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海风猎猎,吹得衣袂翻飞。

脚下的波涛依旧汹涌,拍打在船舷之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陈安立于船头,并未回头去看身后那片正在发生剧烈变故的海域。

在他掌心当中,静静躺着一枚灰扑扑的种子。

此物不过拇指大小,看似平平无奇,就像是从路边野草上随手摘下来的草籽。

然而若是细看,便能发现在这毫不起眼的外表下,隐隐有着空间扭曲的涟漪在不断生灭。

重逾千钧。

这是安期生离去,三座仙山崩塌后,留给这方天地的最后一点念想。

身后,忽然传来一阵压抑的惊呼。

是清虚子等人。

陈安不用回头,神念便已将那一幕尽收眼底。

只见那片原本被紫雾笼罩,显化出蓬莱、方丈、瀛洲三座巍峨仙山的海域。

此刻正如同一幅被烈火燎烧的画卷,正在迅速卷曲、坍塌。

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响,亦无翻江倒海的波澜。

就像是有一张无形的巨口,在虚空里悄然张开,将残留的断壁残垣、干涸瑶池,乃至整座整座的山峦,尽数吞没。

那是空间的自我修复,亦是洞天福地失去支撑后的必然归宿。

安期生枯坐千年,以自身真灵为锚,强行将这三座早已灵机断绝的仙山锁在虚实之间。

如今他化道而去,这最后的锚点消失,洞天便再也无法维系,只能重归于混沌虚无。

不过数十息的功夫。

海面之上,紫雾散尽,仙山无踪。

只剩下一片空空荡荡的碧蓝大海,波涛依旧,仿佛那传说中的三神山,从未存在过一般。

“这就…没了?”

金灵站在陈安身侧,那双碧蓝的眸子里,倒映着空无一物的海面,难掩几分失落。

她本是白山地仙,与山川气运相连,对于这种同类消亡的悲凉,感触最深。

“师尊,蓬莱...当真就此消失了么?”

“消失?”

陈安把玩着手中那枚沉甸甸的种子,淡然一笑。

“山石草木,宫阙楼台,不过是相。”

“既是相,便有生有灭,有成有坏。”

他两指捏住那枚种子,举至眼前,透过阳光,依稀可见内里仿佛藏着一个微缩的世界。

“安期生前辈以身化道,并未让这最后的底蕴随风而散,而是将其炼化,返本归元,化作了这枚空间种。”

“所谓的蓬莱、方丈、瀛洲,并未消失。”

“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于此。”

陈安的声音平淡,透着一股看透世事的通透。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这便是洞天福地的真意。”

金灵似懂非懂,目光落在那枚种子上,若有所思。

“师父的意思是,它还能再长出来?”

“或许吧。”

陈安将种子收入袖中,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

“旧的蓬莱亡了,但仙之一字,并未随之死去。”

“正如这世间修行之法。”

“古法炼气,因灵机枯竭而亡;然新法授箓,却因借假修真而生。”

“后世千百年,总会有新的机缘,新的洞天,在这片大地上孕育而出。”

“只要求道之心不死,蓬莱便永远都在。”

说罢,他不再多言。

脚下一点,宝船破浪而行,载着众人,朝着天台山的方向疾驰而去。

……

数日后,天台山,望仙台。

留守于此的长生门弟子,见海面归于平静,紫气消散,心中正自惴惴不安。

忽见远处海天一线处,一艘宝船破浪归来。

待到近前,陈安与几位长老飘然而落,众人这才长舒一口气,纷纷上前见礼。

只是见几位长老面色虽无大碍,却都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唏嘘与沉重,弟子们也不敢多问,只是恭敬地侍立一旁。

陈安并未在望仙台久留。

他遣散了众人,独自一人回到了位于山巅的简陋庐舍。

此次东海之行,虽未得什么实质性的天材地宝,甚至亲眼见证了上古方仙道的彻底落幕。

但于他而言,收获却也不小。

安期生的玉简,补全了他对上古隐秘的认知。

而这枚空间种……

陈安取出种子,置于案上。

此物虽是洞天残骸所化,内里空间破碎,法则紊乱,暂时无法使用。

但若是以新法混元之气日夜温养,再辅以大周如今鼎盛的格物手段,未必不能将其重塑,变作一方全新福地。

正自思忖间,门外忽有脚步声传来。

轻盈、快捷,带着几分风尘仆仆的味道。

“三叔。”

熟悉的声音响起。

陈安嘴角微扬,大袖一挥,房门自行开启。

只见林朝英一身青衣,背负古剑,立于门外。

她发髻微乱,衣摆处还沾染着些许暗红的血渍与烟尘,显然是一路疾行赶回,未曾停歇。

只不过一双眸子,却比离山时更加明亮,不见当年。

“回来了?”

