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科幻小说 > 星穹废柴:我的舰队来自回收站 > 第483章 凯的蓝图:“奇美拉” 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3章 凯的蓝图:“奇美拉” 级

“先锋号” 数据库机房的全息投影设备第一次被完全激活,淡蓝色的光芒在空旷的机房内交织,勾勒出一艘流线型战舰的三维模型 —— 它既没有 “老兵号” 的厚重装甲,也没有追猎者舰船的狰狞棱角,舰身呈银紫色渐变,中部的环形结构像一枚悬浮的戒指,两端延伸出的翼展上布满细碎的能量纹路,在投影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凯站在投影中央,手指在空中轻轻滑动,模型随之旋转,露出隐藏在舰腹的武器舱和能源核心区域,他的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仿佛在凝视一件即将诞生的艺术品。

“这就是‘奇美拉’级?不是之前那个临时拼凑的阵列,而是真正的战舰?” 雷诺走进机房时,正好看到模型旋转到舰首位置,那里的菱形结构让他想起艾塔尼遗迹中见过的灵能共鸣装置,语气中带着惊讶与期待。

凯点头,手指在空气中轻点,模型侧面弹出一行标注:“‘奇美拉’级原型舰,设计理念:多元科技有机融合。” 他转向雷诺,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之前的‘奇美拉协议’是‘强行拼接’,把灵能和深渊能量硬塞在一起,就像给拖拉机装火箭引擎。但这次不一样,我从数据库里找到了艾塔尼文明的‘生物能源共生’技术,再结合人类的工程学和追猎者的能源效率设计,要做一艘真正能‘驾驭’多种能量的战舰。”

星璃此时也走进机房,她的目光刚落在模型中部的环形结构上,额间的晶体就轻轻颤动起来:“这个环形装置…… 有艾塔尼灵能核心的波动!我能感觉到它和我的灵能有共鸣,像是专门为灵能者设计的‘能量接口’。”

“没错,这是‘灵能 - 常规能源共生环’。” 凯调出环形结构的拆解图,投影中,环形装置被分为三层 —— 内层是艾塔尼特有的 “活性能量导体”,用数据库记载的 “星晶矿石” 打造,能像生物血管一样传递灵能;中层是人类研发的 “超导合金线圈”,负责稳定常规能源输出;外层则是借鉴追猎者技术的 “能量缓冲层”,用可变形的深渊能量晶体制作,能吸收两种能源碰撞产生的多余能量,避免像之前那样出现失控爆发。“星璃你的灵能可以直接注入内层导体,通过中层线圈的频率调节,和常规能源形成‘共振共生’,输出功率是‘老兵号’主能源的 3 倍,而且稳定性能达到 98%。”

莉娜的注意力则集中在模型的武器系统上。她走到投影侧面,指着舰首菱形结构下方的凹槽:“这里应该是主炮位置吧?之前的灵能狙击炮只能单点攻击,新舰的主炮能不能兼顾范围压制和精准打击?”

“当然,这是‘双模灵能主炮’。” 凯调出武器系统的演示动画,投影中,菱形结构下方的凹槽弹出两根并列的炮管,一根发射出凝聚的淡紫色灵能穿甲弹,另一根则释放出扩散的能量冲击波,“穿甲弹模式用你的狙击经验校准弹道,能击穿追猎者的重型护盾;冲击波模式则可以覆盖 1 公里范围,清理集群的无人机或小型舰船。而且主炮的能源直接来自共生环,不需要额外储备弹药,只要能源充足就能持续开火。”

老周和小郑此时也闻讯赶来,两人的目光立刻被模型的舰体结构吸引。老周指着舰身两侧的翼展:“这翼展看起来很薄,会不会像‘老兵号’那样容易被击穿?我们之前吃够了装甲薄弱的亏,新舰的防御必须跟上。”

“这是‘动态自适应装甲’,比‘老兵号’的合金装甲强太多了。” 凯调出装甲系统的模拟演示,投影中,翼展表面的能量纹路突然亮起,当模拟的炮弹击中装甲时,纹路会瞬间汇聚成防御屏障,将炮弹弹开,“装甲内层是‘蜂窝式缓冲结构’,用轻量化合金制作,减轻舰体重量;外层则是‘能量感应涂层’,能根据来袭武器的类型,自动调整防御模式 —— 面对实弹就硬化装甲,面对能量武器就激活护盾,防御效率是‘老兵号’的 4 倍,而且重量只有原来的一半。”

小郑则好奇地指着模型舰腹的小型舱门:“凯哥,这里是不是维修机器人的出入口?之前‘老兵号’的机器人只能在外部作业,新舰能不能让机器人在内部快速修复损伤?”

