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 > 第236章 商业与口碑的双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十,浪潮影业总部会议室里年味未散,却已弥漫着忙碌的气息。墙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两组数据:《苏绣女王》上映120天,国内艺术院线票房突破1.8亿,海外艺术院线票房1200万美元,衍生品销售额超5000万;《星际穿越2》作为商业大片,豆瓣评分8.2,猫眼观众评分9.3,全球票房突破15亿美元,创下中国科幻片海外票房纪录。

刘一菲身着米白色孕妇卫衣,外搭浅灰色开衫,坐在会议桌主位,面前摊着《苏绣女王》的商业转化报告。高浪为她端来一碗温热的银耳羹,轻声说:“先喝点东西,报告慢慢看。刚才院线联盟的王经理发来消息,说《苏绣女王》加映场次的上座率还在75%以上,比很多新上映的商业片都高。”

刘一菲接过银耳羹,笑着点头:“没想到一部艺术片能有这样的商业生命力。之前还有人说‘艺术片赚不了钱’,现在看来,只要有好口碑,观众愿意为文化买单,为真诚买单。你看这份衍生品报告,苏绣书签卖了80万套,缂丝丝巾卖了30万条,甚至有奢侈品品牌来找我们联名,想推出‘苏绣元素’的高定系列——这就是口碑带来的商业机会。”

会议室两侧,女主团成员各有分工:杨蜜手持《星际穿越2》的海外发行报告,与Netflix亚太区负责人视频沟通续集合作;迪丽热巴展示着《艾德莱斯绸之恋》的非遗衍生品样品,与新疆文旅厅代表讨论文旅融合项目;赵金麦整理着《少年与海》的路演数据,反馈观众对“渔村文化”的兴趣点;杨超越则对着手机,直播推荐《苏绣女王》的周边,直播间在线人数突破50万,弹幕里满是“支持非遗”“想买苏绣书签”的留言。

《苏绣女王》作为浪潮艺术片商业转化的标杆,其“双赢”逻辑并非“流量炒作”,而是“口碑驱动的文化变现”。会议第一个议题,便是复盘这部影片的商业路径。

“《苏绣女王》的商业转化,分三个阶段推进,” 刘一菲指着报告中的时间轴,“第一阶段是‘口碑积累期’,我们没有大规模宣传,只在艺术院线和高校进行点映,邀请影评人、非遗学者撰写深度影评,豆瓣评分从开分7.9涨到8.7,形成‘小众高分’的口碑基础;第二阶段是‘破圈传播期’,借助金鸡奖提名热度,联合短视频平台发起#我身边的非遗#话题,用户自发上传苏绣、缂丝等非遗技艺视频,播放量破50亿,带动影片票房增长300%;第三阶段是‘Ip变现期’,推出衍生品、开发文旅项目、授权品牌联名,实现‘文化价值’到‘商业价值’的转化。”

全国艺术院线联盟的王经理通过视频连线补充:“《苏绣女王》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片的认知。之前艺术院线的观众以‘文艺青年’为主,现在有很多家庭、学生来观影,甚至有企业把观影作为‘文化团建’活动。我们统计过,影片的观众复购率达40%,很多人是为了‘仔细看苏绣细节’二刷、三刷——这种‘内容驱动的复购’,是商业片都少见的。”

最令人意外的是《苏绣女王》的海外商业表现。该片在法国、德国、日本的艺术院线上映后,不仅票房亮眼,还带动了当地“中国非遗”相关产业的热度——法国巴黎的“中国文化中心”推出“苏绣工作坊”,报名名额瞬间爆满;日本东京的百货公司开设“苏绣专区”,引进浪潮开发的衍生品,首日销售额突破100万日元;德国柏林的艺术院校甚至将《苏绣女王》纳入“东方文化课程”教材,邀请刘一菲通过视频授课。

