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手术刀,斩断基因锁 > 第112章 特殊的观察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戈壁基地的营房是简易的模块化板房,内部陈设极其简单,金属床架,薄薄的床垫,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金属和尘土混合的气味。虽然简陋,但隔音和基本的防护做得不错,关上门后,外面呼啸的风声和远处的嘈杂便被隔绝了大半。

九组的营区被分配在基地相对边缘的位置,与其他几个实力较强的组别隔开了一段距离,这种安排本身似乎就暗示了一种无声的等级划分。

我们简单安置好行李后,顾倾城立刻召集了所有人开会。

“‘铁匠’,外部环境扫描和信号监测情况?”她直接问道,语气恢复了惯有的冷静和高效。

“铁匠”已经将他那个宝贝背包里的几个小型设备接入了营房的预留接口,手指在便携终端上飞快地操作着。

“环境扫描完成。基地外围电磁屏蔽等级极高,内部通讯受限,使用指定加密频道。空气成分稳定,但粉尘颗粒物浓度超标,对精密光学仪器有潜在影响。未发现异常能量波动或隐藏监控设备——至少以我的设备等级发现不了。”他推了推眼镜,语气一丝不苟。

“‘山猫’,周边警戒布防观察?”

“山猫”靠在门边,透过窗帘缝隙观察着外面:“明哨、暗哨、巡逻队配置标准,无漏洞。其他组的人……看起来都挺放松,但放松得有点过分,像是装出来的。”她的直觉总是带着野兽般的敏锐。

“‘匠师’,李哲,你的感应呢?”顾倾城看向李哲。

李哲闭着眼,双手轻轻按在金属墙壁上,似乎在感受着什么:“地下的金属管线结构很复杂,能量流稳定。但……有几个区域的金属反馈很‘钝’,像是被特殊力场包裹或隔绝了,感知无法深入。可能是指挥部、能源中心或者……禁闭区?”

我则静静坐在床边,继续翻阅着电子终端里详尽的演习规则手册,同时将自身的“生命场”感知维持在最低限度的活性状态,像一层薄薄的蛛网,小心翼翼地感受着周围环境的能量流动。

那种无形的、来自各方强者的压力始终存在,如同背景噪音,需要时间去适应和过滤。

下午是自由活动和适应性训练时间。基地允许参演人员在指定区域内活动,熟悉环境。我决定去演习指挥部大楼外的观战平台看看。那里设有巨大的全息沙盘和观测屏幕,虽然演习尚未开始,但已经有一部分地形和模拟数据被投影出来,供各组成员提前研究。

观战平台上人不多,三三两两地站着。我找了个僻静的角落,目光投向那庞大而复杂的全息沙盘。

沙盘模拟了戈壁、山地、峡谷甚至还有一小片废弃城镇区域,地形错综复杂,标注着各种可能存在的资源点、障碍区和初始旗帜点位置。看得越久,越能感受到这次演习的难度和残酷性。

“很壮观,不是吗?”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旁边响起。

我转过头,是白天在高台上见过的那个戴着眼镜、气质像文职参谋的中年男子。他不知何时也来到了观战平台,就站在我旁边不远处,同样看着沙盘,脸上带着淡淡的、仿佛永远不变的平和笑容。

“是啊,规模很大。”我礼貌性地回应了一句,心中却保持着警惕。顾倾城的提醒还在耳边。

“每一次看,都觉得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既能创造奇迹,也能模拟出最极致的考验环境。”他感慨道,语气自然,就像两个偶然遇见的同行在闲聊,“你是第一次参加‘砺剑’吧?感觉怎么样?还适应这里的气候吗?”

“有点干,风沙大,不过还能接受。”我回答得比较保守。

“呵呵,习惯了就好。我叫周文渊,在指挥部做些文书记录和分析的工作,大家都叫我老周。”他主动自我介绍,态度很随和,“看你研究沙盘很认真的样子,对团队战有什么初步想法吗?”

“还在熟悉规则,谈不上想法。”我笑了笑,没有透露任何信息。在这个地方,对陌生人保持距离是基本常识。

老周似乎并不介意我的防备,反而点了点头:“谨慎是好事。这里的规则,有时候比纸面上写的要复杂得多。”

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我看你的资料,是医疗背景出身?这次演习,医疗救援压力很大,尤其是对异能使用过度或战斗损伤的处理,很考验基本功。”

“略懂一些。”我谦虚道,心中疑窦渐生。一个文书参谋,会对医疗救援这么关注?

