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灶王爷的作业:双宝寻味记 > 第180集:月光下的老账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老灶台打烊后,王铁柱总爱坐在门槛上,就着月光翻那本泛黄的老账本。账本的纸页脆得像枯叶,上面记着三十年前的账:“张婶,一碗阳春面,两毛;李叔,半只卤鸡,一块五;赵家小子,两个白面馒头,记账……”字迹歪歪扭扭,是他爹的手笔。

“又在看这个?”李秀莲端来碗热汤面,蒸汽模糊了镜片,“当年要不是你爹总给人记账,咱家哪能攒下钱盘下这铺子。”

王铁柱摩挲着账本上“赵家小子”那行字,突然笑了:“说起来,赵家小子现在是大老板了,前几天还来订了二十份卤味,说要给员工当福利。他说当年总赊账,心里一直过意不去。”

正说着,门外传来“吱呀”一声,一个佝偻的身影在月光里晃了晃。是住在巷尾的陈奶奶,手里攥着个布包,颤巍巍地站在门口。“铁柱啊,”陈奶奶的声音像被风吹散的棉絮,“能……能给我下碗阳春面吗?就像你爹当年做的那样,少放葱……”

王铁柱赶紧扶她进来,灶膛里添了柴,火苗“噼啪”响。阳春面很快煮好了,清汤寡水,只有几根青菜和半个荷包蛋,像极了三十年前的样子。陈奶奶捧着碗,眼泪掉在汤里,溅起细小的涟漪。

“当年我家老头子病重,没钱抓药,你爹天天给我留一碗阳春面,分文不收……”陈奶奶抹着泪,从布包里掏出个铁皮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沓皱巴巴的毛票和几枚硬币,“这是欠的面钱,今天总算能还上了。”

王铁柱鼻子一酸,把钱推回去:“陈奶奶,这钱早就不算数了。我爹当年说,账能记在本上,情得记在心里。”

陈奶奶却固执地把钱放在桌上,颤巍巍地从怀里摸出个旧银镯子,镯子上刻着朵模糊的梅花。“这个你拿着,”她把镯子塞进王铁柱手里,“这是我家老头子给我的定情物,当年你爹总夸这镯子好看……就当是……抵了三十年的面钱。”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银镯子上,梅花纹路突然清晰起来。王铁柱猛地想起账本上的一页——“陈奶奶,阳春面一碗,记账。附:镯子真好看,像她年轻时戴的那只。”

原来爹当年总说“陈奶奶像他早逝的姐姐”,原来那些不收的面钱,是藏在烟火里的惦念。

这时,炎耀炎昭从楼上下来,手里拿着个小木箱。“爷爷,我们在阁楼找到这个!”箱子里是些旧照片,其中一张泛黄的黑白照上,年轻的王铁柱爹正给一个梳麻花辫的姑娘送阳春面,姑娘手腕上戴着只银镯子,刻着朵梅花。

“是陈奶奶!”炎昭指着照片,“她年轻时好漂亮!”

陈奶奶看着照片,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花:“那是我……你爹当年总说,我笑起来像他姐姐……”

王铁柱突然明白,为什么爹的账本里,陈奶奶的名字后面总画着个小小的梅花。有些情,从来不用明说,就像阳春面里的暖意,藏在汤里,藏在三十年的光阴里,一直都在。

夜深了,陈奶奶戴着王铁柱重新打磨好的银镯子,笑着回了家。王铁柱把那沓毛票和硬币小心地夹进老账本,在陈奶奶的名字后面画了个小小的梅花。

李秀莲端来刚出炉的梅花酥,甜香漫了满室。“明天给陈奶奶送点去,”她说,“就当是……给她和你爹的谢礼。”

王铁柱点头,看着账本上的梅花,突然觉得这老灶台烧的不是柴,是岁月,是人心,是那些说不出口的惦念。而这故事,还在继续,就像灶膛里的火,只要有人添柴,就永远不会灭。

窗外的月光更亮了,照着老灶台的招牌,也照着巷口,仿佛在等下一个推门进来的人,等下一段藏在烟火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