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 > 第174章 五脏六腑之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晚上呢,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我们身体里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肺。

肺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哦。中医认为,肺的最关键功能就是主气和司呼吸。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肺负责管理我们身体里的气,并且控制着呼吸这个重要的生理过程。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这个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气当然是从我们口鼻的呼吸中获得啦。但其实呀,中医可不这么看哦。中医认为,“人受气于谷”,也就是说,人体中的气实际上是来自于我们所吃的食物呢!具体来说,是从我们的中焦脾胃中产生的。中焦脾胃会把食物消化吸收后产生的精华转化为气。

就像《黄帝内经》里说的那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入胃里后,其中的精华部分就会被输送到肺里。然后呢,肺再把这些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转输到我们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一来,我们全身上下就都充满了力气,可以正常地活动啦。

《黄帝内经》中提到“肺司呼吸”,这意味着肺在人体中承担着呼吸的重要职责。我们现在的政府机关里设有司长这一职位,主要负责管理某个特定的部门。与此类似,肺的一个关键功能就是主管呼吸。

呼吸过程是通过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实现气机的升降。中医特别注重如何调理全身的气机,因为气机的顺畅与否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在药王殿里,医圣孙思邈的塑像常常被描绘成坐在老虎身上,手中擒着一条龙,这一形象被称为“降龙伏虎”。那么,这个形象背后的道理是什么呢?在人体的气机运行中,最难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和主肃降的肺。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如果能够巧妙地调节肝和肺的功能,让它们各自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互配合,就如同降伏了龙和虎一般,这就是所谓的“降龙伏虎”。对于医家来说,能否通过调整肝肺二脏来实现全身气机的顺畅运转,是衡量其医术高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传统养生学对调理呼吸极为重视,认为通过调理呼吸来练功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为何要如此强调调理呼吸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可以借助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聚精气、累积元气,从而实现阴阳相交的目标。

此外,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被称为“治节出焉”。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世间既有天下大乱的局面,也有天下大治的景象,而“治”与“乱”恰好是一对反义词。在这里,“治”所代表的含义是安定、稳定以及正常。

至于“节”这个字,其所代表的含义正是节气。比如说,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节气交替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骨节处疼痛难忍,又或者是皮肤湿疹容易在关节部位滋生。实际上,这种病症与节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这是因为人体内部的气与季节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体的气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就如同大自然中的万物一样,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所以说,“治节出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肺气能够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那么人体内部的正常治理和调节工作都可以依靠肺的肃降功能来顺利地完成。然而,一旦肺出现了疾病,那么这种正常的治理和调节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的症状。

肺经起始于中府穴和云门穴,然后沿着手臂内侧的最上缘延伸,最终到达大拇指的内侧。通常情况下,当肺经出现问题时,身体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病症:

首先,手臂可能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沿着肺经的走向出现,从肩部一直延伸到手臂。

其次,手掌心可能会出现灼热感,这是因为肺经的气血不畅,导致手掌心的气血瘀滞,从而产生灼热的感觉。

此外,肩背部也可能会感到疼痛,这与肺经的循行路线有关,当肺经出现问题时,肩背部的气血运行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疼痛。

对于肺气虚的人来说,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中医称之为“小便数而欠”。这里的“数”指的是频繁地去小便,而“欠”则表示每次尿量都很少。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在开会时,经常会看到有些人频繁地往外跑,去厕所小便,但每次尿量都很少,这就是典型的肺气虚的表现。

治疗这种病症,应该从肺经入手,通过调理肺经的气血,改善肺气虚的状况,从而缓解相关的症状。同时,肺气虚还可能导致尿色发生变化,因为在肺主肃降的过程中,营养物质会发生一些变化,进而影响尿液的颜色。

下面我们将详细阐述一些常见的肺病。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咳嗽及其治疗方法。

在众多的肺病中,咳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症状。然而,现代人往往存在一个误区,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出现咳嗽症状,就一定是肺部出了问题,因此在治疗咳嗽时,往往只从肺部入手。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

