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逆流职场 > 第177章 老手艺人的邀约:把真手艺教给孩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7章 老手艺人的邀约:把真手艺教给孩子

第一百七十七章 老手艺人的邀约:把真手艺教给孩子

“家庭非遗作品展”的热闹,比团队预想的更久——周日上午,展厅里不仅有带孩子的家庭,还多了个背着竹编工具箱、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蹲在展柜前,手指轻轻拂过朵朵奶奶编的竹编挂饰,嘴里轻声念叨:“这手法是老底子的‘单绕结’,就是竹篾削得稍厚了点,孩子握着手不费劲,想得周到。”

小张刚注意到老人,就见沈老爷子从人群里走过来,笑着拍了拍老人的肩膀:“老陈,你怎么来了?不是说这周要在家整理竹编老物件吗?”被称作老陈的老人抬起头,目光落在体验区编竹编的孩子身上,语气里满是感慨:“前几天听邻居说,博物馆有孩子编的竹编展出,还有家庭一起做非遗的,我就想来看看。没想到啊,这么多孩子喜欢这个,比我教过的几个徒弟还上心。”

老陈是本地竹编非遗的传承人,比沈老爷子还早十年接触老手艺,手里的绝活是编“细篾竹篮”,最细的竹篾能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小张连忙迎上去,刚要介绍展厅的情况,老陈就先开了口:“小张老师是吧?我看了孩子们的作品,也听沈老哥说了你们搞的小课堂,我有个想法——能不能让我来给孩子们上几节课,教他们点真本事?”

这话让小张又惊又喜,连忙点头:“那太好了!孩子们之前还问,怎么能编出更精致的竹编呢!”老陈笑着打开随身的工具箱,里面整齐摆着不同粗细的竹篾、磨竹篾的小刀,还有几个迷你竹编半成品:“我特意带了些适合孩子的工具,竹篾都提前削薄磨圆了,不会划手。第一节课就教他们编‘竹编小荷花’,步骤简单,还能让他们感受下老手艺的讲究——比如竹篾要顺纹路摆,打结要松紧适中,这些小细节,得亲手教才明白。”

沈老爷子在一旁补充:“老陈教手艺特别有耐心,以前社区组织活动,他教过不少老人,这次教孩子,肯定能行。我也来搭把手,把年画里的‘勾线技巧’教给他们,让他们拓印的时候,能更像那么回事。”

当天下午,团队就和两位老艺人敲定了课程安排,把周末的亲子场改成“非遗传承人课堂”,还特意在展厅里隔出一个小空间,摆上老陈带来的工具和沈老爷子的年画模板。消息传到城南小学,李老师第一时间发来消息,说有二十多个孩子主动报名,还有家长问能不能跟着一起学。

周三下午的第一节课,老陈早早到了博物馆,把竹篾分成一小份一小份,摆到每个孩子面前。刚开始,有孩子觉得竹篾不好控制,编的荷花花瓣歪歪扭扭,老陈没有急着纠正,而是握着孩子的手,一点点教:“别急,咱们先把竹篾摆成十字,像搭小房子的架子一样,先固定好底,再往上编花瓣……”

旁边的沈老爷子也没闲着,他拿着小毛笔,教孩子们给拓印好的年画勾线:“你们看,年画里嫦娥的裙子,线条要软一点,像飘起来一样;鲤鱼的鳞片,要一笔一笔顺着画,这样才显精神。不用怕画错,老手艺也能有你们自己的样子,只要用心,就好。”

小宇坐在老陈身边,跟着学编荷花,手里的竹篾渐渐听话起来,虽然花瓣还是有点歪,但比之前编的竹编整齐多了。他举着半成品给老陈看,眼里满是骄傲:“陈爷爷,你看我编的荷花!以后我是不是也能像你一样,编出好看的竹篮?”老陈摸了摸他的头,笑着说:“只要你喜欢,坚持学,肯定能行。说不定以后,你比爷爷编得还好。”

体验区里,孩子们的笑声和老艺人的讲解声混在一起,家长们坐在旁边,有的跟着老陈学编竹篾,有的看沈老爷子勾线,偶尔还互相交流两句。小张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看着老艺人耐心教学的身影,忽然觉得,非遗的传承从来都不是单向的——老艺人把手艺教给孩子,孩子用喜欢和热情,给老手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家长们的参与,又让这份传承多了份温暖的烟火气。

课程结束时,每个孩子都编出了一个小小的竹编荷花,有的还在花瓣上系了红绳;不少孩子还拿着拓印好、勾过线的年画,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说要带回家贴在墙上。老陈收拾工具时,跟小张说:“下次上课,我教他们编‘竹编小灯笼’,等编好了,咱们把灯笼挂满展厅,肯定好看。”

小张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离开的背影,又看了看两位老艺人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这场由孩子开启的非遗之旅,因为这些老手艺人的加入,会变得更加精彩,而那些藏在竹篾和颜料里的老手艺,也会在这份双向的奔赴里,慢慢焕发出新的光彩。