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 > 第237章 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7章 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022年2月16日,德国柏林电影宫门前飘着细雪,第7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苏绣女王》特别展映场外,来自全球的媒体与观众排起长队。寒风中,刘一菲身着一袭暗红色丝绒长裙,裙摆绣着极简风格的苏绣“寒梅”纹样,既符合电影节的庄重氛围,又巧妙遮掩孕肚;高浪身着深黑色定制西装,全程用手臂护着她的腰侧,不时低头询问“冷不冷”——出发前,他特意让团队准备了加热鞋垫与便携式暖手宝,甚至提前与影院沟通,在观众席预留了带靠垫的座位。

“没想到海外观众对苏绣这么感兴趣,” 刘一菲看着队伍中举着“沈清婉”灯牌的德国观众,轻声感慨,“之前还担心‘非遗题材’会有文化隔阂,现在看来,真诚的文化表达是共通的。”

高浪帮她拢了拢围巾,笑着点头:“昨天电影节选片人马克告诉我,《苏绣女王》的媒体场放映后,有位法国影评人说‘从苏绣的一针一线里,看到了中国女性的坚韧’——这就是我们想做的‘文化出海’,不是靠特效炫技,而是靠细节里的温度。”

身后,杨蜜正与Netflix亚太区负责人托马斯沟通海外流媒体上线细节,迪丽热巴通过视频连线确认新疆艾德莱斯绸艺术展的展品摆放,赵金麦在社交媒体上直播展映前的准备,杨超越则用英语录制“苏绣小知识”短视频,为影片预热——女主团虽未全员到场,却以“远程协作”的方式,共同支撑这场“文化出海”的关键战役。

当晚7点,《苏绣女王》展映正式开始。当银幕上出现刘一菲饰演的“沈清婉”坐在窗边刺绣的镜头——阳光透过苏绣绷架,在她脸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指尖的丝线在织物上缓缓游走,没有台词,却让全场陷入寂静。展映结束后,掌声持续了整整5分钟,观众起身欢呼,不少外国观众举着“bravo!”的牌子,眼眶泛红。

“这部影片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文化,” 一位德国观众在映后交流时说,“之前我以为中国只有功夫片,没想到苏绣这么美,中国女性的故事这么动人。我明天要去看柏林的‘中国非遗展’,想亲手试试刺绣。”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现在2月19日的颁奖典礼。当评委会主席索菲亚念出“最佳女演员——刘一菲,《苏绣女王》”时,全场掌声雷动。刘一菲在高浪的搀扶下走上舞台,接过银熊奖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身,声音带着哽咽却坚定:

“谢谢柏林电影节,谢谢评委会,谢谢《苏绣女王》的每一位创作者——是你们让‘沈清婉’这个角色活了过来,让苏绣这项非遗技艺被世界看见。” 她转身看向台下的高浪,眼中满是温柔,“特别感谢高浪先生,在我犹豫‘要不要演一个绣娘’时,是你说‘文化没有国界,真诚的表演会被全世界认可’;在我孕期拍摄时,是你全程守护,让我能安心投入创作。”

她举起奖杯,语气愈发坚定:“这个奖杯不仅属于我,更属于所有坚守中国文化的创作者,属于每一位非遗传承人。未来,我们会继续拍更多有文化温度的作品,让世界通过电影,看见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中国。”

颁奖典礼后,德国《明镜周刊》以“银熊奖得主刘一菲:用苏绣编织中国故事”为题,大篇幅报道此次获奖,称《苏绣女王》是“中国文化出海的新里程碑”;法国《电影手册》则评价:“刘一菲的表演‘留白而有力量’,她没有刻意迎合西方对中国女性的刻板印象,而是用细腻的眼神与动作,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女性形象——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柏林电影节的成功,为浪潮的国际拓展打开了新空间。2月20日,浪潮与法国mK2影业在柏林签署合作协议,宣布联合出品中法合拍电影《丝路情缘》,由刘一菲担任主演兼制片人,法国导演皮埃尔执导,聚焦唐代丝绸之路上,中国绣娘与法国商人间的文化碰撞与情感羁绊。

“《丝路情缘》不是‘中国故事的单向输出’,而是‘中法文化的双向共创’,” 刘一菲在签约仪式上说,“我们会邀请中法两国的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创作——中国苏绣传承人李娟老师负责服装纹样设计,法国蕾丝传承人玛丽负责道具制作;剧本由中法编剧联合撰写,既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又融入法国浪漫主义的叙事风格,让两国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皮埃尔导演补充道:“我被《苏绣女王》中‘文化传承’的主题打动,这与我一直关注的‘文化多样性’不谋而合。《丝路情缘》会在西安、敦煌、巴黎三地取景,我们计划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展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变迁——从西安的古城墙,到敦煌的莫高窟,再到巴黎的卢浮宫,让观众在电影中‘走’一遍丝路。”