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也就是说,五脏六腑中的任何一个器官都有可能成为引发咳嗽的原因。这意味着,咳嗽并不一定仅仅是肺部的问题,其他脏腑的异常也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

在中医诊断中,有一种专门的方法叫做闻诊,即通过倾听患者咳嗽的声音来判断疾病的根源所在。例如,如果咳嗽声音洪亮,伴有气喘,那么很可能是肺咳;但如果咳嗽声音微弱,时断时续,那么就有可能是大肠咳或者肾咳。

咳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通常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部节气的变化,或者是邪气的侵袭所引起的。外感咳嗽的患者除了咳嗽之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身体疼痛等症状。

内伤咳嗽通常病程较长,难以彻底治愈,患者常常会持续不断地咳嗽,身体也会逐渐变得虚弱不堪。

在刚刚患上内伤咳嗽时,有些人会出现实咳的症状,表现为咳嗽时气喘吁吁、声音洪亮,这其实是身体尚有一定力气的表现。

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如果咳嗽时咳出的是黄色痰液,这意味着体内仍然能够产生火热之邪,虽然病情尚未完全康复,但已经接近治愈的阶段了。

当咳嗽的声音逐渐变小,并且咳出的痰液变为青色时,这表明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

而一旦咳嗽时咳出的是白色痰液,那就需要格外警惕了,因为白色痰液相当于“命痰”,它的出现意味着身体已经开始消耗体内的精华物质,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信号。

总的来说,内伤咳嗽大多属于虚证,是由于体内阴气过盛、阳气不足所导致的。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往往喜欢食用辛辣食物,这是因为辛辣的食物具有辛润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咳嗽症状,这其实也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前段时间,我的学生遇到了一个令人十分棘手的病例。这位病人已经被咳嗽折磨了整整十年,期间她四处求医问药,但病情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

每天,她都被那无休止的“咳咳”声所困扰,仿佛这咳嗽已经成为了她生活中无法摆脱的一部分。长期的病痛折磨使得她的五脏六腑都已经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的学生深知要想彻底治愈这个病人并非易事。在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时,他坦诚地告诉他们,如果想要真正根治这个疾病,可能会出现一种特殊的现象。

具体来说,病人在开始服药后,咳嗽会变得异常剧烈。原本只是每天轻微的咳嗽,会逐渐转变为夜间咳嗽,而且咳嗽的程度会不断加重,甚至可能整夜都无法入睡,一直处于狂咳不止的状态。这种情况对于一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很多人可能无法承受。

然而,当患者的老公听到这个情况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没有问题,自己绝对能够扛得住。他坚定地对我的学生说:“您放心给她开药吧,我们这次就是下定决心要治好她的病。”

于是,学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开了药,并嘱咐她按时服用。然而,当真正到了狂咳不止的阶段时,患者的老公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看着妻子整夜整夜地咳嗽,心疼不已,最终还是决定放弃这种治疗方法,将妻子送往医院。

我学生对他讲:“你老婆之前咳嗽有这么大劲儿吗?现在好不容易有力气咳嗽了,你居然还不知足!她能咳成这样多好啊,你就让她忍着,继续咳下去吧!”

而且我早就跟你们说过,这病一定要发出来,绝对不可以藏着掖着。现在正是关键时期,千万不能打退堂鼓啊!

结果他们听了我的话,又回家熬了一个星期。然而,有一天突然就不咳了,而且是彻彻底底地不再咳嗽了。

这就印证了我之前提到的观点,我认为治病其实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往下压的治法,另一种则是往外宣的治法。

对于这种久咳虚证,我个人觉得最好还是采用宣法来治疗。把病邪藏在身体里面,那可是个大隐患啊!只有将其宣发出去,才能够真正治愈疾病。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肺结核了。肺结核在肺病当中属于比较常见,同时也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这种病的发病原因呢,主要是因为脾胃(土)无法滋养肺(金)所导致的。

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说,土本来是应该生金的呀。

而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之中,脾胃属土,肺属金。如果脾胃(土)过于虚弱,无法滋养肺(金),就会导致肺结核病的发生。因此,这又回到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只有饮食正常,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肺气才能充足,气血才能在体内顺畅地运行。

