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梁山泊,聚义厅。

昔日王伦时期那等狭隘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蓬勃待发、锐意进取的新气北望初立象。

厅前那面崭新的“望”字大旗,在湖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宣告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晁盖端坐于首位,虽依旧是那副豪迈模样,眉宇间却多了几分以往不曾有的、沉甸甸的责任与深思。

其下,吴用、林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杜迁、宋万、白胜等头领依次而坐。

石墩作为晁盖的亲卫统领,亦立在晁盖身侧,目光沉静地扫视全场。

“诸位兄弟!”

晁盖声若洪钟,回荡在厅内。

“自今日起,我梁山便以‘北望’为志!此非一句空谈,乃是我等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未来前行之灯!”

“如何将这‘北望’二字,落到实处,还需诸位兄弟群策群力,共商大计!”

吴用轻摇羽扇,率先开口,他已迅速进入了军师的角色。

“天王,既立大志,便需有相应之举措。”

“首要之事,乃稳固根基,整顿山寨。”

“其一,需明确职司,各司其职。以往山寨混乱,皆因权责不明。如今我等既以大事为目标,便需立下规矩。”

“其二,需整训士卒,提升战力。以往喽啰散漫,只知劫掠,不知为何而战。如今当以‘北望’之志激励之,严明军纪,操练阵法,方能为将来大业积蓄力量。”

“其三,需经营钱粮,保障供给。十万贯生辰纲虽巨,然坐吃山空,亦非长久之计。当效仿古之屯田,于水泊左近寻觅可垦之地,或发展渔猎,或经营正当商路,方能细水长流。”

林冲闻言,抱拳道:

“军师所言极是!林冲不才,愿负责整训士卒,编练人马!定叫兄弟们明白,我等手中刀枪,非为私利,乃为北望山河,护我华夏!”

他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一身本事,此前在王伦手下郁郁不得志,如今得遇明主,又闻此宏大志向,正是蛟龙入海,浑身干劲。

阮小二也起身道:

“俺们阮氏兄弟,熟悉水泊,这水军操练、舟船打造、渔猎生计,便交给俺们!定叫这八百里水泊,成为我梁山的铜墙铁壁与衣食之源!”

杜迁、宋万见新寨主与诸位头领皆非池中之物,志向高远,也心悦诚服,纷纷表示愿听从调遣,各尽其力。

晁盖见众人齐心,心中大慰,当即依吴用之议,初步明确了各人头领职责:

吴用总领军政参谋,林冲掌管马步军操练,阮氏三雄统领水军兼管渔猎生产,杜迁、宋万协助林冲并负责山寨日常守卫,白胜则因其机灵,负责山下部分情报打探。

至于钱粮总管、文书记录等职,暂由吴用兼管,待寻得合适人选再行分配。

石墩在一旁静静听着,待众人议论稍停,他上前一步,对晁盖及众人拱手道:

“天王,诸位头领。我家主人听闻山寨新立,北望志坚,特命石墩带来几条具体建议,供天王与军师参详。”

晁盖忙道:

“石墩兄弟请讲!陈先生高见,我等洗耳恭听!”

石墩沉声道:

“其一,立‘英烈祠’。凡为我梁山‘北望’大业战死、伤残之兄弟,无论头领喽啰,皆入祠享祭,其家小由山寨供养。如此,可凝聚人心,使将士用命,无后顾之忧。”

“其二,设‘讲武堂’。非只操练武艺,更需由林教头、吴军师等,向士卒头目讲解‘北望’大义,分析天下大势,使其知为何而战,为谁而战。一支明晓大义的军队,方有铁魂。”

“其三,定‘三大纪律’。一,不扰周边百姓;二,缴获归公,按功分配;三,一切行动,听从号令。初立规矩或显严苛,然唯有如此,方能与寻常流寇区别开来,赢得民心,根基乃固。”

这三条建议,条条切中要害,尤其是“不扰百姓”与“讲武堂”,更是超越了此时所有山寨的格局。

晁盖听得目光大亮,连连拍案:

“好!好!陈先生真乃神人也!此三策,正是奠定我梁山百年基业之石!便依先生之言,即刻去办!”

吴用亦是抚掌赞叹:

“陈先生深谋远虑,吴用不及!立祠以安军心,讲武以明志向,严纪以正风气。有此三策,何愁大业不成?”

林冲、阮氏兄弟等亦是纷纷称善,对那位未曾谋面的“陈先生”更是佩服不已。

当下,晁盖便雷厉风行,吩咐下去。

命人于山寨僻静处选址兴建“英烈祠”;

于校场旁设立“讲武堂”,自任堂主,吴用、林冲为副,定期宣讲;

并将“三大纪律”晓谕全寨,严格执行。

新的规矩立下,整个梁山的气象为之一新。

喽啰们发现,头领们不再仅仅盯着山下过往的商旅,而是开始组织他们开垦荒地,操练水性,甚至听头领们讲那些让人热血沸腾的“北望”道理。

虽然训练更苦,规矩更严,但心中却莫名地踏实了许多,仿佛自己做的,不再是打家劫舍的勾当,而是一件真正有意义的大事。

周边村庄的百姓,也渐渐察觉,梁山上的好汉似乎与以往不同了,非但不再下山骚扰,有时遇到欺压乡民的胥吏恶霸,梁山人马反而会暗中出手教训。

一种微妙的好感与期待,开始在民间悄然滋生。

这一日,讲武堂首次开讲。

晁盖亲自站在台上,虽言语质朴,却情真意切,讲述着契丹寇边的惨状,讲述着中原百姓的苦难,讲述着梁山“北望”的志向。

台下,无论是林冲这等原军官,还是阮小七这等渔家汉子,或是普通喽啰,皆听得心潮澎湃,目光灼灼。

陈稳与钱贵,悄然乘舟,远泊在梁山之外。

通过“势运初感”,陈稳能清晰地“看”到,梁山之上,一股前所未有的、带着鲜明意志与勃勃生机的“势运”,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汇聚、壮大!

那不再是混乱的煞气,而是有序的、向上的力量!

其中虽仍有点点被“幽能”锁链缠绕的晦暗(如尚未上山的宋江),但主旋律已然是那昂扬的“北望”星火!

“根基已立,星火初燃。”

陈稳轻声道。

“接下来,便是要应对铁鸦军的反扑,以及……引导这星火,找到下一个燃烧的方向。”

钱贵低声道:

“据报,宋江在郓城颇为‘积极’地协助官府‘追查’生辰纲,但似乎总在关键处将线索引向歧途。其背后,恐有铁鸦军授意,意在维持与晁天王等人的‘香火情’,为日后插手梁山埋下伏笔。”

“意料之中。”

陈稳目光平静。

“且让他表演。如今梁山立意已变,他日即便宋江上山,若其仍持招安妥协之论,在这‘北望’大旗之下,也注定格格不入。”

“眼下,我们需助梁山,尽快壮大。”

他望向北方,眼神深邃。

那因果碎片中预示的,“玉麒麟”卢俊义的命运轨迹,似乎也随着梁山根基的改变,而泛起了微妙的涟漪。

北望之路,漫长而艰险。

但这第一步,已然稳稳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