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良辰,巳时正刻,洛阳西市已然沸腾。英雄楼前人山人海,万头攒动,各色车马轿辇将宽阔的街巷堵得水泄不通。
经过此前琉璃杯造势、流言引导、请柬邀约那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的宣传铺垫,今日有资格亲临现场的。
非是锦衣玉带的文士名流,便是腰缠万贯的豪商巨贾,其间更夹杂着不少虽身着常服却气度不凡的低阶官员乃至各家权贵的耳目。
寻常百姓大多被拦在外围,只能踮着脚尖,引颈向那喧嚣中心张望,感受着那份与他们无关的奢华与热烈。
所有人的目光,都如同被磁石吸引,热切地聚焦在那座飞檐斗拱、装饰一新的三层朱漆楼阁,以及楼前那座披红挂彩、铺设着崭新毡毯的宽阔舞台之上。
开张仪式简洁却不失隆重。
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一身湖蓝色锦裙、明艳照人又不失干练的邹晴翩然登台,作为英雄楼的明面掌柜,她清亮而沉稳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全场,宣告英雄楼正式开业。
随着她玉手轻挥,覆盖在鎏金匾额上的大红绸布应声滑落,“英雄楼”三个银钩铁画、苍劲雄浑的镏金大字在秋日阳光下骤然绽放出夺目的光彩,引得台下响起一片由衷的赞叹之声。
然而,所有人都清楚,这仅仅是开场锣鼓,真正的重头戏——那场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奖品惊世骇俗的英雄楼诗酒会,此刻才正式拉开帷幕!
当主持诗会的人选缓步登台时,台下顿时响起一阵不小的骚动。
只见此人虽面容清癯,略带憔悴,一身半旧儒袍却浆洗得干干净净,步履之间自有一股不容侵犯的凛然正气——赫然是刚刚脱离雒阳狱不久、声望不降反增的海内大儒卢植!
由他出面主持,其分量与公信力,瞬间将这场诗会的格调拔高到了寻常商贾活动难以企及的高度。
卢植并无多言,只是肃然宣布规则:诗会以“酒”为题,分三轮进行,现场赋诗,限时完成,由他与另外两位特邀而来的清流名士共同品评裁定。
一时间,台下众多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士子们个个摩拳擦掌,眼神炽热,空气中弥漫开一股无形的紧张与竞争的火药味。
第一轮,限七言绝句。
题目甫一公布,早有准备的士子们便纷纷涌向早已备好的书案,提笔蘸墨,挥毫疾书。
文思敏捷者,不过片刻功夫,便已搁笔,脸上露出志在必得的微笑,其诗作被书童高声诵读出来,倒也引得周围阵阵喝彩;
亦有那平日自视甚高,此刻却临场紧张之辈,抓耳挠腮,苦思冥想,直至案头那柱计时线香燃尽,铜磬敲响,方才满头大汗地勉强完篇,字迹都带着几分仓促。
卢植与两位名士则端坐评判席,仔细传阅每一篇诗作,时而低声交换意见,神色严肃。经过严格筛选,第一轮便有近半参与者铩羽而归,竞争之激烈残酷,让围观者咋舌不已。
第二轮,难度陡增,需作《酒赋》或《酒铭》,文体不限,但求意境高远,文采斐然。
此轮更考验士子们的学识底蕴与临场急智。有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赋文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有人则别出心裁,以梅兰竹菊喻酒之品性,铭文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场中时而寂静无声,只闻毛笔在纸上游走的沙沙细响,如同春蚕食叶;时而又因某篇佳作中迸发的惊才绝艳之句被朗声诵读,而猛然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好与掌声。
评判的时间明显延长,三位评审眉头紧锁,低声商议,甚至偶有争执,显然篇篇俱是心血,难以割舍。最终,经过反复权衡,才艰难地遴选出十位佼佼者,进入最终的决胜轮。
第三轮,终极对决!
