学会了妥协与合作;他们犯错,但拥有了承担后果并修正错误的勇气。这比建立一百座城池,还要让我欣慰。”

林沐快速翻阅着报告,眼中也露出了赞许与欣慰的神色。“高平的逻辑推演,余瑶的敏锐观察,何舟的果决,还有何辰在关键时刻的凝聚力,他们每个人都发挥了作用,就像一块完美的拼图。”

何维端起蜜水,温热的液体滑入喉咙,驱散了清晨的微凉。

“是的,一块完美的拼图。”何维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华夏神洲地图前,亲手拿起一支沾了朱砂的毛笔,在长江北岸,那个简陋的标记旁,郑重地写下了“南通”二字。

这两个字,像一颗种子,落在了广袤的土地上。

“看来,是时候了。”何维凝视着地图上长江以南那片更为广阔的未知区域,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什么时机?”林沐问。

“一个时代,需要一个主题。”何维缓缓说道,“过去的十六年,我们的主题是‘平乱’和‘重建’。如今,仇恨已了,秩序重建。那么未来百年,华夏神洲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何维没有等林沐回答,便自己给出了答案:“开拓。永无止境的开拓。”

三天后,一道由何维亲自起草,加盖“维神”金印的《开拓令》,以最快的速度,送达到了华夏神洲的所有核心城市。

法令授权彭头山城、渔港城、都护府以及新生的南通城,效仿“长江开拓团”的模式,自主组建开拓队伍,沿着长江及其支流,向着南方与西方的未知领域,进行探索与定居。

法令详细规定了开拓团的人员构成、物资标准、后勤保障,并明确了新定居点的自治权与税收义务。

最重要的一点是,法令将开拓的功绩,与公民身份的授予、政治权力的晋升,以及最重要的——土地的所有权,紧密地挂钩。

这不再是何维一人推动的伟大事业,而变成了一场席卷整个国家的时代洪流。

自此,华夏神洲进入了波澜壮阔的“大开拓时代”。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十年。

这十年间,华夏神洲的版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南扩张。

从渔港城出发的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先后建立了以晒盐和渔业为主的“温岭”,以及拥有优良深水港的“泉州”;

从彭头山城出发的开拓团,溯源而上,在盛产高岭土的地区建立了华夏神洲的瓷器之都“景德”,又在武夷山脉发现了新的铜铁矿脉,建立了“武夷城”;

何石与何川,这对昔日的战场兄弟,如今已是成熟稳重的封疆大吏。他们各自领导的开拓团,一个向南,一个向西,不断巩固着华夏神洲的内陆疆域。

一座座新的城镇,如同白色的棋子,不断地落在长江以南广袤的绿色棋盘上。

无数的资源被发现,无数的荒地被开垦,整个华夏神洲,都沉浸在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狂热氛围之中。

而引发了这一切的何维,却从世人的视野中消失了。

他辞去了“学政”的职务,将华夏学宫的管理权,交给了已经成长为顶尖学者的长女木青。

他自己,则彻底回归了家庭。

他不再是那个运筹帷幄的统帅,也不是那个洞察未来的先知,更不是那个被万民敬仰的“维神”。

他只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以及一个越来越庞大的家族的祖父。

他遵守着一个自己定下的规矩——每年的夏末,所有何家的直系子孙,无论身在何方,无论身居何位,都必须返回上海港,参加为期三天的家庭聚会。

这一年,是第十个年头。

何维的居所,就建在华夏学宫的后山,一座幽静的院落,可以俯瞰整个上海港的盛景。

清晨,院子里已经热闹非凡。

“爷爷!爷爷!看我给您带了什么!”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献宝似的捧着一个木盒子,冲到何维面前。

他是何石的长子,名叫何磐,今年刚满十五岁,皮肤黝黑,眼神像狼一样锐利。

盒子里,是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石,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这是孩儿在神农架的深山里找到的,那地方有好多毒蛇!我杀了三条才拿到它!”何磐骄傲地挺起胸膛。

何维笑着摸了摸他的头,接过了这份珍贵的礼物。“好小子,有你父亲当年的风范。不过下次进山,要多带人手,安全第一。”

“知道了爷爷!”何磐大声应道。

“父亲,您就别夸他了,这小子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了。”院门口,一个身材魁梧、面容刚毅的中年人走了进来,正是彭头山城的监督者,何石。

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风霜,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加成熟,只是两鬓已经微微斑白。

他身后,跟着同样步入中年的何川,以及他们各自的家人。

“大哥,三哥!”

“四弟!”