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相互影响。例如,当脾胃特别虚弱时,中焦脾胃的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中焦无力,进而影响到上焦。而中焦的力量又源自下焦,也就是肝肾。所以,久治不愈的肺结核病与肝肾虚弱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古典文学名着《红楼梦》中,林黛玉所患的疾病就是肺结核,俗称肺痨。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

(1)子午潮热:我们之前提到过,子时(夜里23点到凌晨1点)和午时(中午11点到13点)是阴阳交替转换的时间段。子时是阳气初生的时刻,午时则是阴气初生的时刻。

在这整整两个时辰里,如果阴阳气机之间不能达到融洽、和谐的状态,那么就会导致阳气无法潜藏,或者是出现虚阳外越的情况。阳气会不断地向外冒,这样一来,人体就会明显地感觉到潮热。

(2)盗汗不止

夜间本应是阳气收敛潜藏的时候,但对于肺结核患者来说,他们的阳气过于虚弱,根本无法被收藏起来。于是,盗汗这种现象就会随之出现。盗汗对人体的损害非常大,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上一章讲解心的时候已经提到过。

(3)患者逐渐呈现出面黄肌瘦的模样

面黄其实是土气外泄、脾胃功能极度衰弱的一种表现。正因如此,患肺结核的人通常脸色都会发黄,而且身体会变得异常消瘦。就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一样,她始终难以长胖,原因就在于脾主肌肉,当脾胃极其衰弱时,肌肉自然会极度消瘦下去。

(4)肺结核患者还常常会感到浑身乏力

当人体内的脾湿过重时,就会频繁地出现拉稀的症状,同时还会产生困倦感,让人总是喜欢躺在床上,不愿意活动。

宛如那娇柔的林黛玉,总是偏爱躺着,即便饭后也需小憩片刻,此乃气力匮乏之征象。缘由在于肺朝百脉,若百脉匮乏,整个人的气机便会如泄气的皮球般萎靡不振,周身皆感不适。

肺气虚损,犹如泄气的车胎,会致使全身绵软无力。

◆哮喘病及其保健治疗

哮喘,恰似那恼人的病魔,是一种常见的肺病。

年轻人罹患哮喘,尚算相对易于医治,然而年老之人若患此疾,便如陷入无底深渊,难以治愈。只因上了年纪的人,肾气如残阳西下,衰败得更为严重,身体亦如风中残烛,虚弱不堪,治疗只能如抽丝剥茧般循序渐进。

得哮喘病之人,往往在幼时曾有发烧史或过度服药史,患病之际,若用药不当,便如同引狼入室,正气被消耗殆尽,寒邪便会如饿虎扑食般侵入脏腑。

举例而言,若小孩患上鼻窦炎、咽炎,多数家长仿若惊弓之鸟,觉得孩子有炎症,便迫不及待地让其服用消炎药。岂料,消炎药恰似一把双刃剑,虽能暂时压制病情,却如饮鸩止渴,将病邪引入体内,而小孩又无足够的代谢能量与之抗衡,致使病情虽暂时被压制,却在体内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哮喘病的发展,恰似那步步紧逼的恶魔,有迹可循。其发展过程通常先是感冒,如小试牛刀;继而鼻窦炎、咽炎、气管炎接踵而至,如层层递进的关卡;待到气管炎后,哮喘便如那狰狞的巨兽,张牙舞爪地显现出来,病势愈发深重。

哮喘,实则是下焦的病症,亦即是肾病。

若人吸气如长鲸吸水,呼气却如残烛摇曳,此乃哮喘之征象。

中医认为,此乃水邪上泛,犹如决堤之洪水,泛滥成灾。

用药之道,恰似那治病的良方,上焦之病,通常以苓桂术甘汤为药引,如对症下药;下焦之病,则一般以真武汤之类的药物为利器,如斩妖除魔。

真武汤中,细辛犹如那敏锐的猎犬,专门搜捕肾寒之邪。

具体用药,还需如那谨小慎微的舵手,通过咨询医生来决定航向。

此外,还有一种呼吸方式极为特殊,吸气短促,呼气悠长,宛如“肾不纳气”之象,意即肾精难以将气吸入体内。若患此肾不纳气之病,治疗哮喘时可服用金匮肾气丸等药物,但具体用药还需咨询医生,因人而异。