“海外发行商最初担心‘非遗题材海外观众看不懂’,所以只给了50块银幕,” 杨蜜放下视频电话,补充道,“没想到上映后口碑发酵,银幕数增加到200块,还加映了‘苏绣专家映后谈’场次。Netflix已经买下《苏绣女王》的全球流媒体版权,报价1500万美元,这是中国艺术片海外版权的最高纪录。”

刘一菲看着这些数据,眼中满是感慨:“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双赢’——不是用商业牺牲艺术,而是用艺术带动商业。《苏绣女王》的衍生品利润,我们会拿出30%投入‘苏绣技艺保护基金’,再用基金支持年轻绣娘创业,形成‘文化-商业-文化’的闭环。这样一来,商业收入反哺文化传承,口碑和商业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说《苏绣女王》是“艺术带商业”,那么《星际穿越2》就是“商业守口碑”。这部由杨蜜主演兼制片、诺兰担任艺术指导的科幻大片,打破了“商业片重特效轻剧情”的魔咒,实现了“票房与口碑双高”。

“《星际穿越2》的核心是‘不把观众当傻子’,” 杨蜜在会议上分享创作理念,“我们没有为了讨好市场加入‘爱情狗血剧情’,也没有滥用流量明星客串,而是把预算花在‘硬核科幻细节’和‘人文内核’上——比如影片中的‘虫洞模型’,邀请了5位天体物理学家参与设计,确保科学准确性;比如女主‘林岚’在太空舱里读父亲留下的家书片段,没有刻意煽情,却让很多观众落泪,因为它讲的是‘人类对家的思念’,这种情感是共通的。”

影片的口碑数据印证了这一理念:豆瓣8.2分,其中“剧情逻辑”“科学严谨性”“情感共鸣”三项评分均超过8.5;Imdb评分8.4,海外影评人评价“这是一部‘有脑子’的科幻片,既有《星际穿越》的宏大,又有《流浪地球》的东方情感”;甚至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社交平台推荐:“影片中的虫洞场景,是对爱因斯坦相对论最直观的影视呈现,值得所有对科学感兴趣的人观看。”

商业上,《星际穿越2》更是成绩斐然:国内票房突破35亿,海外票房11.5亿美元,全球总票房15亿美元,成为2022年开年全球票房冠军;影片的衍生品——“太空舱模型”“虫洞项链”销售额超2亿,甚至带动了国内“科幻书籍”的销量,《时间简史》《相对论》等书籍在电商平台销量同比增长200%。

“最意外的是‘科幻+教育’的衍生机会,” 杨蜜展示着与教育部的合作文件,“教育部把《星际穿越2》列为‘中小学科学教育推荐影片’,要求各地学校组织观影,并开展‘太空探索’主题活动。我们还和科技馆合作,推出‘星际穿越科普展’,展出影片中的道具、科学模型,目前已经在10个城市落地,参观人数突破500万——这就是商业片的‘口碑附加值’,不仅能赚钱,还能承担社会责任。”

高浪从资本角度补充:“《星际穿越2》的投资回报率达300%,但我们没有把利润全部投入下一部商业片,而是拿出20%成立‘科幻人才培养基金’,支持国内年轻科幻导演、编剧的创作。比如青年导演陈阳的《火星纪事》,就是用这笔基金投资的,目前已经入围戛纳电影节青年导演单元——这就是‘商业反哺艺术’,让口碑和商业形成双向支撑。”

浪潮的“双赢”不仅限于单部作品,更延伸到“非遗Ip的全产业链开发”。迪丽热巴主导的“艾德莱斯绸Ip计划”,就是从《艾德莱斯绸之恋》纪录片衍生出的产业项目,实现了“文化传播”与“经济收益”的双重价值。