能留到此时的十人,无疑皆是今日诗会菁英中的菁英,个个面色凝重,如临大敌。
而卢植宣布的最终题目也更为刁钻——需将“酒”与“英雄”、“边塞”之意象紧密结合,抒写胸中块垒与家国情怀。
这题目,几乎是为凌云及其麾下朔方军量身定做,也更能激发文人墨客内心深处那点未曾磨灭的豪情与热血。
十位才子或闭目沉思,神游物外;或望天蹙眉,寻觅灵感;或反复捻动手中笔管,迟迟无法落下。
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连围观的众人都下意识地放低了呼吸。
终于,在香炉中最后一缕青烟袅袅散尽之时,十篇凝聚了最终才华与希望的诗作,被郑重地呈至评判席。
卢植与两位名士逐一品读,神色变幻不定,时而因某处精妙构思而微微颔首,时而因某些争议之处而蹙眉沉吟,彼此间的争论之声甚至隐约可闻,可见抉择之艰难。
台下众人更是翘首以盼,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议论之声如同蜂群嗡鸣,纷纷猜测着那对足以传家的琉璃宝杯,最终会花落谁家。
经过近乎苛刻的评议与短暂的休会商议,卢植终于再次站起身,走到台前。他清了清嗓子,原本嘈杂的现场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经老夫与二位贤达共同裁定,此次英雄楼诗酒会,最终结果如下——”
他声音洪亮,一字一句,清晰地传遍全场:
“头名,颍川陈逸!”
“第二名,河东卫仲道!”
“第三名,汝南许靖!”
三个名字报出,人群中顿时如同炸开了锅!惊呼声、赞叹声、以及落选者遗憾的叹息声交织在一起。
这三人确是在洛阳城内早有才名的年轻士子,陈逸出身颍川陈氏,家风渊博;卫仲道乃河东大族,素有文名;
许靖亦是汝南名士,声名在外。他们能在此番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算是实至名归。
紧接着,便是最激动人心、将现场气氛推向顶峰的授奖时刻!
在无数道炽热、羡慕、乃至带着一丝嫉妒的目光注视下,几名身着统一服饰的英雄楼伙计,神情庄重地将三个铺着明黄色锦缎的托盘依次捧至台前。
首先呈予头名陈逸的,正是那对早已名动洛阳的琉璃酒杯!当覆盖其上的最后一方红绸被掀开的刹那——
“哗——!”
全场瞬间响起一片无法抑制的、如同海潮般的惊叹与倒吸冷气之声!
那是怎样的一对宝物啊!
杯身线条流畅优雅,通体晶莹剔透,毫无瑕疵,在秋日明媚的阳光下,折射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种种梦幻般瑰丽迷离的光彩,仿佛将天上的虹霞捕捉下来,凝铸成了这饮酒的器皿!
其纯净度与光泽,远超众人此前最乐观的想象!陈逸激动得面色潮红,双手微微颤抖,几乎不敢伸手去触碰,仿佛怕这绝世珍宝会在他指尖化作泡影。
第二名卫仲道,获得的是一整坛用泥封仔细密封、坛身描绘着朔方军徽记的“朔方烧”。
那坛子看上去古朴沉重,上面贴着的红纸黑字清晰地写着“净重十斤”。
立刻有识货之人在人群中低声惊呼计算:“天爷!这朔方烧如今在市面上有价无市,黑市上一斤至少值金三、四两!这一整坛,便是三四十两黄金啊!足够在洛阳置办一处不小的产业了!”
第三名许靖,则直接从一个沉甸甸的绣金锦袋中,倒出了十锭黄澄澄、闪烁着诱人光芒的金元宝!那实实在在的金属质感与重量,同样引来了无数艳羡的目光。
“当场兑现!分文不差!英雄楼真是信义无双,言出必践!”
“琉璃杯!那可是价值连城的琉璃杯啊!陈兄此番可谓名利双收!”
“十斤朔方烧!卫兄,今夜英雄楼,你这酒可不能独酌,定要让我等沾沾光,品鉴一番!”
“十两足金!许兄亦是满载而归,可喜可贺!”
“了不得!了不得!这英雄楼东家,手笔实在太骇人了!光是这三样奖品,其价值恐怕就已逼近千金之数了吧!”
现场彻底沸腾了!赞美英雄楼豪爽大气、羡慕获奖者好运、惊叹奖品珍贵、议论东家背景与财力的声音如同鼎沸之水,将英雄楼开张的喜庆气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经此一役,英雄楼“重才”、“豪爽”、“实力深不可测”的金字招牌,算是彻底在洛阳城立住了脚跟,砸得响亮无比!
而这场过程精彩、评判公正、奖励震撼人心的诗酒盛会,也必将以最快的速度,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洛阳乃至整个士人阶层最为津津乐道的传奇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