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427章 三司协作研新讯,无线有线齐突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7章 三司协作研新讯,无线有线齐突破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27 章:三司协作研新讯,无线有线齐突破

嘉靖二年十一月十七,京城军工总院议事堂。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案上摊开的图纸与精密器械零件上,屋顶悬挂的白炽灯发出柔和光亮 —— 如今大明全国已实现通电照明,这得益于近四五年工业的飞速发展,更离不开海洋贸易带回的海外资源支撑,从南洋的橡胶、美洲的铜矿石,到西域的石油,皆为工业奠基。议事堂内,陆砚昭身着藏青色公服,正与军工总院院长赵小匠、兵部武备司郎中周衍、工部营缮司郎中徐杲围坐,桌上并排放着两台装置:一台是外壳由冲压机床打造的无线信号收发器原型,金属表面还残留着机床加工的细密纹路;另一台则是裹着硫化橡胶线缆、搭配黄铜话筒与听筒的有线通讯样机,橡胶外皮泛着温润的光泽。

此时嘉靖帝朱栽霖年仅九岁,朝政虽由内阁辅臣暂掌,但依托工业崛起的国力已今非昔比 —— 全国工坊皆实现机械生产,石油开采提炼技术成熟,不仅能产出驱动车辆的汽油、柴油,还能提炼润滑油用于机床保养、沥青铺设道路;交通领域更有了系列化车辆,7 座与 10 座的黑色车身乘用车穿梭于城镇街巷,军用绿色、黄绿色双排座 15 吨载重卡车与民用 10 吨载重卡车,更是成为物资运输的绝对主力。正是这般坚实的工业基础,让陆砚昭有底气提出同步研发两大通讯技术:一是适用于草原机动通讯的无线发报机,二是基于现有有线电报、可实现 “实时对话” 的有线通讯装置。这一构想既是响应北疆边防对高效通讯的迫切需求,也是为年幼皇帝稳固工业时代的江山根基,故甫一提出便得到三司全力支持。

“昨日无线收发器已在院内实现十里内稳定传讯,但草原地域辽阔,五座新城间距最远达两百里,五十里传讯距离仅是底线,若想实现全域覆盖,至少需将传输距离提升至百里。” 陆砚昭指尖轻轻叩击无线装置的纯铜天线基座,目光扫过三人,“赵院长,军工总院的精密车床精度已达发丝级,能否尝试用纯铜打造可伸缩天线?展开后长度需达丈余,收缩时可收纳于金属筒内,方便骑兵携带;另外,电池储能是关键,目前用硫磺与木炭制成的电芯续航不足,可添加海外贸易带回的锌片,或许能将续航提升三成 —— 对了,天线伸缩结构的轴承,可用工部提炼的润滑油保养,减少风沙磨损。”

赵小匠俯身查看无线原型机,手指捏起一枚细小的铜线圈:“总院的冲压机床与车床皆已改用柴油驱动,加工效率比三年前提升一倍,纯铜天线今日便可安排工坊开工锻造;电芯配方我们已用机械搅拌器试验过三种,添加锌片的方案也曾设想过,只是锌片纯度不足,需军工总院的提纯炉进一步处理,预计三日内可出首批试验电芯。”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工坊新到的 15 吨军用卡车,已完成无线装置运输架改装,后续送草原的样机可直接固定在车厢内,比传统马车运输快上数倍,还能避免颠簸损坏零件。”

一旁的周衍伸手拿起有线通讯样机,指尖摩挲着光滑的硫化橡胶线缆,感受着内部七股绞合铜丝的韧性:“陆国公,无线通讯用于草原急讯传递固然重要,但有线电报虽快,仍需专人译电,且一份电文从收发到解读,至少需半个时辰。如今工坊机械生产效率极高,兵工厂每日可组装数十支步枪,若能在现有有线电报基础上,研发出可‘实时对话’的装置 —— 就像两人面对面交谈般直接沟通,无论是军情传递还是工坊调度,效率都能再提数倍。只是这‘说话能传声’的装置,线缆传输与声音转化是两大难点,军工总院与工部都有线缆生产线,正好可协同攻关。”

陆砚昭眼中一亮,随即转向徐杲:“徐郎中,工部通州工坊的线缆生产线,如今已是全机械自动化吧?我听闻用南洋橡胶制成的硫化橡胶,包裹七股绞合铜丝的线缆,不仅防水耐磨,信号传输损耗也极低 —— 这种线缆能否适配实时通讯?普通电报线仅能传递单一电流信号,而声音是复杂的波动,需线芯更细、绝缘层更均匀,还需工部的精密拉丝机配合,将铜丝拉至发丝粗细。”