陈安示意她入内坐下,金灵适时地端来一杯热茶。

林朝英也不客气,接过茶盏一饮而尽,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

“三叔,我依你之言,去那淮西以及海外走了一遭。”

她放下茶盏,神情渐渐变得肃穆。

“所见所闻,当真是...触目惊心。”

“说说看。”

陈安走过一遭,多少也能理解她的想法。

林朝英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开口:

“从海外回来后,我先去了濠州。”

“那里已经变成了一片焦土,朝廷的蒸汽甲士虽然夺回了城池,但并未安抚百姓,反而为了泄愤,纵兵劫掠三日。”

“昔日繁华的淮水重镇,如今十室九空,饿殍遍地。”

“那些侥幸活下来的百姓,眼中已没了对朝廷的半分敬畏,只有刻骨的仇恨。”

说到此处,她眼中闪过一丝不忍,但很快便被坚定所取代。

“随后,我又去了定远、滁州等地。”

“红巾军虽然势大,但内部派系林立,良莠不齐。”

“有的首领占了城池便开始贪图享乐,搜刮民脂民膏,与之前的贪官污吏无异。有的则是盲目破坏,将所有蒸汽工坊、铁路尽数毁去,视格物为洪水猛兽。”

“但唯有一支队伍,与众不同。”

陈安眸光微动:

“朱重八?”

“正是。”

林朝英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一丝赞赏。

“我在滁州城外,远远观望过他的军阵。”

“虽是义军,却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甚至比朝廷的禁军还要像样。”

“他并未像其他红巾军那样,一味地破坏格物设施。”

“相反,他收拢了不少流落民间的工匠,修缮火炮,甚至尝试修复那些受损的蒸汽甲士。”

“其人所过之处,开仓放粮,惩治贪官,却也保护工坊,鼓励生产。”

“当地百姓不称他为贼,反称其为朱将军,甚至有不少读书人主动投效。”

林朝英顿了顿,从怀中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递给陈安。

“这是我在滁州城内,看到张贴在告示栏上的《告谕安民书》。”

“其中言辞,虽不华丽,却字字句句直指民心。”

陈安接过,展开一看。

其上墨迹犹新,字迹虽显稚嫩,却透着一股方正刚直之气。

内容无非是“驱逐暴政,恢复秩序,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之类的话语。

但在如今这个礼崩乐坏、人命如草芥的乱世,这简单的十六个字,却有着重逾千钧的分量。

“有点意思。”

陈安微微颔首,将册子置于案上。

“不仅如此。”

林朝英继续说道,神色间多了几分凝重。

“我在淮西,还见到了一个人。”

“萨守坚?”

“三叔神机妙算。”

林朝英并不意外,点头道:

“萨天师如今化名癫道人,游走于红巾军中。”

“他虽未直接出手杀敌,却常以雷法施雨,缓解旱情;又以符水治病,救治伤员。”

“在义军之中,威望极高。”

“我曾暗中观察,他似乎对那个朱重八颇为看重,时常与其深夜长谈。”

“有意思的是,那朱重八对道法敬鬼神而远之,却对萨天师所讲的治国安民之道,听得津津有味。”

陈安闻言,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几分。

“守坚这是在替我传道呢。”

“传道?”

林朝英不解。

“非是修行之道,而是人道。”

陈安指了指那本安民书。

“这朱重八出身贫寒,虽然坚韧,却缺了几分底蕴与眼界。”

“守坚此去,补的便是这块短板。”

“他不仅是在帮朱重八,更是在帮这天下苍生,寻一个能真正结束乱世的明主。”

林朝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随即又叹了口气:

“只是,这大周两百年的积累,底蕴实在是太丰厚了。”

“我在回来的路上,看到朝廷正在调集各地的蒸汽列车,将数不清的禁军以及火炮源源不断地运往淮西。”

“听说,内阁还从格物监秘密调出了一批从未见过的战争兵器,名为雷神。”

“那东西体型庞大,以高压蒸汽驱动,能喷射雷火,所过之处,焦土一片。”

“朱重八虽然势头正猛,但面对这种真正的战争机器怕是胜算渺茫。”

林朝英的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忧。

她虽然已经是方外修行之人,但看到那样一个充满希望的苗子,若是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终究有些意难平。

“无妨。”

陈安声音平淡。

“宝剑锋从磨砺出。”

“若连这道坎都迈不过去,他又如何能担得起这重塑山河的重任?”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南方那片风云变幻的天空。

“朝廷的蒸汽与钢铁,固然强大,可却也极度依赖后勤,眼下各地铁路被毁,道路不同。”

“大周那些实力,十分能发挥出三分就不错......”

“算了,且不说这些糟心事,海外眼下光景如何了?”

陈安话头一转,问向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