为确保合拍项目的文化准确性,浪潮特意成立“中法文化顾问团”,邀请中国社科院丝路研究专家王彤、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担任顾问,从历史背景、服饰礼仪、语言对话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比如唐代绣娘的服饰,我们参考了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结合法门寺出土的唐代绣品,还原‘蹙金绣’工艺;法国商人的服饰,则参考了巴黎国家图书馆藏的17世纪商人文书,确保历史细节准确,” 王彤介绍道。

高浪从资本运作角度补充:“《丝路情缘》总投资1.2亿欧元,浪潮与mK2影业各占50%股份,海外发行由mK2负责,中国发行由浪潮负责。我们还在协议中加入‘文化保护条款’——任何一方不得为商业利益篡改文化核心内容,若出现文化争议,需由顾问团投票决定修改方向,确保合拍项目不沦为‘文化猎奇’的工具。”

此前,浪潮的海外发行多依赖当地代理公司,不仅分账比例低(仅30%-40%),还面临“排片少、宣传弱”的问题。《苏绣女王》在柏林获奖后,浪潮启动“海外发行网络自建计划”,首个北美发行中心于2月25日在洛杉矶落地,由杨蜜兼任负责人,团队成员包括前华纳兄弟发行总监大卫、华裔制片人陈曦等资深从业者。

“北美发行中心的核心任务,是‘让中国电影融入当地市场,而非仅仅是‘上映’’,” 杨蜜在开业仪式上说,“我们不会把《苏绣女王》当作‘小众艺术片’来发行,而是会结合当地文化语境,制定差异化宣传策略——比如在洛杉矶唐人街举办‘苏绣文化周’,在纽约大学开展‘中国电影大师课’,让影片宣传与文化活动结合,吸引更多主流观众。”

大卫分享了《苏绣女王》北美重映计划:“我们与北美200家艺术院线达成合作,3月1日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重映,每场放映后都会安排‘非遗专家映后谈’,邀请当地华人绣娘现场展示苏绣技艺;同时,我们与亚马逊prime Video达成合作,4月1日起上线影片的‘导演剪辑版’,包含20分钟未公开的幕后花絮,其中有刘一菲学习苏绣的全过程。”

除了艺术片,浪潮的商业片也在拓展海外发行渠道。《星际穿越2》在北美票房突破3亿美元后,杨蜜团队与迪士尼达成合作,计划将影片改编为“太空主题沉浸式体验馆”,在奥兰多迪士尼乐园落地,预计2023年开业。“体验馆会还原影片中的‘太空舱’‘虫洞’场景,游客可以穿上太空服体验‘太空行走’,还能通过VR技术‘参与’影片中的关键剧情,” 杨蜜介绍道,“这不仅能延长影片的商业生命周期,还能让更多美国观众通过沉浸式体验,了解中国科幻电影的魅力。”

为支撑海外发行网络,浪潮还在伦敦、东京、悉尼设立“文化联络站”,负责当地的影片宣传、文化活动策划与合作洽谈。“东京联络站刚签下与日本东宝影业的合作,计划将《艾德莱斯绸之恋·织梦》改编为动画电影,由日本动画导演新海诚担任艺术指导,” 迪丽热巴通过视频连线汇报,“新海诚导演说,他被艾德莱斯绸的‘色彩美学’打动,想通过动画的形式,让更多日本观众了解新疆文化。”

浪潮的国际拓展,不止于“电影出海”,更致力于“文化落地”。借着《苏绣女王》柏林获奖的热度,浪潮与柏林市立博物馆合作,于2月22日推出“丝韵东方——中国非遗艺术展”,展出苏绣、艾德莱斯绸、缂丝等非遗技艺的实物与影视作品片段,为期三个月。

“这个展览不是‘静态展示’,而是‘活态体验’,” 展览策展人艾米丽说,“我们设置了‘苏绣体验区’,游客可以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基础的刺绣针法;‘艾德莱斯绸工坊’则会现场演示扎染工艺,游客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艾德莱斯绸小方巾;还有‘中国电影放映厅’,每天循环播放《苏绣女王》《艾德莱斯绸之恋·织梦》等影片的精华片段,让观众从‘看’到‘做’,深度感受中国非遗的魅力。”

开展首日,展览就吸引了超过5000名观众,其中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我女儿第一次接触刺绣,她觉得‘用线画画’很神奇,” 一位德国母亲说,“展览让我明白,中国文化不是课本里的‘四大发明’,而是这些能亲手触摸的美好事物。我计划今年暑假带孩子去中国,看看真正的苏绣作坊。”

刘一菲作为展览的“文化大使”,通过视频连线与现场观众互动:“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活在当下的文化’。希望这个展览能成为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非遗,也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让中国非遗与世界文化碰撞出更多火花。”

