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彦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下群臣,最终落在了武将班列的前排。他声音沉浑,打破了殿中的寂静:“文聘听令!”
“末将在!”一声沉稳如山的应答响起,只见一员大将应声出列。他年约四旬,面容坚毅,身形雄壮,步履间自带一股历经沙场的厚重气度。
此人正是被波彦召回阳翟待命的大将文聘。他原本镇守一方,此刻被急召入京,心中早已明了必有重任。
波彦微微颔首,对文聘的沉稳颇为满意,随即目光一转,投向另一侧:“许褚听令!”
“末将在!”如同一声虎吼,震得殿内梁柱似乎都微微作响。一员虎背熊腰、壮硕惊人的猛将踏步而出,其势宛若熊罴,双目开阖间精光四射,正是以勇力冠绝全军,担任波彦亲军统领的许褚。他仅仅是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无可摧毁的坚实感。
波彦看着麾下这两员风格迥异却同样可靠的大将,朗声道:“待北伐之时,孤命尔二人,辅佐太子,镇守洛阳!洛阳乃天下之中,旧都所在,更是此次北伐之前沿根基,不容有失!尔二人需尽心竭力,一者以沉稳持重统筹防务,一者以万夫不当之勇震慑宵小,务必确保洛阳万全,太子安危!”
文聘与许褚闻言,同时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声音洪亮而坚定:“末将遵旨!必誓死护卫太子,保洛阳无恙!城在人在,城亡人亡!”两人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也让殿内群臣心中一定。有此二人守护洛阳,确可称固若金汤。
安排好了军事辅佐的核心,波彦深邃的目光转向文臣一侧。他略一沉吟,唤道:“鲁肃听令!”
“臣在!”一位气质雍容、目光睿智从容的文臣应声出列。他年富力强,举止间既有文士的雅致,又不乏干吏的精干。此人便是豫州刺史鲁肃。
他不久前才结束对豫州各郡的巡视,返回阳翟参与朝政,风尘未洗,便已立于这决定国策的殿堂之上。
两年前,波彦挥师灭掉僭越称帝的袁术,尽取中原膏腴之地。为尽快恢复民生,稳固根基,他特意将擅长理政、长于协调的鲁肃调任为豫州刺史。
鲁肃果然不负众望,上任之后,便以雷霆手段整顿吏治,清查田亩,公平地分发给百姓,并大力督促农桑,兴修水利。不过两年光景,原本在袁术暴政下民生凋敝、饿殍遍野的豫州,竟焕发出勃勃生机,流民归乡,仓廪渐实,一改往日颓败之象。
待豫州局势初步稳定,鲁肃高瞻远瞩,考虑到中原人口密集,大郡管辖幅度过大,不利于精细治理,遂上书朝堂,建议拆分汝南这等大郡。
波彦采纳其议,并顺势将同样地广人稠的南阳郡与战略要地汉中郡一并析置。经过朝堂详细商议,最终决定:汝南郡析为汝南、弋阳、安丰三郡;南阳郡析为南阳、南乡、顺阳三郡;汉中郡则析为汉中与上庸二郡。
此番调整辖地,不仅加强了朝堂对地方的控制,更使得一大批在治理地方、征战沙场中立功的文武官员得到擢升,可谓皆大欢喜,进一步巩固了明国的统治。
此刻,波彦看着这位能臣,语气中带着充分的信任:“子敬,孤命尔为太子参军,随侍洛阳,为太子参赞军务,统筹全局。洛阳地处要冲,连接四方,粮秣转运、军情传递、民夫调度、与地方协调,千头万绪,非大才不能理顺。尔之长才,正在于此。”
鲁肃深深一揖,面容沉静,语气却斩钉截铁:“臣,鲁肃,领旨!定当竭尽所能,夙夜在公,辅佐太子殿下,确保北伐大军后路无忧,前线粮饷兵源不绝!”他知道,这个位置看似不在前线冲杀,实则关系到整个北伐战役的命脉,责任之重大,丝毫不亚于冲锋陷阵。
安排完辅佐太子的文武核心班底,波彦的目光变得更为深远。
他看向大殿后方,那些在特定区域聆听朝政、代表着明国未来的年轻面孔。这些青年才俊,是他着力培养的下一代栋梁。
他觉得,此次北伐,正是让他们脱离书本与空谈,亲历战火、磨练才能的绝佳机会。他的声音清晰地点出了五个名字:“还有,诸葛亮、庞统、陆逊、钟毓、马良,尔等五人,亦随太子前往洛阳,在军中历练,各展所长,听从调遣!”
被点名的五人,无论是已渐露头角、有“卧龙”“凤雏”之誉的诸葛亮、庞统,还是年纪稍轻却已显露出过人聪慧与沉稳的陆逊、钟毓、马良,无不精神一振。
他们立刻整齐出列,躬身行礼,脸庞上洋溢着激动与郑重:“学生领命!定当用心学习,恪尽职守,辅佐太子殿下,不负大王厚望!”这五人,犹如五把未经完全淬火的利剑,即将被投入北伐这场巨大的熔炉中,他们的未来,无可限量。
眼见兄长波昶被赋予镇守洛阳的重任,同样在殿内聆听的次子波曦早已心潮澎湃。他按捺不住,大步出列,向御座上的父亲恭敬行礼,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高昂:“父王!儿臣去年曾在洛阳学习修城筑防一载,对洛阳城防、周边山川地形、关隘险要,皆颇为熟悉。儿臣亦愿前往洛阳,协助大兄守城,为父王分忧!请父王恩准!”
波彦看着次子,见他眼中闪烁着渴望建功立业的火焰,脸上满是少年人的锐气与真诚。
他略一思索,便展颜笑道:“好!既然老二也有此心,欲为国建功,历练己身,届时便与尔大兄同往洛阳。多一个人,多一分力,也多一分照应。不过,”他语气转为严肃,“切记,一切须听尔大兄以及文将军、许将军、鲁刺史等大臣之命,不得擅作主张,不得任性妄为!”
波曦闻言大喜,几乎要雀跃起来,连忙强行抑制住,郑重保证:“是!父王!儿臣一定谨遵教诲,凡事听从大兄、诸位先生、将军的安排,绝不敢违逆擅专!必以守护洛阳、辅佐兄长为先!”
“父王,父王!”就在这时,一个略显稚嫩却急切的声音从后面响起。只见年仅十岁出头的三子波昭,也从自己的座位上跑了出来,仰着小脸,眼巴巴地望着波彦,语气带着几分委屈和急切,“大兄、二兄都有事做了,那昭儿去哪里?昭儿也想为父王出力!昭儿也不怕打仗!昭儿也随父王征战凉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