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青铜账簿与铁王座 > 第3章 金本位启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罗马蒙特奇托里奥宫的议会大厅,穹顶高阔,浮雕庄严,此刻却化作了没有硝烟的战场。空气中弥漫着雪茄的焦香、高级香水的淡雅,以及更为浓烈的——利益的博弈和理念的碰撞。

亚历山德罗·科斯塔端坐在政府席首位,面色平静如水,目光却如鹰隼般扫过台下济济一堂的议员们。他身旁,财政大臣保罗·里卡尔迪正站在演讲台前,略显清瘦的身躯挺得笔直,手中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声音通过良好的扩音结构,清晰地传遍大厅的每一个角落。

“诸位尊敬的议员先生。”里卡尔迪的声音带着经济学家特有的冷静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性,“过去十年,我们统一了货币,稳定了物价,建立了信用。但里拉的价值,依然随着国际金银比价的波动而起伏,如同航行在风浪中的小船。这不利于长期的商业合同,不利于吸引外国资本,更不利于我们融入伦敦、巴黎主导的全球金融体系,意大利不能永远做一个金融世界的边缘人。”

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因此,财政部与意大利中央银行经过长达一年的深入研究与测算,并征询了国内外顶尖银行家的意见,正式提出《金本位法案》。”

台下响起一阵窃窃私语,尤其是保守派议员席位上,几位代表南方地主和传统出口商利益的老牌议员已经皱起了眉头。

“法案核心如下。”里卡尔迪无视了骚动,继续推进,“第一,以国家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为坚实基础,确立里拉与黄金的固定兑换比率,一里拉折合约290毫克纯金;第二,逐步回收市面上成色不足、磨损严重的银币,以足值的金里拉和辅币替代;第三,立法规范全国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率,确保金融体系稳定,防止挤兑风险。”

话音刚落,一位来自西西里的保守派老议员立刻拄着手杖站了起来,脸色因激动而泛红:“里卡尔迪大臣,您说的轻巧。固定汇率?回收银币?您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们的里拉会变得更‘贵’。我们的农产品、我们的丝绸、我们的葡萄酒,在国际市场上还会有什么竞争力?英国佬、法国佬的便宜货会更容易冲垮我们的市场,您这是要扼杀意大利的农业和传统工业吗?这是拿国家的命运做一场危险的赌博。”

他的发言引来了一片保守派议员的附和声。另一位来自伦巴第的纺织业代表(虽受益于关税保护,但也担心成本上升)也谨慎地发言:“财政大臣阁下,改革的方向或许是好的,但步伐是否过于激进?大规模购入黄金,势必消耗我们宝贵的外汇储备,可能影响当前的工商业投资。稳定固然重要,但发展才是根本啊。”

面对质疑,里卡尔迪显得早有准备,他冷静地说到:“竞争力源于效率和技术,而非货币的贬值,短暂的阵痛是为了长远的健康。金本位将迫使我们的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至于黄金来源…”他看了一眼端坐的亚历山德罗,得到后者一个细微的颔首后,继续说道:“除了国家储备,科斯塔集团在海外的庞大利润,将主要通过黄金形式回流,这将极大补充我们的弹药库。”

这时,亚历山德罗缓缓站了起来。他不需要走向演讲台,只是站在那里,整个议会的注意力便不由自主地集中到他身上。

“议员们,”他的声音不高,却自带一种压服一切的威严,“里卡尔迪大臣已经将利弊阐述得非常清楚。我想请问在座的诸位,我们是希望意大利里拉成为一种像瑞士法郎、英镑一样受人尊敬的硬通货,还是一种随时可能因为美洲发现一座新银矿就贬值的交易媒介?”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保守派席位:“竞争力?如果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只能依靠货币贬值来维持,那这种竞争力本身就是虚假的,是脆弱的。真正的强大,是让别人即使付出更高的代价,也愿意购买你的产品。是让全世界的资本,因为信任你的货币和价值,而源源不断地流入你的国家。”

