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先锋号” 生活舱 b 区的会议桌被临时改造成了 “重建计划沙盘”,桌面上摊开着 “老兵号” 的三维结构图纸,图纸旁散落着标注着 “优先级” 的彩色便签,凯用红色马克笔在图纸上圈出的核心损伤区域,像一道道未愈合的伤口,时刻提醒着众人重建任务的艰巨。清晨的阳光透过观察窗洒在图纸上,却未带来多少暖意 —— 每个人都清楚,这不是一场短期战斗,而是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完成的 “持久战”。

雷诺将一杯温水推到凯面前,示意他先平复情绪。昨夜凯几乎没合眼,连夜从 “希望方舟” 数据库中提取出舰船修复相关的技术文档,此刻眼底的红血丝格外明显。“先说说整体框架吧,我们不用急着细化,先明确每个阶段的核心目标。” 雷诺的声音沉稳,目光扫过围坐的众人,“老周负责物资调配,莉娜负责防御警戒,星璃提供灵能技术支持,小林保障后勤,小郑协助凯处理数据 —— 我们每个人都是重建的一环,缺一不可。”

凯深吸一口气,拿起激光笔,光束落在图纸上 “老兵号” 的核心框架区域:“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是‘船体结构加固’。目前核心框架完好率 85%,但有 3 处纵向裂痕深度超过 50 厘米,12 个承重支架断裂。我们需要用‘希望方舟’数据库中的‘纳米合金修复技术’,先清理裂痕中的能量残留,再注入特制合金溶液,让合金在裂痕中形成‘分子级咬合’。这个过程需要维修机器人配合灵能净化,星璃的灵能感应能精准定位残留能量的位置,避免合金溶液被污染。”

星璃点头补充,指尖轻轻点在图纸上的裂痕标注处:“我昨天尝试用灵能净化过一小块区域,发现混沌能量残留像细小的金属屑,嵌在合金分子间隙中。普通的物理清理无法完全去除,必须用‘灵能共振’将其震出。但这个过程对灵能控制要求很高,我需要先从数据库中学习‘定向共振技术’,预计需要 10 天才能掌握基础操作,后续每清理 1 米裂痕,大概需要 2 小时。”

“物资方面,我们目前储备的纳米合金只有 50 公斤,而修复所有裂痕至少需要 300 公斤。” 老周翻开手中的物资清单,语气带着一丝沉重,“‘先锋号’的物资仓库中还有一些常规合金,但需要通过数据库中的‘合金转化公式’进行改造,这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每转化 1 公斤纳米合金,要消耗相当于‘老兵号’主引擎 1 小时的输出功率。”

“能源问题我们可以分阶段解决。” 凯立刻接话,激光笔转向图纸上的能源核心区域,“第二步,是‘临时能源系统搭建’。在主能源核心修复完成前,我们先用‘先锋号’的备用能源,通过导管为维修机器人和合金转化设备供电。同时,启动‘微型灵能发电机’的研发 —— 数据库中有简化版设计图,用星璃的灵能作为启动能源,虽然输出功率只有主能源核心的 15%,但足够支撑基础修复工作。”

莉娜此时提出疑问,手指指向图纸上 “老兵号” 的舰首炮台区域:“在修复期间,‘先锋号’的防御怎么办?追猎者虽然暂时撤退,但很可能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回来。如果我们把大部分能源投入修复,遇到突袭时连基本的护盾都撑不起来。”

“这就是我要提到的‘防御同步升级’计划。” 雷诺接过话头,激光笔转向 “先锋号” 的隐藏防御模块标注,“我们不会把所有资源都投入‘老兵号’修复。在船体加固的同时,莉娜负责带领小郑激活‘先锋号’的等离子护盾发生器和电磁脉冲炮阵列 —— 数据库显示,这两个模块的激活不需要太多能源,主要依赖机械结构复位。激活后,‘先锋号’的防御强度能提升 3 倍,足够应对小规模突袭。”

小郑兴奋地举手,眼中闪烁着期待:“我可以协助莉娜!我昨天研究过电磁脉冲炮的结构图纸,发现它的核心部件只是生锈了,用除锈剂清理后再涂抹保护油,应该就能正常运转。而且脉冲炮的能源消耗很低,每发射一次只需要 5 度电,我们的备用能源完全能支撑。”

当讨论进入 “能源核心重建” 阶段时,会议桌的氛围明显变得凝重。凯的激光笔停在图纸上被红色马克笔圈出的能源核心区域,这里是 “老兵号” 的心脏,也是受损最严重的部位:“第三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是‘主能源核心改造’。我们不打算简单修复原来的核心,而是基于‘希望方舟’的‘双谐振腔技术’进行升级。新的核心会有两个独立的谐振腔,一个注入灵能,一个注入常规能源,通过中间的‘能量转换器’实现稳定融合,彻底避免混沌能量产生。”

