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 > 第428章 研产并进初见效,数据反馈破难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8章 研产并进初见效,数据反馈破难题

《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428 章:研产并进初见效,数据反馈破难题

嘉靖二年十一月二十日,京城军工总院议事堂。

清晨的寒风掠过京城街巷,军工总院的白炽灯却早早亮起,将议事堂照得如同白昼。陆砚昭坐在主位,面前摊开着三张图纸:一张是无线发报机可伸缩天线的加工草图,一张是有线通讯线缆的生产进度表,还有一张是标注着草原地形的简易地图 —— 今日是三日前约定的进度汇总日,军工总院、兵部、工部的负责人已陆续到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几分期待与急切。

赵小匠率先起身,将一根纯铜打造的可伸缩天线放在桌上,天线展开后长达丈余,收缩时则能收纳进一尺长的金属筒内,筒身还刻着 “军工总院 嘉靖二年冬” 的字样。“陆国公,三日来工坊用柴油驱动的车床日夜加工,首批五根可伸缩天线已全部完成,经测试,天线的伸缩流畅度符合要求,纯铜材质的信号接收效果也比预期好 —— 昨日在院内测试,用这根天线搭配旧电芯,传讯距离已能达到十八里,比之前提升了八成。”

他又拿出一个巴掌大的电芯,电芯外壳由薄铁皮制成,表面贴着一张标签,写着 “锌片改良版 01 号”:“锌片提纯已完成,我们将提纯后的锌片与硫磺、木炭按比例混合,用机械压片机压制成型,首批二十个试验电芯昨日已投入测试,续航时间比旧电芯提升了三成,只是传讯稳定性还有待加强 —— 在风力较大时,信号偶尔会出现杂音。”

陆砚昭拿起天线与电芯,仔细查看后点头:“天线加工精度达标,电芯续航也有突破,值得肯定。但草原风力常达五级以上,信号稳定性必须解决,可在天线基座加装防风支架,用工部提炼的润滑油保养转动轴,确保天线能灵活调整角度,避开风向干扰;电芯方面,可增加锌片比例再试一次,同时用密封胶将电芯外壳缝隙封住,防止风沙进入影响性能。”

话音刚落,徐杲便起身汇报:“工部通州工坊的细芯线缆生产进展顺利,三日内已产出一百五十里线缆,全部符合实时通讯的要求 —— 昨日用样品线缆做测试,三里内通话清晰,无明显杂音。” 他递上一卷线缆样品,线缆外层的硫化橡胶泛着光泽,内部七股绞合铜丝细密均匀,“另外,协助军工总院提纯的锌片已装车,今日上午便可送达;石油提炼的沥青也已备好,若需铺设线路,随时可调用 10 吨民用卡车运输。”

“很好!” 陆砚昭接过线缆样品,指尖捏着线缆感受其韧性,“通州工坊的生产效率超出预期,后续可适当扩大产能,优先储备五百里线缆,为京城至大同镇的线路铺设做准备。对了,实时通讯的话筒与听筒进展如何?金属振膜的加工是否顺利?”

徐杲闻言,略显无奈地摇了摇头:“振膜加工难度比预想中大,军工总院的精密冲床虽能将铁片压至 0.1 毫米厚,但振膜的弧度校准始终达不到要求 —— 昨日测试时,话筒接收的声音仍有失真,需用光学测量仪反复调整,预计还需两三日才能出合格样品。”

陆砚昭沉吟片刻:“无妨,技术研发本就需反复试验,让工匠们耐心调整,务必保证振膜的灵敏度。接下来,我们听听兵部的地形数据反馈,这关系到通讯线路的规划与无线发报机的参数调整。”

周衍立刻起身,将手中的草原地形地图铺在桌上,地图上用红笔标注着五座新城的位置、河流走向与丘陵分布:“派往大同镇的亲兵已于昨日返回,带回了详细的地形数据。镇北城至靖边城的线路需穿越两条河流,河水最深达丈余,线缆需深埋河底,且需用沥青包裹接头处防潮;镇北城至安戎城的线路多为草原,地势平坦,适合铺设线缆,但需防范瓦剌残兵破坏,建议每十里设置一个岗哨;另外,五座新城中,镇朔城海拔最高,冬季风力可达七级以上,对无线发报机的信号影响较大,需在那里加装信号放大器。”

