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建军准时坐在书桌前打开电脑,看着抖音小店“优选家居好物”运营数据,心里充满期望。
批量铺货的节奏是他反复测算过的。AI工具支持单日无限量铺货,但他刻意把数量控制在100款左右,且每一款都经过双重筛选:先在1688上按“小户型”“折叠”“免打孔”等关键词筛选出供货商好评率95%以上的商品,再让AI工具分析近30天抖音同款商品的销量数据,剔除竞争过于激烈的“爆款”,只保留“中等需求+低竞争”的潜力款。比如昨天上架的“迷你折叠晾衣架”,供货商拿货价12元,抖音售价25元,AI数据显示“近30天搜索量增长180%,在售商家仅47家”,刚上架就有3个用户加入购物车。
“不贪多,只做精。”这是他从拼多多的挫折里总结出的道理。为了强化“小户型家居”的精准定位,他把店铺分类重新梳理,删掉了之前准备上架的“大尺寸衣柜收纳”“客厅大型置物架”等不符合定位的商品,只保留三大类:“小户型收纳神器”(如折叠收纳盒、抽屉分层架)、“免打孔安装好物”(如吸盘置物架、粘钩挂钩)、“迷你适配工具”(如折叠菜板、小号削皮器)。账号简介也优化成了“专注小户型家居,让10㎡空间显大2倍 | 每款都经实测,放心拍”,连AI生成的短视频,也都围绕“出租屋改造”“小厨房收纳”“卧室空间利用”等场景展开,比如一条“5㎡小厨房怎么装?3件神器搞定”的视频,播放量已经突破1200次。
“叮咚——”上午九点,手机突然弹出订单提示音。建军点开一看,是一笔来自深圳的订单:用户“小糖豆”购买了一款折叠菜板,支付金额39.9元。这不是之前的测试单,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笔自然流量订单。他打开AI工具后台,看着系统自动同步订单信息到1688供货商后台。他特意在订单备注里加了一句“麻烦检查菜板边缘是否光滑,感谢”,这是他从之前的售后经验里学到的:提前和供货商沟通细节,能减少后续的退货风险。
三天后,建军刚吃完午饭,就收到了抖音平台的好评提醒。点开一看,正是“小糖豆”的评价:“租房党狂喜!厨房太小,普通菜板占地方,这个折叠款用完能收进抽屉,边缘没有毛刺,切菜很稳,已经推荐给室友了~”下面还附了一张菜板放在小厨房台面上的实拍图,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菜板上,显得格外真实。建军把这条好评截图保存到“运营素材”文件夹里,又在创业日志上写下:“第一笔自然订单好评,证明小户型定位精准,场景化内容有效。后续可增加用户实拍图的征集,提升信任感。”
从第一笔订单开始,店铺的流量和订单就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增长。运营第五天,日均订单稳定在5单;第七天,因为一条“卧室收纳技巧”的短视频播放破2000次,订单涨到8单;第十天,不仅订单达到11单,还出现了第一笔复购——之前买过折叠收纳盒的用户“阿泽”,又下单了一款免打孔床头挂袋,备注里写着“上次的收纳盒很好用,再试试这个”。
秀兰晚上下班回家,看到建军在整理订单数据,凑过去一看,忍不住笑着说:“现在每天都有十单左右,比之前拼多多强多了,这下不用愁了。”
“还得继续优化。”建军指着屏幕上的商品分类数据,“你看,‘免打孔收纳’类的下单率最高,占总订单的45%,下次铺货可以多侧重这类商品。还有短视频,真人出镜的内容比纯素材剪辑的播放量高3倍,下周我想试试自己拍几条。”
他打开手机,翻出之前写好的短视频脚本——第一条是“出租屋抽屉改造:用3个收纳盒,让乱糟糟的抽屉变整齐”,第二条是“免打孔挂钩怎么选?实测5款,这款承重力最强”。“之前都是AI生成视频,现在有了基础订单,得加入更多真实体验,用户才会更信任。”他说着,还拿起桌上的折叠菜板演示,“比如拍这个菜板,我可以实际切个土豆,展示它的稳固性,比单纯的图片更有说服力。”
秀兰点点头,从柜子里拿出之前买的手机支架:“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周末我陪你一起拍,在阳台搭个小场景,光线也好。”
夫妻俩的对话里没有了之前的焦虑,只有对未来的笃定和期待。窗外的夜色渐浓,小区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映照着书房里的两个人影。建军看着后台不断跳动的浏览量数据——已经突破3500次,订单还在缓慢增加,心里突然很踏实。他想起刚做电商时的手足无措,想起拼多多的亏损和迷茫,再看看现在精准定位后的稳步增长,终于明白:创业不是盲目跟风,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用自己的优势把路走稳。
他关掉电脑,和秀兰一起走到阳台。晚风带着春天的暖意吹过来,远处的高楼灯火璀璨。“接下来,我想把用户好评里的实拍图整理成合集,做成短视频,再申请抖音的‘好物联盟’,让更多达人帮忙带货。”建军望着远处的灯火,语气平静却有力,“慢慢来,只要坚持精准做小户型家居,订单肯定还能涨。”
秀兰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力量:“不管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现在这样就很好,一步一个脚印,比什么都强。”
回到屋里,他没有像以前那样想太多,只是在心里默默规划着下周的计划:拍3条真人出镜视频,优化20款商品的详情页,整理用户好评素材。抑郁症痊愈后养成的规律作息,让他总能以饱满的精神面对第二天的工作。
第二天一早,建军刚打开电脑,就看到AI工具推送的“潜力商品分析”:一款“迷你折叠洗衣篮”的加购率达到23%,远超其他商品。他立刻在1688上找到同款供货商,让AI工具优先铺货这款商品,并生成了“小户型阳台必备!折叠洗衣篮用完能藏进柜子”的短视频。不到中午,这款商品就迎来了第一笔订单。
看着后台不断更新的数据,建军知道,电商创业的第二阶段,终于有了像样的开端。他不再是那个被低价内卷裹挟的小商家,而是找到了精准定位、能用技术和内容创造价值的创业者。窗外的阳光正好,透过窗户洒在书桌上,照亮了“优选家居好物”的店铺后台,也照亮了他未来的路——这条路或许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坚持精准化、差异化,就一定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