为推动非遗文化长期出海,浪潮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成为“非遗影视传播示范基地”,计划未来三年在全球10个国家举办“中国非遗电影周”,并资助100名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导演,拍摄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的短片。“我们希望通过影视的力量,让非遗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高浪在签约仪式上说。

柏林之行虽只有刘一菲与高浪到场,女主团却以“远程协作”的方式,全程参与国际拓展。杨蜜在洛杉矶敲定《苏绣女王》重映细节时,会每天与刘一菲通电话,同步海外观众反馈;迪丽热巴在新疆筹备艾德莱斯绸动画电影时,会把设计稿发给刘一菲,征求她的意见;赵金麦则在国内发起“#我身边的非遗#”话题,鼓励网友分享身边的非遗故事,为海外展览造势;杨超越更是在直播间发起“苏绣周边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非遗保护基金”。

“一菲姐,洛杉矶的重映票房超出预期,首周末上座率就达到85%,很多影院要求加场,” 杨蜜在视频电话中兴奋地说,“托马斯刚才跟我说,Netflix想跟我们签长期合作协议,未来三年独家代理浪潮所有艺术片的海外流媒体版权,报价很可观。”

迪丽热巴拿着艾德莱斯绸动画电影的人设图,笑着说:“一菲姐,新海诚导演特别喜欢这个‘新疆少女’的人设,说她的眼睛里‘有沙漠的阳光’。我们计划下个月去日本和他当面沟通剧本,你要是方便,想请你远程指导一下文化细节。”

赵金麦则发来国内话题的热度数据:“一菲姐,#我身边的非遗#话题阅读量已经破10亿,有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家乡的非遗技艺,比如福建的漆线雕、安徽的宣纸制作,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些故事收集起来,拍成一部纪录片,在海外展览时播放?”

刘一菲看着视频里的姐妹们,心中满是温暖:“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远程支持,我一个人在柏林也做不好这些。其实‘国际拓展’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个项目的事,而是我们所有人的事——杨蜜的发行、热巴的非遗、金麦的内容、超越的传播,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走不远。”

高浪从身后抱住她,轻声说:“你们就是‘浪潮国际’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有专业能力,更有彼此信任的羁绊。这种羁绊,比任何资本、任何资源都珍贵。”

国际拓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就在《苏绣女王》柏林获奖后,华谊通过其海外代理人李强,在海外媒体散布谣言,称“《苏绣女王》的苏绣技艺是电脑合成的,刘一菲并未真正学习刺绣”,甚至伪造“苏绣传承人质疑影片”的采访视频,试图影响影片重映票房。

“我们已经联系了李娟老师,她会在洛杉矶的重映现场直播刺绣,用事实反驳谣言,” 杨蜜在视频会议中说,“同时,我们还会发布《苏绣女王》的拍摄纪录片,里面有刘一菲学习刺绣的全过程,包括她手指被针扎破、练习到深夜的片段,让谣言不攻自破。”

更棘手的是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丝路情缘》剧本讨论时,法国编剧提出“让女主角嫁给法国商人,随他回法国”,认为这样更符合“浪漫主义”;但中国编剧坚持“女主角应留在中国,继续传承苏绣”,认为这才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双方僵持不下,最终需要“中法文化顾问团”投票决定。

“文化差异不是‘矛盾’,而是‘机会’,” 刘一菲在顾问团会议上说,“我们可以修改剧情:女主角与法国商人约定,每年在丝路沿线的城市见面,他带法国的文化来中国,她带中国的苏绣去法国——这样既保留了浪漫主义,又坚守了文化传承,是‘双向奔赴’的结局。”

这个提议得到双方认可,也让刘一菲更加意识到:国际拓展不仅是“把作品卖出去”,更是“学会与不同文化对话”。而华谊的海外阻挠、文化差异的磨合,也为第五卷“平衡打破”埋下伏笔——当浪潮的国际版图越来越大,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复杂,如何在“文化坚守”与“商业妥协”、“国际合作”与“竞争对抗”中找到平衡,将是未来的关键。

2月28日,刘一菲与高浪结束柏林之行,准备返回中国。飞机上,刘一菲靠在高浪肩上,看着窗外的云层,轻声说:“这次柏林之行,让我明白‘国际市场’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未来,我们还要拍更多好作品,让世界看见中国文化的美,也让中国影视真正走向世界。”

高浪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我都会陪在你身边,我们的团队也会一起并肩作战。浪潮的‘国际帝国’,不仅是资本的帝国,更是文化的帝国,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梦想。”

飞机穿过云层,朝着东方飞去。窗外的阳光透过舷窗,洒在刘一菲微微隆起的腹部上,也洒在她手中的银熊奖杯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这场“国际拓展”的战役,才刚刚开始,而浪潮的故事,也将在全球的舞台上,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