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异界打仗太菜我教他们玩孙子兵法 > 第229章 权柄稳固·太子师任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9章 权柄稳固·太子师任命

王都城门下,随着靖安王的离去,人群渐渐散去,刚刚还剑拔弩张的气氛,此时已逐渐缓和。李砚望着周明被押走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这场与周明的斗争,虽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他深知,这只是漫长征途上的一个小小节点,未来的路,依旧充满荆棘。

赵瑾站在李砚身旁,看着他略显疲惫却又坚定的神情,开口说道:“先生,今日之事,你居功至伟。周明这等奸佞,终得惩处,也算是大快人心。”

李砚微微苦笑,摇头道:“这不过是冰山一角,朝堂之上,如周明这般的人,恐怕不在少数。而且,靖安王此次的裁决,虽顺应民意,但我能感觉到,他似乎还有诸多顾虑。”

赵瑾点头表示认同:“父王向来权衡利弊,周明虽犯下重罪,但毕竟在朝堂有一定根基,父王此举,或许也是无奈之举。不过,此次事件,也让父王看到了你的能力和决心。”

两人正说着,一名侍卫匆匆赶来,对着李砚和赵瑾行礼后,说道:“二位大人,王爷有请,在王府议事厅。”

李砚与赵瑾对视一眼,心中明白,这是靖安王要进一步商讨后续事宜了。二人随即跟着侍卫,前往王府议事厅。

一路上,李砚思绪翻涌。此次面见靖安王,将是一个重要契机,能否借此机会,让《非战策》的理念更进一步落地,就看接下来的应对了。而赵瑾,同样神色凝重,他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为李砚争取更多的支持,推动和平理念的传播。

不多时,二人来到王府议事厅。厅内,靖安王坐在主位上,脸色依旧阴沉,身旁站着几位谋士,正低声交谈着。见李砚和赵瑾进来,靖安王微微抬手,示意他们坐下。

“李砚,今日之事,你确实做得不错。周明这逆贼,犯下诸多罪行,本王已将他打入大牢。但此事,也暴露出朝堂吏治的诸多问题。”靖安王缓缓开口,目光落在李砚身上。

李砚起身,抱拳行礼道:“王爷明鉴,正如《非战策》中所提及,吏治清明乃国家稳定之根本。周明之事,只是一个警示,唯有彻底整顿吏治,方能让我朝上下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靖安王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非战策》,本王也曾翻阅,其中理念,虽有可取之处,但实施起来,恐非易事。不过,今日之事,让本王看到了你对局势的洞察和处理能力。”

靖安王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厅内众人,然后语气郑重地说道:“为了安抚朝堂,平衡各方势力,同时也为了让你更好地施展才华,本王决定,任命你为太子师,赋予你参与军政决策、掌管王族教育的实权。日后,除本王之外,你权重朝野。”

李砚心中一震,他没想到靖安王会做出如此决定。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成为太子师,意味着他能更深入地参与朝政,推动《非战策》理念的实施,但同时,也将面临更多的猜忌和阻碍。

“王爷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鞠躬尽瘁,不负王爷重托。”李砚赶忙跪地谢恩。

赵瑾在一旁,也面露欣喜之色。他深知,李砚成为太子师,对于推动和平理念,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靖安王点了点头,说道:“起来吧。既然你已担任太子师,便要尽快拿出一套教学计划,尤其是关于《非战策》的内容,要让王族子弟深入理解其中的理念。”

李砚起身,恭敬地说道:“王爷放心,微臣已初步拟定了一份教学计划。《非战策》的核心在于止战、互市与屯田,微臣打算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结合当下局势,向王族子弟传授和平理念以及如何治理国家。”

靖安王微微颔首,示意李砚继续说下去。

李砚接着说道:“同时,微臣还想提出两项策略,以应对当前的困境。一是流民屯田,如今各地流民众多,若能将他们组织起来,开垦荒地,进行屯田,不仅能解决流民的生计问题,还能增加粮食产量,稳定国本。二是边境互市,与周边各国开展贸易往来,互通有无,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赵瑾在一旁补充道:“父王,儿臣认为李砚先生的提议甚为妥当。如今我朝边境局势紧张,与各国的关系也错综复杂。通过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为我朝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

靖安王思索良久,缓缓说道:“这两项策略,听起来倒是可行。但实施起来,恐怕会遇到诸多困难。尤其是边境互市,涉及到与各国的利益博弈,需谨慎行事。”

李砚说道:“王爷所言极是。微臣建议,可以先从王都周边的荒地开始试点流民屯田,逐步摸索经验,再向其他地区推广。而边境互市,也可以先与部分友好国家展开小规模的贸易,观察效果,再做进一步的决策。”

靖安王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便先按你说的办。不过,此事关系重大,你与赵瑾需密切配合,务必确保万无一失。”

李砚和赵瑾齐声应道:“是,王爷。”