“《艾德莱斯绸之恋》纪录片上映后,很多观众问‘哪里能买到真正的艾德莱斯绸’,这让我们看到了非遗Ip的商业潜力,” 迪丽热巴展示着Ip开发图谱,“我们的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标准化生产’,与新疆100家绣坊合作,制定艾德莱斯绸的生产标准,确保品质统一;第二步是‘年轻化设计’,邀请国际设计师联名,推出‘艾德莱斯绸+现代时装’系列,比如和设计师张宇合作的‘丝路系列’,在巴黎时装周走秀后,订单量突破5万件;第三步是‘文旅融合’,在新疆影视基地建设‘艾德莱斯绸体验园’,游客可以参观制作过程、亲手体验刺绣,还能购买定制化产品,去年体验园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当地旅游收入增长60%。”

新疆文旅厅副厅长艾力通过视频连线表示:“浪潮的‘艾德莱斯绸Ip计划’,让非遗从‘博物馆里的展品’变成了‘老百姓能消费的产品’,从‘纪录片里的故事’变成了‘能带动就业的产业’。目前,新疆从事艾德莱斯绸制作的绣娘从1000人增加到5000人,人均年收入从3万元涨到8万元,这就是‘口碑带动产业’的力量。”

刘一菲补充道:“我们还在探索‘非遗Ip的数字化开发’,比如和游戏公司合作,在《王者荣耀》里推出‘艾德莱斯绸皮肤’,玩家购买皮肤的部分收入用于非遗保护;比如开发‘苏绣数字藏品’,每一份藏品对应一幅真实的苏绣作品,既满足年轻人的收藏需求,又为非遗传承筹集资金。这些尝试虽然刚起步,但已经看到了效果——‘艾德莱斯绸皮肤’上线首周销量破百万,‘苏绣数字藏品’上线即售罄。”

会议午休时,浪潮茶水间里,女主团的互动充满温情与默契。刘一菲靠在沙发上,高浪为她按摩肩部,缓解久坐的疲劳。“刚才看你在会议上讨论《墨色生香》的商业与艺术平衡,眉头一直皱着,是不是遇到难题了?” 高浪轻声问。

“嗯,《墨色生香》是水墨艺术题材,画面很美,但担心观众觉得‘节奏慢’,” 刘一菲叹了口气,“投资方建议我们加一些‘悬疑剧情’,增加商业性,但我觉得会破坏水墨的‘静谧感’,正在纠结怎么平衡。”

杨蜜端来一盘低糖水果,坐在刘一菲身边:“其实不用太纠结,我们可以做‘双版本’——影院版保留艺术完整性,流媒体版增加10分钟的‘幕后纪录片’,解释水墨艺术的创作理念,帮助观众理解。《星际穿越2》就是这么做的,流媒体版的‘科学解析’片段播放量很高,反而带动了影院版的口碑。”

迪丽热巴拿着一件艾德莱斯绸婴儿连体衣,递给刘一菲:“一菲姐,这是我让绣娘特意为宝宝做的,用的是最柔软的丝线,没有任何化学染料。等宝宝出生,穿上这件衣服,也算和艾德莱斯绸有个缘分,以后我们可以带他去新疆,看看绣娘们是怎么织出这些漂亮纹样的。”

赵金麦凑过来,兴奋地说:“一菲姐,《少年与海》的路演中,很多观众问能不能拍‘渔村非遗’的衍生纪录片,我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既可以延续影片的口碑,又能开发新的文化Ip,还能带动渔村的旅游经济,一举三得!”

杨超越则拿着手机,展示自己直播间的销量数据:“一菲姐,我刚才直播卖《苏绣女王》的书签,5分钟就卖了10万套,好多粉丝说‘买书签是为了支持非遗’,还问什么时候能再直播。我觉得我们可以定期做‘非遗直播专场’,让绣娘、陶艺家这些非遗传承人亲自带货,既真实又有温度,比明星带货口碑更好。”