他指着地图上的镇朔城位置,继续说道:“亲兵还汇报,草原近日已开始降雪,部分路段出现结冰,军用卡车行驶需加装防滑链 —— 兵部已协调工坊生产了一批防滑链,可随无线样机一同送往草原,确保运输安全。”

陆砚昭俯身看着地图,手指沿着镇北城至靖边城的线路划过:“河流处的线缆铺设,需用机械挖掘船在河底开挖沟渠,将线缆深埋后用石块覆盖,防止被水流冲断;草原路段的岗哨设置,可调用部分苍狼营士兵,同时招募部落民众协助守护,给予一定的粮食或农具作为报酬,既节省兵力,又能拉近与部落的关系。”

他抬头看向众人,语气坚定:“综合各方进展,接下来的重点有三:一是军工总院加快无线发报机的稳定性测试,五日内需拿出两台合格的应急样机,用 15 吨军用卡车送往草原;二是工部通州工坊继续扩大线缆产能,同时协助军工总院完成话筒与听筒的振膜校准;三是兵部协调车辆与人员,做好草原线路铺设的前期准备,待无线样机与线缆到位后,即刻启动京城至大同镇的线路规划。”

三人齐声应下,随即分头行动。赵小匠带着工匠返回工坊,立刻调整电芯配方,同时加装天线防风支架;徐杲则通过有线电报通知通州工坊扩大产能,还派了两名工部工匠前往军工总院,协助校准振膜;周衍则返回兵部,安排军用卡车与防滑链,确保无线样机能顺利运往草原。

临近午时,陆砚昭来到军工总院的电芯实验室,工匠们正忙着将新配方的电芯装入无线发报机进行测试。按下发报键后,“嘀嘀嗒嗒” 的信号声清晰传出,通过天线传输至十里外的接收器,译电员快速记录后回传:“信号稳定,无杂音,内容无误!”

“成了!” 实验室内响起欢呼,陆砚昭脸上露出笑容,当即让人将这台无线发报机标记为 “应急版 01 号”,准备与另一台合格样机一同送往草原。此时,侍女送来一封来自宫中的书信,是妹妹陆明瑶所写,信中再次提及年幼的皇帝朱栽霖对草原通讯进展的关注,还说宫中已备好黑色 7 座乘用车,若线路贯通,便想亲自到大同镇,通过实时通讯与大哥陆砚青对话。

陆砚昭读完信,心中暖意融融,提笔回信:“妹妹放心,无线发报机的应急样机近日便可送往草原,有线实时通讯的线缆也在加紧生产,京城至大同镇的线路规划已启动,用不了多久,你定能与大哥实时对话,圣上也能听到北疆的平安消息。”

午后,阳光透过工坊的玻璃窗,洒在忙碌的工匠们身上。柴油发电机平稳运转,冲压机床与车床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工业时代的独特乐章。陆砚昭站在工坊中央,看着眼前的无线发报机样机与堆积如山的线缆,心中清楚 —— 通讯技术的突破已近在眼前,而这突破,不仅将守护北疆的安稳,更将连接起京城与草原、皇室与边疆,为年幼皇帝朱栽霖的江山,注入更坚实的工业力量。

傍晚时分,军工总院外的空地上,两台无线发报机应急样机已被搬上 15 吨军用卡车,车厢内还装载着备用电芯、润滑油、防滑链与维修工具。周衍亲自前来送行,对着陆砚昭说道:“卡车明日一早便出发,预计五日内可抵达镇北城,随行的还有两名熟悉无线发报机操作的工匠,可协助草原士兵学习使用。”

陆砚昭点头,望着卡车缓缓驶离,心中默念:大哥,无线发报机已备好,很快便能送到你手中。有了这通讯利器,再加上后续的有线实时通讯,草原的安稳定能长久,我们兄妹三人也能早日通过新通讯技术团聚。

夜色渐深,京城的灯火与军工总院的灯光交相辉映。一场关乎北疆通讯的技术革新,正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稳步推进,而这一切,都将为大明的工业崛起与边疆安稳,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