靖安王看着他们,语重心长地说道:“如今炎国虎视眈眈,我朝内忧外患。你们二人,要以大局为重,为本朝的稳定和发展,尽心尽力。”

“王爷放心,微臣等定不辱使命。”李砚和赵瑾坚定地说道。

随后,众人又商讨了一些具体的细节,便各自散去。

李砚和赵瑾走出王府议事厅,天色已晚。月光洒在王府的青石路上,泛出清冷的光。

“先生,今日父王的任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让《非战策》的理念在朝堂内外生根发芽。”赵瑾兴奋地说道。

李砚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没错,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成为太子师,我将站在风口浪尖,各方势力必然会对我多加关注,甚至暗中阻挠。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赵瑾看着李砚,认真地说道:“先生放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全力支持你。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实现和平的理想。”

李砚看着赵瑾,眼中满是欣慰:“有你相助,我便多了几分底气。接下来,我们要尽快落实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试点工作,同时,我也会着手完善《非战策》的教学计划。”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到王府门口。正要分别时,李砚突然想到一件事,说道:“对了,周明虽已入狱,但他在朝堂的党羽恐怕还在。我们要小心他们暗中搞破坏,尤其是在我们推进这些计划的时候。”

赵瑾脸色一沉,点头道:“先生提醒得是。我会暗中派人留意,一旦发现有异常举动,定不轻饶。”

李砚拍了拍赵瑾的肩膀:“好,那你先回去休息吧。今日奔波了一天,也累了。我们明日再商议具体的事宜。”

赵瑾告辞离去,李砚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暗暗思索着未来的计划。成为太子师,是他在这个异世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必须好好把握,让《非战策》的理念真正落地,为这片大陆带来和平与安宁。

然而,李砚不知道的是,此时在王都的某个阴暗角落里,周明的几个亲信正聚在一起,密谋着如何报复李砚。他们不甘心周明就此失势,决定暗中策划一场阴谋,企图破坏李砚即将推行的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计划。

“李砚这小子,坏了大人的好事,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一个面色阴沉的中年男子咬牙切齿地说道。

“没错,我们要想办法让他的计划无法实施,最好能让他身败名裂,为大人报仇!”另一个瘦高个附和道。

“可是,李砚现在深得王爷信任,又担任了太子师,我们该如何下手呢?”一个矮胖的男子面露担忧之色。

众人陷入了沉默,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过了一会儿,那个面色阴沉的中年男子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说道:“我们可以从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入手。流民那边,我们可以派人去煽动他们闹事,让他们对屯田计划产生抵触情绪。而边境互市,我们可以勾结一些不法商人,在贸易中制造混乱,破坏互市的进行。”

“此计甚妙!但我们行事一定要小心,不能被李砚和赵瑾发现。否则,我们都得死无葬身之地。”瘦高个提醒道。

“放心吧,我会安排妥当的。我们先派人去联络各方势力,准备行动。”中年男子说道。

就这样,一场针对李砚的阴谋,在黑暗中悄然展开。而李砚,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筹备工作中,以及《非战策》教学计划的完善中。

回到住处后,李砚顾不上休息,便坐在桌前,开始仔细地撰写教学计划。他深知,这份计划,将是他传播和平理念的重要工具,必须严谨细致,深入浅出。

烛火摇曳,李砚的身影在墙上投射出长长的影子。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将自己对《非战策》的解析,以及如何将其理念传授给王族子弟的方法,一一记录下来。

与此同时,在王都的另一处,赵瑾也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他没有丝毫懈怠,立即召集自己的心腹,安排他们密切关注朝堂上下的一举一动,尤其是周明党羽的动向。他深知,李砚接下来的路,充满了危险,自己必须为他保驾护航。

“你们务必小心谨慎,一旦发现有可疑之人,或是听到任何不利于李砚先生的消息,立刻向我汇报。”赵瑾严肃地对心腹们说道。

“是,公子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心腹们齐声应道。

安排完这些后,赵瑾才稍稍松了口气。他坐在书房里,望着窗外的月色,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先生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早日实现和平的理想。

然而,这个世界的局势,远比他们想象的复杂。炎国在得知周明入狱的消息后,也开始蠢蠢欲动。炎国的谋士们认为,靖安国内部的这场纷争,是一个可乘之机,他们打算利用这个机会,进一步扰乱靖安国的局势,为炎国的扩张创造条件。

“靖安国如今因周明之事,朝堂动荡。我们可以趁机在边境制造一些事端,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同时,暗中支持周明的党羽,让他们在靖安国国内搞破坏。”炎国的一位谋士向炎烈建议道。

炎烈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此计甚妙。周明虽然入狱,但他的党羽在靖安国朝堂上还有一定的势力。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点,让靖安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