徐杲将样机的听筒贴近耳边,轻轻敲击话筒外壳,听筒内传来清晰的 “嗒嗒” 声:“陆国公所言极是!工部通州工坊的线缆生产线,已实现从铜丝拉丝到橡胶包裹的全流程自动化,用汽油驱动的拉丝机,可将铜丝拉至直径不足一毫米,再经机械绞合形成线芯,最后包裹硫化橡胶 —— 这种线缆日产可达五十里,且信号损耗率控制在一成以内。” 他指着听筒内部的金属振膜,继续说道:“只是声音转化的‘话筒’与‘听筒’难度较大,需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电流变化,再将电流变化还原为声音,这就要求金属振膜薄如蝉翼且韧性十足,需军工总院的精密冲床加工,还需用光学测量仪校准振膜弧度,确保灵敏度。”

“好!既然各方需求与技术难点已明确,便定下分工!” 陆砚昭抬手压了压,议事堂内瞬间安静下来,“军工总院主导无线发报机改进与有线实时通讯的声电转化部件研发:无线方面,重点突破天线与电芯;有线方面,负责加工话筒与听筒的金属振膜、线圈等核心零件,润滑油可从工部调配。工部负责优化线缆配方:通州工坊需量产适配实时通讯的细芯硫化橡胶线缆,同时提供石油提炼的沥青,用于线路铺设时的防潮密封;另外,需协助军工总院提纯锌片,保障电芯生产。兵部则负责车辆调度:用 15 吨军用卡车运输无线样机与精密零件,用 10 吨民用卡车运送线缆;同时,需派人驾驶 7 座黑色乘用车,赶赴大同镇收集五座新城的地形数据,标注卫所间距、河流位置等,为通讯线路规划提供依据。”

他目光扫过三人,语气郑重:“近四五年大明工业能有此成就,全靠海洋贸易带回的资源与机械生产支撑,如今我们要用这工业成果反哺边防。新通讯技术早一日落地,大哥在草原便能多一分保障,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为圣上守好北疆门户的关键。今日议事结束后,各方即刻行动,三日后我们再汇总进度。”

三人齐声应下,起身行礼后便匆匆离去。赵小匠带着无线原型机图纸,快步走向军工总院机械工坊,刚到门口便高声吩咐工匠:“立刻启动柴油熔炉,准备纯铜材料,今日务必锻造出第一根可伸缩天线!” 周衍则返回兵部,提笔签发调令,让驿站的 15 吨军用卡车即刻驶往军工总院待命,同时安排两名亲兵,驾驶 7 座黑色乘用车赶赴大同镇,务必在五日内带回地形数据。徐杲则直接前往工部电报房,通过有线电报向通州工坊发令:“即刻启动细芯线缆专线生产,优先供应军工总院,所需橡胶与铜丝从库房调取,若库存不足,可从真定府工坊调拨。”

临近午时,军工总院机械工坊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柴油发电机嗡嗡作响,驱动着冲压机床、精密车床高速运转,火花从机床与金属接触处飞溅,落在铺着钢板的地面上;工匠们穿着深蓝色工装,戴着皮质手套,将一块块纯铜坯料送入熔炉,熔化的铜水经机械浇铸,变成一根根圆柱形的铜棒,再由车床精细打磨,逐渐显露出天线的雏形。陆砚昭站在工坊中央,看着眼前的繁忙景象,指尖轻轻敲击着随身携带的图纸 —— 图纸上,无线发报机与有线实时通讯装置的未来形态已初现,而这一切,都将依托大明的工业力量,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守护北疆的重要助力。

午后,徐杲派人送来消息:通州工坊已启动细芯线缆生产,首批五十里线缆预计三日后可送抵军工总院;工部提炼的润滑油也已装车,傍晚便可送达。陆砚昭收到消息时,正对着妹妹陆明瑶的书信出神 —— 信中提及,年幼的皇帝朱栽霖近日在文华殿学习时,曾问起 “镇守北疆的陆将军是否安好”,还好奇地询问草原是否也有像京城一样的电灯与卡车,盼着能早日通过新通讯技术,听到远方的消息。

“放心,很快就能让你们听到草原的声音。” 陆砚昭将书信仔细折好,放入怀中,转身走向工坊的电芯实验室。那里,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将锌片与硫磺、木炭混合,倒入模具中,准备制作首批试验电芯。窗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玻璃窗,洒在排列整齐的机械仪器上,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 这一天,大明的通讯技术革新,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