“你说对了,这是‘全域维修通道’。” 凯调出舰体内部结构图,投影中,舰腹的舱门连接着贯穿全舰的管道,管道内标注着机器人的移动路线,“新舰内部有 20 条这样的维修通道,配备 50 台小型维修机器人,它们能通过通道抵达任何受损区域,用携带的纳米合金和灵能修复剂,在 30 分钟内修复中度损伤。而且机器人的 AI 系统会和‘先锋号’AI 联动,实时获取战场数据,优先修复关键部位,不用我们手动操控。”

当讨论到舰船的机动性时,雷诺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新舰的能源和武器系统都比‘老兵号’强,会不会导致机动性下降?之前和追猎者周旋时,‘老兵号’的速度经常跟不上,新舰不能再有这个弱点。”

“机动性是重点设计方向,这是‘矢量推进系统’。” 凯调出舰尾的推进装置结构图,投影中,舰尾弹出 6 个可旋转的推进喷口,每个喷口周围都有环形的能量纹路,“喷口用追猎者的‘可变向技术’设计,能 360 度旋转,实现全方位机动;推进能源则来自共生环的多余能量,通过喷口的‘能量压缩技术’,能让新舰的最高速度达到‘老兵号’的 1.5 倍,而且转向时不会损失速度,比追猎者的轻型主力舰还要灵活。”

星璃此时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她走到投影中央,指着共生环的内层导体:“星晶矿石我们现在没有储备,数据库里说这种矿石只在艾塔尼遗迹附近才有,我们去哪里找足够的材料打造导体?”

“数据库里还有‘星晶模拟配方’。” 凯调出一份材料清单,投影中显示出常规矿石与灵能水晶的混合比例,“用‘先锋号’仓库里的‘钛合金’和我们之前收集的‘灵能水晶碎片’,按 7:3 的比例熔炼,再用星璃你的灵能长时间浸泡,就能制作出性能接近星晶矿石的‘仿星晶导体’。虽然输出效率会低 10%,但我们目前的技术只能做到这样,等以后找到真正的星晶矿石,再替换成原生导体。”

老周翻看着材料清单,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打造新舰需要的材料太多了,光仿星晶导体就需要 500 公斤,还有超导合金、深渊能量晶体,我们现在的储备连 10% 都不到,就算加上‘老兵号’拆解的材料,也差得远。”

“所以新舰的建造会分阶段进行。” 凯调出建造计划时间表,投影中显示出三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1-6 个月):完成共生环和核心舱的建造,确保能源系统稳定;第二阶段(7-12 个月):搭建舰体框架和装甲系统,同时研发主炮和推进装置;第三阶段(13-24 个月):安装武器系统、维修通道和 AI 控制系统,进行全舰测试。这样我们可以一边建造,一边从附近的小行星带采集矿石,或者和其他幸存者交换材料,不用等所有材料齐了再动手。”

莉娜看着投影中的 “奇美拉” 级模型,想象着它在星空中航行的场景,眼中闪烁着憧憬:“等新舰建成,我们就不用再害怕追猎者的舰队了。到时候我们可以主动出击,寻找其他的幸存者,甚至夺回被追猎者占领的星球,重建人类的家园。”

星璃的手指轻轻触碰投影中的共生环,额间的晶体泛起柔和的光芒:“我已经开始期待注入灵能的那一刻了。想象着两种能源在共生环里平稳流动,不再有排斥,不再有失控,那种感觉一定很奇妙。”

小郑兴奋地拉着老周的胳膊:“周哥,到时候我要负责维修机器人的编程,让它们比现在更智能,能在战斗中快速修复损伤,再也不用看着‘老兵号’一点点被摧毁却无能为力。”

雷诺看着身边充满期待的同伴,又看了看投影中熠熠生辉的 “奇美拉” 级模型,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从最初的被动防御,到 “老兵号” 的重创,再到现在规划建造全新的战舰,他们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却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凯的蓝图不仅是一艘战舰的设计,更是我们未来的希望。” 雷诺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它融合了不同文明的智慧,承载着我们对抗追猎者、重建家园的信念。虽然建造过程会很漫长,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总有一天,‘奇美拉’级会在星空中启航,成为我们最强大的力量。”

凯关掉全息投影,将蓝图数据存储到加密硬盘中,小心翼翼地递给雷诺:“这只是初稿,后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比如武器系统的功率、装甲的厚度,都需要通过多次测试才能确定最佳参数。而且我还想在新舰上加入‘跨星系通讯系统’,用数据库里的‘量子通讯技术’,和更远距离的幸存者建立联系,寻找更多的盟友。”

“慢慢来,不着急。” 雷诺接过硬盘,轻轻拍了拍凯的肩膀,“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完善蓝图,有足够的决心建造新舰。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完成‘老兵号’的重建,为新舰的建造积累技术和材料。一步一步来,我们总能实现目标。”

走出数据库机房时,夕阳的光芒透过 “先锋号” 的观察窗,洒在每个人的身上。远处的 “老兵号” 残骸仍在维修泊位上,维修机器人在船体上缓慢移动,像在为新舰的诞生积累经验。机房内的全息投影虽然已经关闭,但 “奇美拉” 级的轮廓却深深印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成为他们未来奋斗的目标。

凯的蓝图,不仅是一张设计图,更是一份对未来的规划,一份对强大力量的憧憬。它象征着团队从挫折中汲取的智慧,从多元科技中提炼的精华,从永不放弃的信念中凝聚的希望。在漫长的重建与建造之路中,这份蓝图将成为指引他们前进的灯塔,照亮他们对抗追猎者、重建家园的道路。

未来或许依旧充满未知,但只要 “奇美拉” 级的蓝图还在,只要团队的信念还在,他们就有信心在这片星空中,书写属于人类的新篇章,让 “奇美拉” 级的名字,成为追猎者永远的噩梦,成为人类文明复兴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