于是,炎国开始在边境集结兵力,做出一副即将进攻的姿态,同时,派密使潜入靖安国,与周明的党羽取得联系,商讨如何共同对付李砚和靖安王。

在这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中,李砚即将推行的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计划,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他,能否识破这些阴谋,成功地将《非战策》的理念付诸实践,成为了这个动荡世界的一个悬念。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李砚的书桌上。李砚揉了揉疲惫的双眼,看着眼前已经完成的教学计划,心中感到一丝欣慰。他起身,简单洗漱后,便准备去找赵瑾,商议如何推进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试点工作。

与此同时,在王都的街头巷尾,一些流言蜚语开始悄然传播。有人说流民屯田是李砚为了自己的政绩,强迫流民去开垦荒地,根本不顾流民的死活;还有人说边境互市会让靖安国的财富外流,是李砚与外敌勾结的阴谋。这些流言,无疑是周明党羽和炎国密使联手散布的,他们企图借此扰乱民心,破坏李砚的计划。

李砚在前往赵瑾府邸的路上,听到了这些流言,心中顿时一沉。他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阻力,比想象的要大得多。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来到赵瑾府邸,李砚将听到的流言告诉了赵瑾。赵瑾听后,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

“这些人真是不择手段!竟然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破坏我们的计划。”赵瑾愤怒地说道。

李砚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看来,周明的党羽和炎国已经开始行动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澄清这些流言,同时加快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推进速度,让事实来证明我们的计划是正确的。”

赵瑾点头道:“先生说得对。我这就派人去调查,看看这些流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然后想办法制止。而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准备工作,我们也要加快进度,争取早日让百姓看到成效。”

于是,李砚和赵瑾开始忙碌起来。赵瑾派人在王都四处调查流言的源头,同时安排人手准备流民屯田所需的农具、种子等物资;而李砚则亲自前往流民安置点,向流民们解释屯田计划的好处,安抚他们的情绪。

在流民安置点,李砚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眼神中充满迷茫和恐惧的流民,心中充满了同情。他深知,这些流民是这个动荡世界的受害者,只有让他们过上安稳的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和平。

“乡亲们,我知道大家对流民屯田计划有些疑虑,但请相信我,这个计划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安稳的家,有饭吃,有衣穿。”李砚站在一块高地上,对着流民们大声说道。

“你说的好听,可我们凭什么相信你?万一这是个陷阱怎么办?”一个流民大声问道。

“就是,我们已经受了太多苦,不想再被人骗了。”其他流民也纷纷附和道。

李砚看着他们,目光坚定地说道:“我李砚,以自己的性命担保,这个计划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我们会给大家提供农具、种子,教大家如何耕种。而且,在屯田期间,会给大家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等丰收了,大家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有多余的粮食拿去卖,改善生活。”

流民们听了李砚的话,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他们从李砚的眼神中,看到了真诚和决心,心中的疑虑也渐渐消散。

“好,我们相信你!”终于,一个流民站出来说道。

“对,我们相信李大人!”其他流民也纷纷响应。

李砚看着他们,心中感到一阵温暖。他知道,只要能得到流民们的信任,流民屯田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就在李砚安抚流民的时候,赵瑾那边也传来了消息。经过调查,他们发现这些流言是从王都的几家茶馆和酒楼传出来的,背后很可能是周明的党羽在指使。赵瑾已经派人去查封了那几家茶馆和酒楼,并逮捕了一些散布流言的人。

“先生,那些散布流言的人已经被我们控制住了。但我担心,这只是他们的第一步,后面还会有更多的阴谋。”赵瑾对李砚说道。

李砚微微点头:“我明白。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时刻保持警惕。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推进,必须加快速度,但同时也要注意防范他们的破坏。”

接下来的几天,李砚和赵瑾全身心地投入到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筹备工作中。在他们的努力下,流民屯田所需的物资逐渐准备齐全,流民们也开始陆续前往王都周边的荒地,开始开垦。而边境互市的前期谈判,也在与一些友好国家紧张地进行着。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让李砚和赵瑾的心情再次沉重起来。

“什么?炎国在边境集结兵力,做出一副即将进攻的姿态?”李砚听到这个消息,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赵瑾点头道:“没错。炎国这是想趁我们推行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计划的时候,在边境制造事端,分散我们的注意力,甚至可能会发动进攻。我们该怎么办?”

李砚沉思良久,缓缓说道:“炎国此举,用心险恶。但我们不能被他们打乱节奏。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边境防御,防止炎国的突然袭击;另一方面,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计划不能停,我们要加快进度,争取在炎国发动进攻之前,让这两项计划取得一定的成效。”

赵瑾看着李砚,坚定地说道:“好,就按先生说的办。我这就去安排边境防御的事宜,同时,也会派人密切关注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进展,确保一切顺利。”

于是,李砚和赵瑾再次忙碌起来。赵瑾前往边境,亲自指挥防御部署;而李砚则留在王都,统筹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的各项工作。

在这紧张的局势下,李砚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必须在炎国的压力下,成功地推行流民屯田和边境互市计划,让自己《非战策》的理念在这片土地发芽。而这,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充满了挑战和未知,但他没有退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