早已等在院里的何月和余涛夫妇,迎了上去。

曾经的毛头小子余涛,如今已是掌管整个东部航运的渔港城城主,蓄起了浓密的胡须,眼神沉稳如海。

他们身后,站着当初“长江开拓团”的四位年轻人。

他们早已不再年轻,何辰与何舟的脸上多了几道疤痕,那是开拓岁月留下的勋章。

余瑶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但眼神依旧锐利。

院子里,一时间人声鼎沸,充满了重逢的喜悦。

三代人,近二百口人,济济一堂。

何维没有参与他们的寒暄,只是站在廊下,静静地看着。

他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他们曾经是他臂膀下需要保护的雏鸟,如今都已是能独当一面的雄鹰。

他看着自己的孙辈们,他们朝气蓬勃,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他目光扫过何石鬓角的白发,扫过余涛眼角的皱纹,扫过何月愈发沉静温婉的侧脸,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涌上心头。

是欣慰,也是一种深深的孤独。

他们都在成长,在变化,在老去,遵循着生命最自然的规律。

而他,依旧是那个二十一岁的青年模样。

时光仿佛在他身上停滞了,让他成为了一个站在河流岸边的永恒观察者,看着亲人们的生命之舟,一艘艘地驶向远方。

“在想什么?”林沐走到他身边,轻声问道。

她的眼角也有了细密的纹路,但目光依旧清澈明亮。

“在想,我们老了。”何维微笑着说。

“是你年轻了才对。”林沐白了他一眼,“大家都在,就差木青和孩子们了。”

话音刚落,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笑声。

“我们可没迟到!”

木青牵着一个少女,款款走入院中。

十年过去,她似乎没怎么变,依旧温柔如水,只是眼神中多了一份岁月沉淀下的宁静与智慧。

她身边的少女何沐,已经十岁出头,容貌都继承了母亲的秀美。

何维与林沐的女儿何青,已经二十六岁,身材高挑,眼神果敢,像一株迎风挺立的青竹,颇有林沐年轻时的风采。

何青四年前结婚,女儿何琪四岁,像一只活泼的小鹿,一进院子就挣脱母亲的手,扑进了何维的怀里。

“爷爷!”她扬起小脸,献宝似的举起手里的一只蝴蝶标本,“这是我跟母亲在神农谷找到的!叫‘维纳斯凤蝶’,是不是跟您的名字很像?”

何维将外孙女抱了起来,心中的那丝孤独瞬间被温暖填满。

“是啊,真像。”

盛大的家宴开始了。

长长的餐桌上,摆满了来自神洲各地的珍馐美味。

北方的烤全羊,南方的稻米饭,东海的鲜鱼,西山的野味,琳琅满目。

酒过三巡,气氛越发热烈。

晚辈们围着长辈,叽叽喳喳地讲述着自己开拓路上的奇闻异事。

“我们最新的开拓船,已经能沿着海岸线一直航行到‘泉州’以南三百里的地方了!那里又热又潮湿,有很多我们从没见过的植物和野兽!”

“爹,您是没见到,何磐哥有多猛!他一个人就敢跟一头云豹对峙!”

“高平叔叔设计的引水渠太厉害了!我们‘武夷城’的农田,现在再也不怕干旱了!”

何维坐在主位,听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声音,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晚宴结束后,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嬉闹,而何维则将儿子、女儿和几位核心的监督者,叫到了书房。

书房的墙上,挂着那幅巨大的华夏神洲地图。

十年过去,地图上被朱砂标记的定居点,已经密密麻麻地布满了长江以南的大片区域。

“今天召集大家,不谈政务,只讲讲故事。”何维指着地图,目光悠远,“这十年,我们走得很快,很稳。但我想问问你们,开拓的终点,在哪里?”

众人陷入了沉默。

何石第一个开口,声音洪亮:“父亲,我认为开拓没有终点!只要还有未知的土地,我们的脚步就不能停下!”

他的话,代表了在场大部分军功派的想法。

何月却摇了摇头:“四弟,扩张过快,会带来很多问题。新占领区的管理,土着部族的融合,资源的过度开采。我认为,我们应该放缓脚步,将重心从‘开拓’,转移到‘治理’上来,先将已有的疆域,建设得更加稳固繁荣。”

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在书房里发生了碰撞。

看着争论不休的子女们,何维没有打断,只是静静地听着。

直到他们都说完了,他才缓缓开口。

“你们说的,都对。”

“开拓与治理,就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你们要继续开拓,稳妥治理。”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从上海港开始,一路向西,划过泉州,最终停在了一片被标记为“未知”的大陆区域。

“然而我们的世界,远比这幅地图要大得多,这片未知区域叫做印度,是个古老的文明。”

“我决定,启动‘归龙二号’的建造计划。”

“我将亲自设计,由高平负责建造,用上我们这十年来积累的所有新技术。它的目标,不是征服某块土地,而是探索。”

夜深了,宾客散尽,喧闹的院落重归寂静。

何维、林沐、木青三人,一同登上了后山的观星塔。

塔顶,何维亲手打造的那架青铜象限仪,正静静地对着璀璨的星河。

“孩子们,都长大了。”木青靠在何维的肩上,轻声感叹。

“是啊,长江后浪推前浪。”林沐站在另一侧,晚风吹起她的长发,“以后,这片大陆,是他们的了。”

何维伸出手,左手握住林沐,右手握住木青。

她们的手,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光滑,却带着一种让他无比心安的温暖。

璀璨的星光,洒在这三道相依的身影上,仿佛为他们披上了一层永恒的光辉。

脚下,是繁华的万家灯火,生生不息。

头顶,是无尽的宇宙,深邃而神秘。

属于何维的那艘船,才刚刚开始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