刘一菲看着眼前的姐妹们,心中满是温暖:“谢谢你们,每次遇到难题,你们都能帮我想出办法。其实‘商业与口碑的双赢’,不是我一个人能做到的,是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坚守初心,又彼此配合,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有你们在,我觉得再难的平衡,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浪潮的“商业与口碑双赢”模式,不仅改变了自身的发展路径,也影响了整个影视行业。会议下午,行业协会会长王健特意来到浪潮,带来了“中国影视行业双赢模式研讨会”的邀请函,希望浪潮能分享经验,带动更多企业践行“内容为王”的理念。

“现在很多影视公司都在学习浪潮的模式,” 王健说,“比如光线传媒宣布成立‘艺术片商业转化中心’,华策影视推出‘非遗Ip开发计划’,甚至之前质疑你们的华谊,也在调整战略,减少‘流量烂片’的投资,增加对艺术片、主旋律影片的投入——这就是行业的进步,也是浪潮的贡献。”

国家文旅部非遗司也发来合作意向,计划与浪潮共同发起“非遗影视Ip开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筛选100个非遗项目,通过“影片+衍生品+文旅”的模式,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文旅部会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浪潮负责Ip开发和商业运营,” 非遗司张专员在视频中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工程,让更多非遗项目‘火起来’‘活起来’,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然而,双赢模式的复制也面临挑战。《墨色生香》的筹备中,投资方再次提出“增加商业元素”的要求,甚至威胁“不修改就撤资”;海外发行中,部分国家要求对《苏绣女王》的“非遗内容”进行删减,理由是“不符合当地文化审美”;更有同行模仿浪潮的“非遗Ip模式”,却用“机器生产”冒充“手工非遗”,导致消费者对“非遗衍生品”产生信任危机。

“这些挑战都是预料之中的,” 高浪在会议最后总结道,“双赢不是‘一劳永逸’,而是‘动态平衡’——面对投资方的压力,我们可以用《苏绣女王》的商业数据说服他们;面对海外删减要求,我们可以联合当地文化机构进行沟通;面对同行的抄袭,我们可以申请‘非遗认证标准’,保护真正的手工技艺。只要我们坚守‘文化初心’和‘商业底线’,就不怕这些挑战。”

刘一菲握住高浪的手,语气坚定:“对,只要我们在一起,只要姐妹们并肩作战,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墨色生香》我们会坚持艺术初心,《星际穿越2》的续集我们会继续守好口碑,非遗Ip我们会做真、做精——因为我们知道,只有真诚的内容,才能换来长久的口碑和商业价值。”

会议结束后,刘一菲与高浪在办公室里讨论《墨色生香》的投资问题。“投资方态度很强硬,说如果不增加悬疑线,就把投资从8000万降到5000万,” 刘一菲眉头微蹙,“但水墨艺术的核心是‘宁静’,加悬疑线会破坏这种氛围,我不想妥协。”

高浪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别担心,我们可以用浪潮资本补上差额,不就是3000万吗?比起影片的艺术完整性,这点钱不算什么。而且,我们之前积累的口碑和商业资源,足够支撑《墨色生香》的发行,就算没有外部投资,我们也能把它做好。”

刘一菲靠在高浪怀里,心中的焦虑渐渐消散:“谢谢你,总是这么支持我。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你,我可能早就向资本妥协了,不会有今天的《苏绣女王》,也不会有勇气坚持《墨色生香》。”

“傻瓜,” 高浪轻轻抚摸她的头发,“是你自己的坚持和对文化的热爱,让你走到了今天。我只是帮你‘挡住一些风雨’,真正让作品发光的,是你和姐妹们的努力。”

此时,窗外的北京已是华灯初上,浪潮总部大楼的灯光与远处的央视大楼交相辉映。刘一菲看着窗外的夜景,心中满是期待——她知道,《墨色生香》的拍摄会有挑战,海外冲击柏林电影节会有波折,非遗Ip的开发会有困难,但只要身边有高浪,有并肩作战的姐妹们,有对“商业与口碑双赢”的坚守,她就有信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