当下,诸多患者在求医无门之际,常常自行胡乱看书、胡乱服药,这无疑是自找麻烦。我的建议是:其一,切不可轻易乱吃药;其二,需掌握一定医理,切不可病急乱投医。虽说古有“久病成医”之说,但也唯有沉下心来之人,方能成医。唯有将医理融会贯通,方可明辨是非对错。

现今,许多人的呼吸都存在问题,有的人呼吸过浅,仅局限于胸膈以上;有的人呼吸略深一些,却也并非正确的呼吸方式。我们应当学习腹式呼吸。

所谓腹式呼吸,关键在于一定要运用腹部,从腹部发出的气息将截然不同。

譬如练唱歌之人,其气息便是从丹田发出,故而练唱歌对人体大有裨益。

由于唱歌之人总是通过腹部呼吸,如此一来,便在气机上对人的胸膈产生了极大的改善。这对人体益处非凡。

◆流感及“时尚”病保健

流行性感冒亦是一种肺部疾病,素有“时尚”病之称。

每至春秋两季,大规模的流行性感冒便会频繁爆发。

关于流感,中医有着诸多经典论断,诸如“冬不养阳,春病必温”,其意为若冬天未能悉心养藏,春天定然会罹患瘟病;“春不养阳,夏病必暑”,即春天若不好好生发,待到夏天必定会染上暑病;“夏不养阳,秋病必燥”,也就是说夏天若不注重生发,到了秋天必然会得燥病;“秋不养阳,冬病必寒”,意思是倘若秋天没有养好阳气,到了冬天必定会遭受寒邪之症,例如会出现咳嗽等病症。

这些古语实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养生务必瞻前顾后,要想在这个季节身体康健,就必须在前一个季节先调养好。

换句话说,春天的调养,实则是为夏天做准备;而夏天的调养又是为了秋天能拥有健康的体魄。

当流行病肆虐之际,并非所有人都会被感染,必然会有一些人安然无恙,这些未受影响的人就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看看他们是如何生活的,如此便能够规避掉那些本不该做的事情。

以“非典”为例,当时老人和孩子得“非典”的人数并不多,原因就在于现代社会中,唯有老人和孩子的生活规律有序,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而那些被“非典”击倒的人多为壮年,他们的生活习性存在诸多问题,晚上熬夜,早上赖床,冬天又常常无节制地耗散自己的精力,怎能不生病。

且不说流行性感冒是“时尚”病,其实如今众多疾病皆是“时尚”病,只要你过着极度不规律的生活,违背养生之道。

比如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却不结婚,不该结婚的年龄却偏要去结婚,这些都属于不“守时守位”,那“时尚”病自然会不请自来!

从疫情发生的视角审视,春季的疫情犹如一场南方的风暴,悄然兴起,这与气候的关系可谓紧密无间。

随着温度的节节攀升,它如同一股洪流,逐步向北蔓延;而秋季的疫情恰似北方的寒潮,悄然而至,随着温度的缓缓下降,向南方挺进,这便是流行病随气候、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一条铁律。

若想避开这些,就必须领悟“一天当中有四季,一年当中有四季,一生当中也有四季”的真谛,要将四季之道牢牢把握,同时也要精通一个根本的养生准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对于人来说,此理亦然。

例如,人在年轻之时,就应当如饥似渴地学习,全力以赴地发展自己;待到中年之际,该收获的要懂得满足,该收获的时候就要果断收获;进入老年之时,该收敛的就要收敛,所以人老的时候要“戒之在得”,切不可贪得无厌。

因此,过于放纵不羁的生活,对于人体而言,无疑是一种伤害。

我们一生都要遵循四季养生的规律去生活,唯有规律的生活,方能保养好身体,犹如呵护稀世珍宝一般。

那么好亲爱的伙伴们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