“这个改造风险很高。” 星璃的语气带着谨慎,指尖划过图纸上的转换器标注,“两个谐振腔的能量频率必须完全同步,误差不能超过 0.1 赫兹,否则会引发能量对冲,甚至比‘奇美拉’的后果更严重。我需要和凯一起构建‘能量频率模拟系统’,在虚拟环境中反复测试,确保万无一失后再进行实体改造。这个过程至少需要 3 个月,而且需要大量的精密零件,我们目前只有 10% 的零件储备,剩下的需要从‘先锋号’的废弃设备中拆解,或者用 3d 打印机制作。”

“武器系统的重建可以和能源核心改造同步进行。” 莉娜的目光落在图纸上的主炮区域,语气中带着期待,“数据库中的‘新型灵能狙击炮’设计图很有意思,它能将灵能压缩成‘穿甲弹’,对追猎者的能量护盾有特效。我可以在修复期间,先搭建一个小型测试平台,用备用能源驱动,测试炮的射程和威力。这样等能源核心完成后,我们就能直接将主炮安装到位,不用再浪费时间调试。”

“后勤方面,我会制定‘分阶段营养计划’。” 小林拿出准备好的表格,分发给众人,“修复期间大家的体力消耗会很大,尤其是星璃和凯,需要高强度的能量补充。我会每周调配 3 次高能营养剂,同时从‘先锋号’的温室中培育快速生长的蔬菜,确保大家的维生素摄入。另外,我会在生活舱旁隔出一个‘休息区’,每个人每天必须保证 6 小时睡眠,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硬撑。”

小郑突然想起什么,举起手中的平板电脑:“凯哥,数据库中提到的‘自动化修复系统’,我们能不能提前启动?它能让维修机器人自主学习修复步骤,不用我们每天手动编程,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

凯点头,眼中露出赞许:“这个系统确实在计划内,但需要先搭建‘机器人学习数据库’,把我们修复过程中的数据输入进去,让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掌握技巧。预计需要 1 个月才能完成数据库搭建,之后维修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能提升 50%,我们就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上。”

会议进行到中午,重建计划的大致框架终于清晰:第一阶段(1-2 个月):船体结构加固 + 临时能源搭建 + 防御模块激活;第二阶段(3-6 个月):主能源核心改造 + 武器系统研发;第三阶段(7-12 个月):自动化修复系统上线 + 全舰功能测试;第四阶段(12 个月后):试航与战术演练。每个阶段都标注着 “高风险”“高优先级” 的标签,彩色便签在图纸上贴成了密密麻麻的 “任务网”。

“这个计划很庞大,可能会遇到很多意外。” 雷诺收起图纸,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比如合金不够、灵能控制失误、甚至追猎者突然回来。但我们没有退路,‘老兵号’不仅是一艘船,更是我们的家,是我们对抗追猎者的底气。”

莉娜站起身,走到观察窗前,看着 “老兵号” 的残骸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我会把警戒范围扩大到 100 公里,每天安排 4 次巡逻,确保不会有意外情况打断重建。之前我们失去了太多,这次,我们一定要把‘老兵号’完整地找回来。”

星璃的手指轻轻抚摸着额间的晶体,灵能感应中,她仿佛看到了数月后的 “老兵号”—— 修复一新的船体在星空中航行,主能源核心散发着稳定的淡紫色光芒,主炮蓄势待发,不再有混沌能量的威胁,不再有被动防御的狼狈。“我会尽快掌握灵能共振技术,不会拖大家的后腿。这些数据是先辈们留下的希望,我们不能让它白费。”

老周拍了拍小郑的肩膀,笑着说:“物资方面你们放心,我会想办法从‘先锋号’的废弃区域挖掘资源,实在不够,我们就去附近的小行星带采集矿石,总能凑齐修复所需的材料。”

小林将最后一份后勤计划整理好,递给每个人:“大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需要健康的体魄才能坚持到最后。每天的营养剂我会按时送到,有任何不适一定要及时说。”

小郑看着手中的计划表格,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会尽快熟悉自动化修复系统的编程,协助凯哥处理数据。以前我总是需要大家保护,这次,我也要成为能保护大家的人。”

午后的阳光透过观察窗,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坚定。生活舱内的讨论声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忙碌的脚步声 —— 凯和星璃回到数据库机房,开始研究灵能共振技术;莉娜和小郑拿起工具,向 “先锋号” 的防御模块区域走去;老周打开物资仓库的门,开始清点可用的合金;小林则走进温室,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

“老兵号” 的残骸仍静静地停在维修泊位上,维修机器人在船体上缓慢移动,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守护者。远处的星空中,偶尔有小行星划过,留下短暂的光痕。没有人知道未来会遇到多少困难,没有人能保证重建过程一帆风顺,但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团火 —— 那是对家园的热爱,对同伴的信任,对未来的希望。

漫长的重建之路,就此启程。它或许布满荆棘,或许充满未知,但只要团队团结一心,只要信念永不熄灭,就一定能在这片星空中,让 “老兵号” 重新启航,让希望的光芒,照亮更远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