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童贯的人头挂在汴梁城门第三日,梅雨季的雨总算歇了。

可城里的空气,却比雨天更憋闷。茶馆酒肆里,总有人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说的都是“赵将军要篡权”的闲话。有说他私藏龙袍的,有说他暗中联络宗室逼宫的,甚至有说书人编了段“赵宸夜闯禁宫,意图不轨”的段子,听得人啧啧称奇。

“都是蔡京那个挨千刀的老贼搞得鬼啊!”只见卫十三怒发冲冠地将刚刚买回来的话本狠狠地摔到了桌子之上,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而这本话本封面上赫然印着四个大字——《奸雄赵宸传》,再看里面所描绘出来的主人公赵宸更是面目狰狞、青面獠牙,简直就如同一个从地狱之中爬出来的恶鬼一般吓人至极!

要知道这蔡京虽然已经被朝廷给罢免掉了官职,但他人走茶未凉,仍然还能通过暗中教唆自己那些所谓的门生故吏去四处传播各种谣言来混淆视听、扰乱民心呢!

赵宸正看着关羽从北疆发来的军报,闻言只是淡淡一笑:“他也就这点本事了。”军报上写着,金国在大同府集结了十万大军,完颜宗弼亲自坐镇,看架势是要趁宋朝内乱南下。

贾诩脚步沉稳地走了进来,他的手中紧紧握着几页薄薄的纸张,仿佛那上面承载着千斤重担一般。只见他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和不安。

将军,事情恐怕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啊! 贾诩轻声说道,将手中的纸条递给了坐在案前的赵宸。

赵宸心头一紧,急忙伸手接过那些纸条。展开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每一张纸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且字体各不相同,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意思却是一模一样——宗室亲王们纷纷向皇帝进言,要求 收回兵权,制衡赵宸。

其中,越王赵偲的言辞最为激烈。他在信中写道:赵宸如今手握重兵,权势滔天,其功劳之大已经足以让陛下心生忌惮。若不加以节制,日后恐有成为第二个曹操之虞。望陛下深思熟虑,早日采取措施,以保江山社稷无虞。

而燕王赵俣的提议则更为直白干脆。他认为宋徽宗应该效法当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做法,通过一场酒宴便轻松解除诸位将领的兵权,从而达到削弱赵宸势力的目的。

“这些亲王,平日里只会斗鸡走狗,此刻倒想起‘制衡’了。”诸葛亮摇着羽扇,语气里满是嘲讽,“他们怕是忘了,是谁在雁门关挡住金兵,是谁让江南百姓有口饭吃。”

赵宸将密信放在烛火上点燃,灰烬被风吹散在窗台上。“他们不是忘了,是怕。怕我动了他们的安逸日子。”他看向宫城的方向,“陛下的态度,才是关键。”

正如他所料,徽宗的态度又开始摇摆。他既让赵宸主持朝政,处理童贯留下的烂摊子,又偷偷召见了几位节度使,许以高官厚禄,让他们“多关注京畿防务”。其中,淮西节度使刘光世最是积极,当场拍着胸脯保证“若赵宸有异心,臣愿提兵勤王”。

这些小动作,根本瞒不过贾诩布下的眼线。当刘光世的密信送到徽宗手里时,另一封一模一样的抄件,已摆在了赵宸的案头。

“陛下这是……既要用咱们,又要防着咱们。”卫十三气得咬牙,“难道他看不出,现在最重要的是对付金兵吗?”

赵宸走到窗前,看着街上往来的百姓。他们脸上的惊慌比往日少了些,却仍带着不安,买东西时都精打细算,显然是怕乱世再临。

“他看得出来,只是放不下皇权。”赵宸的声音有些沉,“在他眼里,权臣比外敌更可怕。”

远处的宫墙上,龙旗在风里飘着,像个疲惫的影子。赵宸知道,流言只是开始,真正的暗流,还在宫城深处涌动。而他,必须在这暗流里站稳脚跟,否则别说抵御金兵,连苏州带来的弟兄们都护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