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私恩?”

王允冷笑,

“你可知就因为你这几声叹息,西凉余党现在都把你当作同道中人?

他们说你蔡伯喈都认为董卓不该杀,可见朝廷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与董卓有牵连的人!”

蔡邕这真怔住了,心思,

“这什么狗屁理论?这些屁话你是怎么扯到一块儿的!”

然后恍然大悟,脸色煞白:

“原来如此……我没想到……”

他本就是极聪明的人,只是开始没往这边想,现在思维发散,自然明白了王允对他早有杀心。

“晚了。”

王允还以为蔡邕是被它屁话绕晕了,背过身去,

“天子已下诏,明日午时处斩。

念在多年同僚之谊,特来送你一程。”

蔡邕瘫坐在地,突然放声大笑:

“好一个王允!好一个汉室忠臣!

你杀我,不过是嫉恨我名声罢了,一介阴险卑劣的小人而已!!

一个以地痞无赖之智窃取了权力的小人!

你比董卓更卑劣!

连董卓都不曾因朝堂大臣感叹杀人!

汉室江山被你这卑劣小人掌权,再难复兴矣!

……呜呼哀哉!

汉室气数尽矣!”

走出诏狱,王允仰头望向阴沉的天空。

“司徒,真要杀蔡邕?”

回到府邸,黄琬杨彪早已在等候,见王允回来,黄琬低声问道,

“他名满天下,杀之恐失士人之心啊。”

王允一副大义凛然之态,目光坚定: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策。

西凉军见蔡邕都因董卓而死,必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

杨彪忧心忡忡地补充:

“可万一适得其反……”

“没有万一!”

王允厉声打断。

杨彪说道:

“明日处斩蔡邕后,立即派使者前往招抚李傕等人。

恩威并施,方为上策。”

第二天,蔡邕被杀。

第三天,

西凉军大营内,李傕将酒碗重重砸在案几上:

“蔡邕感叹一句都要被杀!

下一个就是我们!”

帐内众将鸦雀无声。

郭汜、张济、樊稠等西凉将领面色阴沉,案几上摊着从长安传来的密报——蔡邕因感念一句董卓恩情被处斩。

“王允这狗东西这是要赶尽杀绝啊……”张济喃喃道。

“不如各自逃回西凉吧。”

樊稠提议,

“分散逃跑,总有人能活下来。”

就在众将意志消沉之际,帐外传来一声轻笑:

“诸位将军就这样认输了?”

门帘掀起,一个瘦削的中年文士缓步走入。

他面容清癯,双目狭长如刀,正是董卓旧部谋士贾诩,字文和。

“贾文和!”

李傕猛地站起,

“你不是在长安吗?怎么……”

贾诩从容不迫地行了一礼:

“蔡邕死后,在下趁乱逃出长安,特来为将军献计。”

郭汜不耐烦地挥手:

“有屁快放!我们正商量逃命呢!”

贾诩不慌不忙地捋了捋胡须:

“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逃到哪里去?”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众将,

“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绑送朝廷,到时候死得更惨。”

李傕皱眉:

“那依你之见?”

“举兵反攻长安!”

贾诩一字一顿道。

帐内一片哗然。

郭汜大笑:

“你疯了吧?我们不过几万残兵,怎么打得过吕布那厮?”

贾诩冷笑:

“将军有所不知。

长安城内正流传‘诛尽西凉人’的谣言,百姓见了西凉兵就躲,连三岁小儿都在唱‘杀董卓,诛西凉’的童谣。”

他走近一步,声音压低: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西凉将士都已无路可退!

若将军此时振臂一呼,说要为董卓报仇,保全西凉人性命,必能一呼百应!”

李傕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继续说。”

“董卓旧部遍布关中,若将军派人联络,至少可聚十万之众。”

贾诩胸有成竹,

“而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一介小人,街头无赖之见,长安城看似坚固,实则内部早已分裂。”

郭汜还是有些犹豫:

“可我们没有朝廷大义名分……”

贾诩大笑:

“这更容易!

就说王允挟持天子,迫害功臣,我们乃‘清君侧’!

待攻入长安,控制了天子,要什么名分没有?”

李傕与郭汜对视一眼,同时看到对方眼中的野心。

李傕猛地拔出佩剑,砍下案几一角:

“干了!传令下去,快马联络董公旧部,全军准备,随时兵发长安!”

十余天后。

长安城内,王允正在尚书台与群臣议事,突然侍卫慌张来报:

“司徒大人,不好了!

关中各地西凉军纷纷响应李傕,已有十万之众向长安杀来!”

王允手中竹简啪嗒落地:

“怎会如此?怎么还有这么多西凉兵?

而且蔡邕死后,他们不是应该畏惧归顺吗?”

王允以为西凉兵不过几万人,且董卓死后一盘散沙,才想着折腾一二。

杨彪颤声道:

“恐怕是适得其反了……现在民间都在传司徒要杀尽西凉人,那些西凉将士自然拼死一搏……”

“荒谬!”

王允怒拍桌案,

“我何时说过要杀尽西凉人?”

黄琬苦笑:

“定是有人故意散布谣言。如今之计,唯有尽快派人招抚,分化瓦解。”

王允沉思片刻,突然道:

“传胡轸、杨定!”

胡轸、杨定原是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归顺朝廷。

二人奉命来到尚书台时,神色间明显带着戒备。

“二位将军,”

王允强作和颜悦色状,

“如今李傕、郭汜作乱,朝廷欲派你二人前去招抚。

若能成功,必有重赏。”

胡轸小心翼翼地问:

“不知朝廷准备如何处置西凉将士?”

王允捋须道:

“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普通士卒只要放下武器,一概赦免。”

杨定追问:

“那像我们这样的原董卓部将呢?”

王允眼中闪过一丝不耐:

“怎么那么多问题,你二人既已归顺朝廷,自然无碍。

至于其他人……视情况而定。

你们要知道,让你们为朝廷办事是你们的荣幸!

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机会!”

这种模糊的回答显然不能让二人满意。

离开尚书台后,胡轸低声对杨定说:

“王允这态度,分明是要秋后算账!”

杨定点头:

“不如我们……带了亲信投奔李傕去。”

当天,胡轸、杨定带着亲信部曲以劝降李傕郭汜为由离开长安,直奔李傕大营而去。

当然,他们不是去劝降西凉兵,它们是重新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