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汴京的夜,被一种诡异的气氛笼罩着。

府衙里灯火通明,赵宸正与诸葛亮、贾诩等人商议“进位”的流程。按照礼制,需要先由宗室、百官“劝进”,三次推辞后,才能“顺应天命”。这些虚礼虽繁琐,却必不可少——他们要的,不仅是权力,更是天下人的心服口服。

宗室那边,越王和燕王肯定会反对。”贾诩指着名单上的名字,“可以先将他们软禁起来,理由是‘涉嫌勾结刺客,图谋不轨’,等大局已定再做处置。”

“百官之中,李若水乃是忠臣一枚,如果能让他率先站出来倡导劝进之事,那么其他官员必定会纷纷效仿,如潮水般响应。毕竟,众人皆有从众心理,见有人带头,便也会顺势而为。”诸葛亮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并进一步分析道,“如今,军饷短缺一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整个汴京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老百姓们对于陛下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怨声载道。在此种情况下发动劝进之举,所面临的阻碍将会大大减少。”

赵宸静静地凝视着窗外,那如水的月色穿过层层叠叠的云朵,洒落在高耸而威严的宫墙上。那面鲜艳夺目的龙旗,此刻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它的影子在地面上摇曳生姿,宛如一条正在痛苦挣扎、濒临死亡的毒蛇。赵宸突然开口问道:“至于那位陛下,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应对呢?”

众人沉默了。杀?不妥,会留下弑君的骂名。放?更不妥,万一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又是祸根。

不如……尊为太上皇。”贾诩缓缓开口,“迁居洛阳,衣食无忧,却无实权。这样既全了君臣之名,又绝了后患。”

赵宸点头:“就这么办。务必保证他的安全,不可让他受委屈。”他不想做第二个朱温,弑君夺权的事,他做不出来。

正说着话呢,只见一个身影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定睛一看,原来是赵云赵子龙!此刻的他一脸肃穆之色,仿佛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发生一般。众人见状,皆是心头一紧,不知道又出了什么状况。

只听赵云抱拳施礼道:“末将见过将军!刚刚得到消息,刘光世那老儿竟然在淮河渡口有所行动,看其架势,怕是想要撤回淮西啊!”

众人闻此言语,顿时哗然一片。要知道这刘光世可是南宋军中一员猛将,手中兵力众多,如果让他轻易撤走,恐怕会给战局带来极大影响。而就在这时,赵云紧接着又说道:“还有一件事,辽国那边派来了使者,已经抵达汴京。据他们所言,耶律大石愿意和我们大宋结盟,共同对抗金国。不过嘛......这其中也有个条件。要大宋承认辽国对燕云十六州的所有权。”说到这里,赵云稍稍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诸人,最后落在了将军身上。”

“刘光世想跑?晚了。”赵宸冷笑,“让他撤,赵云将军率水师跟上,若他敢有异心,就地解决。”他转向诸葛亮,“辽人的条件,你怎么看?”

“燕云十六州本就是我大宋故土,岂能承认?”诸葛亮皱眉,“但此时不宜与辽人翻脸,可先答应‘战后再议’,稳住耶律大石,等击退金兵再说。”

赵宸点头:“就按你说的回复辽使。另外,让关羽将军在雁门关再打一场胜仗,给金人和辽人看看咱们的实力。”

夜深时,众人散去,府衙里只剩下赵宸一人。他走到案前,看着那份拟好的“劝进表”,上面已有不少官员的签名,李若水的名字排在最前面,字迹因伤势未愈而有些颤抖,却力透纸背。

他拿起笔,却迟迟没有落下。脑海里闪过很多画面——苏州的桂花雨,运河上的商船,雁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