“说起来,”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用闲聊般的口吻说道,“这次各组的实力都很强啊。像一组的雷刃,能量系,评级A-,攻击力恐怕是独一档的。三组的‘岩盾’,强化系,b+级,防御力惊人。五组的‘风隼’,特异系,b级,速度诡变难测……哦,还有你们九组,配置也很独特,有‘匠师’这样的精密操控系,有‘夜鹰’这样的战术核心,还有你……”

他看向我,眼神中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你的能力似乎很特别,生命场感知?这在常见的异能体系里,可不多见。方便问问,你现在大概在哪个评级区间?c级中段?还是后段?”

他这个问题问得非常自然,就像朋友间的好奇打听,但在这个敏感的环境里,却显得格外突兀。我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

“我的能力更偏向辅助,评级不高,勉强够用吧。”我含糊其辞,反将一军,“周先生对异能体系好像很了解?”

老周呵呵一笑,摆摆手:“在指挥部工作,总要看各种报告和评估数据,耳濡目染,知道些皮毛罢了。异能这东西,说到底,还是要看实战应用。评级只是参考,就像医院里的化验单,数值好看不代表一定能治好病,对吧?”

他这个比喻倒是很贴切,让我稍稍放松了一丝警惕。

“确实。不过,有一个清晰的评级体系,至少能让使用者对自己有个大概的认知。”我顺着他的话说道,同时也想试探一下他到底知道多少,“可惜,我对主流的d-c-b-A-S-x分级了解不多,只知道个大概。”

“哦?这个其实不难理解。”老周推了推眼镜,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仿佛一个耐心的老师遇到了好学的学生,“目前国际(主要是几个大国和秘密组织内部)通用的这套体系,虽然细节各有不同,但核心框架是一致的。”

他指着全息沙盘上那些代表不同异能者光点,娓娓道来:

“d级(初觉者),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能力微弱且极不稳定,可能自己都难以察觉或控制。

c级(掌握者),算是入门了,能稳定使用能力,应用于日常生活或低烈度冲突,比如让杯中的水微微结冰,或者短时间强化一下视力。大部分一线外勤人员,基础能力都在这个层面。

b级(专精者),这是一个分水岭。能力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组织的中坚力量,可以独当一面。像‘匠师’的物质亲和,‘风隼’的极致速度,都在此列。到了这个级别,能力的‘特质’会开始凸显。

A级(重构者),质变的发生。能力开始影响周围环境,甚至拥有领域的雏形,堪称人形战略武器。雷刃那种引动天象般的雷霆之力,就是典型。每一个A级都是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

S级(生命颂者),传说中的存在。能力完全觉醒,拥有改变局部战场规则的力量,举世罕见。具体是什么样子,报告里都语焉不详,只存在于最高机密档案中。

x级(神话),理论级,或者说……哲学级。只存在于推演和假设中,据说与宇宙底层规则相关,近乎神明。”

他的讲解清晰明了,深入浅出,远比资料上的干瘪文字要生动得多。我听得入神,许多之前的疑惑豁然开朗。

“当然,”他补充道,“这只是能量强度和掌控力的分级。真正实战,还要考虑能力类型、相生相克、战斗智慧、甚至环境因素。就像沙盘推演,数据只是基础,真正的胜负,在于指挥官的运用。”

他说着,目光再次落在我身上,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有些特殊的能力,即便评级不高,但在关键时刻,或许能发挥出超越评级的作用。沈医生,或者说,‘烛龙’,你觉得呢?”

我心中一震,他果然知道我的名字和能力特点!一个普通的文书参谋,怎么可能对前线人员的资料如此熟悉?还能如此系统地讲解异能体系?

就在这时,基地的广播突然响起:“通知:所有参演小组组长,立即到指挥部一楼简报室集合,进行战前任务抽签和最终规则确认。重复,所有组长立即集合!”

老周(周文渊)听到广播,对我抱歉地笑了笑:“哦,看来要忙起来了。很高兴和你聊天,沈医生。演习中,多加小心。”他说完,对我点了点头,便转身不紧不慢地朝着指挥部大楼走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入口处。

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离去的方向,眉头微微皱起。

这个“老周”,绝对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他那种对异能体系的深刻理解,那种看似随意却处处机锋的谈话,还有那种超然平和的气度……他到底是谁?

顾倾城的直觉没错。这片戈壁,藏龙卧虎。而这场演习,从抽签开始,恐怕就已经充满了变数。

我深吸一口气,将“老周”的事情暂时压下,转身朝着九组营房走去。得尽快把抽签的消息告诉顾倾城。真正的较量,马上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