他张开手臂,语气变得极具煽动性:“金本位,不仅仅是一项金融政策,它是意大利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上面写着:稳定、守信、值得投资。它将为我们未来的一切计划——工业振兴、南方开发、甚至海外扩张,提供最坚实的信用基石,它将是我们抵御未来任何金融风暴最坚固的堤坝。些许的银币波动?相比于此等战略利益,微不足道。”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这项法案,关乎国家未来五十年的国运。我恳请诸位,放下短视的地方和行业利益,为了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意大利,投下赞成的一票。”

他的演讲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冷水,瞬间引爆了全场。统一党议员席位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而保守派席位则是一片沉默和少数人的摇头叹息;工商业界的代表们,虽然也有顾虑,但更看重长远稳定的投资环境和资本流入,大多选择了支持首相。投票环节毫无悬念。凭借统一党的绝对多数席位,以及亚历山德罗无可辩驳的逻辑和个人威望,《金本位法案》以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

消息传出后,都灵、米兰的证券交易所里,股价应声上涨,尤其是银行股和科斯塔集团关联的工业股。国际金融界对此反应积极,《泰晤士报》金融版评论称:“意大利迈出了融入现代金融世界的关键一步,显示出其领导层非凡的远见和魄力。”

在意大利中央银行那座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大楼里,行长莱昂纳多·巴尔迪看着议会送来的正式批文,脸上露出了微笑。他立刻召见下属,雷厉风行地下达了一连串指令:“立刻启动‘锚定’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动用一切可用外汇储备,通过科斯塔集团在伦敦、苏黎世、巴黎的隐秘网络,采用多批次、小额度、不同渠道的方式,低调而持续地购入黄金,避免引起国际市场剧烈波动。第二阶段:发布央行公告,公布旧银币回收兑换的细则和时间表,各地分行务必平稳执行,避免引发民间恐慌。第三阶段:严密监控里拉对主要货币汇率,我授权你们,动用黄金储备进行干预,必须在三个月内,将汇率稳定在我们法案设定的目标区间内。我要看到里拉像磐石一样稳固。”

巴尔迪的行动比他的话语更加隐秘和高效。一场无声的“黄金暗流”开始在全球金融市场下涌动。大量的黄金,如同金色的血液,从伦敦的金库、南非的矿场、甚至沙皇俄国的宫廷,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渠道,披着商业贸易、贷款抵押、投资回报等各种外衣,源源不断地流入意大利央行那深埋地下、守卫森严国家金库之中。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南方乡村,一些老人确实嘀咕着手里沉甸甸、熟悉的银币为何要换成“轻飘飘”的金币或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小额交易市场出现了一些短暂的混乱;个别依靠出口初级产品的商社也确实感到了价格压力。但总体上,在政府强大的舆论引导和央行充足准备下,过渡显得相对平稳。

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的主流反应是积极和乐观的。国际资本开始真正将意大利视为一个可靠的新兴投资目的地,意大利国债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稳步上升,融资利率悄然下降。一道由黄金铸就的、无形却无比坚固的经济堤坝,正在亚平宁半岛周边悄然垒砌。

亚历山德罗站在首相府的窗前,看着罗马城华灯初上。他知道,这道堤坝现在看起来或许只是金融规则的改变,但当未来国际金融风暴真的来袭时,它将为意大利争取到最宝贵的反应时间和缓冲空间。而黄金,这冰冷而诚实的金属,也必将成为他未来更深远的殖民野心中,最硬通、最无可辩驳的通行证。

一场深刻影响国运的金融变革,已然启航。意大利这艘大船,在亚历山德罗的指挥下,不仅调整了航向,更更换了更强大、更稳定的引擎,正驶向那片充满机遇与风险、更深更广阔的蓝色海洋。黄金的光芒,悄然照亮了一条通往真正强国地位的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